照明用反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900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用反射装置,其可改善改变或控制出射光特性时的控制性及灵敏度。其为一种在以非接触加热作塑化的同时通过自膜片两面施加的压力差所成形的膜片状聚酰亚胺成形体,以其本身而为单独或者在单层具有三维形状保持力的所述聚酰亚胺成形体为基材,并在其内面形成反射面而形成反射体,通过推压此反射体的推压装置使该反射体弹性变形而改变及控制出射光。因反射体的反射面为以完全非接触的方式成形,因此具有高平滑性,可改善控制时的灵敏度。且因使由弹性膜片所构成的反射体产生变形,因此控制性很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用反射装置,其具备有可弹性变形的反射体,可通过使反射体弹性变形而改变或控制照射光的出射状态。在这种现有的照明用反射装置上,其作为基材的材料使用铝等金属,将其加工而形成具有凹曲面反射面的反射体,再将其切断加工形成由长沟等所构成的弹性变形部。由此,因基材的加工很费时,因而存在无法得到高生产效率的问题,同时因为使用金属材料,因此即使使用铝等轻质材料其轻型化依然有限。再者,在使由铝等金属材料所构成的反射体基材产生弹性变形时,因无法得到较高的弹性恢复力,因此在改变或控制其出射状态时其反应性存在困难,而重复使用时其耐久性也有问题。加之,使用弹性复原力较高的钢材等材料时,其改变或控制所需的作用力将变大,而需要高强度的作用组件,因此存在无法克服的反射装置整体大型化及高重量化的问题。另一方面,使用具备有耐热性、自我消化性及优秀的力学特性的聚酰亚胺薄膜,通过将其以模具成型而形成轻量的膜片状反射体基材的技术为已知(特开平11-273431号公报)。按照该技术,虽可改善反射体的轻重量化及生产性,但作为反射面的凹面因以模具成型加工而形成,故成品的表面上将转印出金属模具的微细凹凸,且与成型模具摩擦时会产生擦伤,因而无法形成平滑的反射面。因此,使用这种反射体时其反射面上的散乱光将变多而无法得到较高指向性的出射光,当使反射面变形或动作时,因无法正确地控制光反射特性,故存在无法改变或控制灵敏度很高的出射光特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照明用反射装置包括以下特征。一种照明用反射装置,其可将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反射至特定方向,其中,其具备有一反射体,是通过非接触加热的方式一边塑化而一边对膜片的两面间施加压力差而弯折成形的膜片状的聚酰亚胺成形体,而将其本身以单独或者单层为具有三维形状保持力的所述聚酰亚胺成形体作为基材,并在基材的凹状弯曲面形成反射面,其设置有使所述反射体的反射面作弹性变形的推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照明用反射装置,其中,所述推压装置推压所述反射体的圆形出射开口的左右方或上下方而使该圆形出射开口变形为纵长或横长。本专利技术的照明用反射装置,其中,所述推压装置推压所述反射体的部份背面,而在所述反射面上形成至少一处的局部性凸曲面。本专利技术的照明用反射装置,其中,在所述反射体的至少一部分上通过弯折和/或切入而形成弹性变形部。本专利技术的照明用反射装置,其中,所述基材是由在200℃以上不塑性变形的耐热的芳香族聚酰亚胺所构成且其厚度为8~200μm。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照明用反射装置因使用膜片状的聚酰亚胺成形体而以其自身为单独或单层具有三维形状保持力的聚酰亚胺成形体作为反射体的基材,因此可容易地实行切断或弯折等加工,其生产性很好,且重量较轻,可提供制造时处理性较优的照明用反射装置。而且,单独或单层具有三维形状保持力的聚酰亚胺成形体的薄膜具有很高的弹性复原力且容易弹性变形并具有很高的柔软性,因此使反射面变形或动作而改变或控制照明光的出射状态时的控制性,特别是高速反应性很佳,同时其可对应所要求的照明光的出射光特性改变反射面成各种曲面形状,因此可适应于多种用途,且对于复杂的特性改变的要求其也可利用单独的反射体加以适应。再者,反射体的反射面是形成于以非接触加热的方式一边塑化而一边对薄膜的两面间施加压力差而弯折成形的基材上,因此形成没有微细的凹凸及擦伤等的平滑反射面,其反射散乱光较少,可得到指向性很高的反射光。通过以推压装置使可正确控制光反射特性的反射体产生弹性变形,可高灵敏度地改变或控制出射光的特性。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照明用反射装置,针对具有圆形出射开口的反射体,设置推压该圆形出射开口的左右方或上下方的推压装置,而使反射体的出射开口形状与反射体的弯曲面弹性变形。由此,除上述的优点外,其不需对反射体施加切断等加工,而可使反射体整体弹性变形,其不需要将反射体弯曲成形后的加工,因而其生产性变得极高。再者,通过使出射开口的形状大幅地变形为纵长或横长可大幅地改变出射光的光束形状及配光特性。