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86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室内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墙。一种隔墙,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墙体单元,墙体单元包括两块侧墙板,侧墙板之间通过多个主连接件连接,两块侧墙板的一端均设置有外竖边,两块侧墙板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内竖边,主连接件包括第二辅连接件和两个第一辅连接件,第一辅连接件包括第一辅连接框体,两个第一辅连接框体的一侧均配合设置有第一辅连接杆,两个第一辅连接框体之间拼接形成连接腔体,第二辅连接件包括位于连接腔体内的第二辅连接头,第二辅连接头上设置有延伸至连接腔体外的第二辅连接杆,侧墙板的内表面上对应第二辅连接杆或两个第一辅连接杆均设置有连接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成本较低,加工工期较短,隔音效果较好。

A partition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室内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墙。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住宅和办公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普通住宅建筑物采用的分户墙、外围护墙以及户内隔墙等非承重墙所使用的材料在节能、环保、隔音、耐火、使用寿命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住宅工程中内隔墙主要采用砌体隔墙,砌体隔墙材料费高工程量大、经济效应差。而且砌体隔墙在节能保温、隔音隔热等方面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发展要求。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576832,于2003年10月1日公告的板型室内隔墙,隔墙板一侧与木榫方连接,另一侧与门侧隔墙板一侧榫接,门侧隔墙板另一侧与侧门框板插入式连接,侧门框板外边包有门框包边,上端有倒角,门侧隔墙板另一侧的上部与门楣板榫接,门楣板下端与上门框板插入式连接,上门框板两端有倒角与侧门框板倒角对齐,门与门框包边合页连接,墙体上端与顶棚固定槽插入式连接,墙体下端与地面固定槽插入式连接,地面固定槽有方孔;虽然该技术拆除或移动方便,可保持墙的完整,但是成本过高,加工工期过长,隔音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成本较低,加工工期较短,隔音效果较好的隔墙。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隔墙,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墙体单元,所述的墙体单元包括两块侧墙板,所述的侧墙板之间通过多个主连接件连接,两块侧墙板的一端均设置有外竖边,两块侧墙板的另一端均设置有与外竖边相配合的内竖边,所述的主连接件包括第二辅连接件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辅连接件,所述的第一辅连接件包括第一辅连接框体,两个第一辅连接框体的一侧均配合设置有第一辅连接杆,两个第一辅连接框体之间拼接形成连接腔体,所述的第二辅连接件包括位于连接腔体内的第二辅连接头,所述的第二辅连接头上设置有延伸至连接腔体外的第二辅连接杆,所述的侧墙板的内表面上对应第二辅连接杆或两个第一辅连接杆均设置有连接卡板,所述的第二辅连接头的外表面与第一辅连接框体的内表面之间通过防撞条连接。多个墙体单元首尾相接形成完整的隔墙,装配简单,墙体单元包括两块侧墙板,侧墙板之间通过多个主连接件连接,两块侧墙板的一端均设置有外竖边,两块侧墙板的另一端均设置有与外竖边相配合的内竖边,一个墙体单元上的外竖边可以与另一个墙体单元上的内竖边相配合连接,实现两个墙体单元的连接,主连接件包括第二辅连接件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辅连接件,两个第一辅连接件沿第二辅连接件的中线对称设置,第一辅连接件包括第一辅连接框体,两个第一辅连接框体的一侧均配合设置有第一辅连接杆,两个第一辅连接框体之间拼接形成连接腔体,第二辅连接件包括位于连接腔体内的第二辅连接头,第二辅连接头上设置有延伸至连接腔体外的第二辅连接杆,第二辅连接杆与第一辅连接杆分别位于第一辅连接框体的两侧,两个第一辅连接杆拼接后的厚度与第二辅连接杆的厚度相等,侧墙板的内表面上对应第二辅连接杆或两个第一辅连接杆均设置有连接卡板,主连接件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二辅连接杆、两个第一辅连接杆与连接卡板卡接后最终连接在两个侧墙板之间,第二辅连接头的外表面与第一辅连接框体的内表面之间通过防撞条连接,防撞条的设置能起到良好的隔音效果,有效减小了隔墙的敲击传声。作为优选,所述的外竖边的内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的内竖边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与第一凹槽相配合的第一凸起。外竖边的内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一凹槽,内竖边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与第一凹槽相配合的第一凸起,两个墙体单元进行拼接连接时,将一个墙体单元上的外竖边插入另一墙体单元上的内竖边内,其中第一凹槽与第一凸起相插接配合,从而实现隔墙的安装一步到位,连接稳定性好,省时省力,操作中无噪音,也避免了施工造成粉尘和废料等环境污染的问题。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辅连接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的第二辅连接杆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的连接卡板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二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凹槽。第一辅连接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二辅连接杆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凸起,连接卡板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二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凹槽,主连接件通过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与连接卡板连接,从而实现两个侧墙板之间的连接,操作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撞条包括连接块,所述的连接块上设置有弹性块,所述的第二辅连接头上设置有与连接块相配合的连接槽。防撞条包括连接块,连接块上设置有弹性块,第二辅连接头上设置有与连接块相配合的连接槽,防撞条通过连接块安装在连接槽内,弹性块会抵在第一辅连接框体的内壁上,能起到有效的缓冲减震、隔音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块远离连接块的一端呈三角形状。弹性块远离连接块的一端呈三角形状,使得弹性块能产生充分的弹性形变从而有效地减震并隔音。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块的中间设置有中空部。弹性块的中间设置有中空部,减少了生产成本,并使得弹性块具有较好的弹性。作为优选,两个第一辅连接杆之间通过自攻螺钉连接。两个第一辅连接杆之间通过自攻螺钉连接,连接稳固。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块由PVC软质材料制成。弹性块由PVC软质材料制成,成本低,并且具有较好的弹性,使用寿命长。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块由PVC硬质材料制成。连接块由PVC硬质材料制成,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隔墙具备下述优点: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采用软硬PVC防撞条进行组装式隔墙完全隔开类似断桥,有效减小了隔墙的敲击传声,连接结构上的设计使得加工周期较短,装配十分便捷,并且生产成本较低。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墙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主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防撞条的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1-墙体单元,2-外竖边,3-第一凹槽,4-第一凸起,5-内竖边,6-连接卡板,7-主连接件,8-第二凹槽,9-侧墙板,10-第二凸起,11-自攻螺钉,12-防撞条,13-第一辅连接件,14-第一辅连接框体,15-连接腔体,16-连接槽,17-第二辅连接头,18-第二辅连接杆,19-第一辅连接杆,20-弹性块,21-中空部,22-连接块,23-第二