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照明用反射装置以容易变形且高柔软度的聚酰亚胺成形体薄膜形成反射体,推压反射体背面的一部份而在反射面上至少形成一处局部的凸曲面,借以使反射面的曲面状态变形得更复杂。由此,与上述的优点合并,可仅通过一个反射体实现对应于多种用途的复杂要求的微细且多彩的出射光特性的改变或控制。然而,本专利技术的照明用反射装置,除使反射面产生弹性变形的机械性装置外,还包含通过静电、磁力及空气压力等使反射面变形的其它装置。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照明用反射装置因使用膜片状的聚酰亚胺成形体而以其自身为单独或单层具有三维形状保持力的聚酰亚胺成形体作为反射体的基材,因此可容易地实行弯折或切入等加工,且可以容易地形成对于反射体能作部分变形的弹性变形部。此外,因为在具有高度弹性复原性的聚酰亚胺成形体中形成了弹性变形部,从而可在照明光的射出状态受到变更或控制时显示出优异的控制性。再者,通过非接触加热的方式一边塑化而一边对膜片的两面间施加压力差而弯折成形的膜片状的聚酰亚胺成形体,被作为基材而形成了反射体,而此反射体具有无细微凹凸的平滑反射面,所以可获得反射散乱光较少的且指向性较高的反射光。由此,通过在反射特性可正确控制的上述反射体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弯折和/或切入而形成弹性变形部,这就能够以微小的变形来正确地变更或控制射出光的特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照明用反射装置其反射体的基材是使用由芳香族聚酰亚胺所形成的材料且其厚度为8~200μm,可适用于汽车头灯等需要耐热性的照明用反射装置,且通过使其成为具有设定范围厚度的薄膜状反射体,除可使其具备上述的弹性复原能力、变形容易性及轻重量化的各种特性外,其也可得到重复变形时的耐久性,为很适当的反射体。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照明用反射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说明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照明用反射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照明用反射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照明用反射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3为适用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用头灯的控制装置有关的系统构成图;图14(a)~(b)为现有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图1及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的照明用反射装置示意图。此照明用反射装置上的反射体10将光源20所发出的光线反射至反射面上而自出射开口10A朝特定的方向出射。图3显示了反射体10的构造。图中的A部份为截面的放大图。反射体10为薄膜状的单体,由具有凹状的弯曲面的基材10a与形成于上述凹状弯曲面上的反射膜10b所形成。反射膜10b由蒸镀铝等金属所形成,通过此反射膜10b可在反射体10的内面形成反射面10B。基材10a为通过后述的制法制成的弯折成形的薄膜状组件,其由本身、单独或单层为具有三维形状保持力的聚酰亚胺薄膜所构成。在此所使用的聚酰亚胺薄膜应使用耐热性较高的聚酰亚胺,特别是由芳香族四羧酸类与芳香族二胺类所诱导出的芳香族聚酰亚胺为最佳。作为此基材10a所采用的聚酰亚胺薄膜在作为汽车用头灯的反射体基材而使用时,要求要有200℃以上,较佳为220℃以上而更佳为230℃以上的不产生塑性变形的特性。而且,由于其厚度为8~200μm的范围,除后述的各种特性外其还具有充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用反射装置,其可将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反射至特定方向,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有一反射体,为通过非接触加热的方式一边塑化而一边对膜片的两面间施加压力差而弯折成形的膜片状的聚酰亚胺成形体,而将其本身以单独或者单层为具有三维形状保持力的所述聚酰亚胺成形体作为基材,而在基材的凹状弯曲面形成反射面,其设置有使所述反射体的反射面作弹性变形的推压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丹野俊广柴田繁男町田英明
申请(专利权)人:杜邦东丽株式会社东北先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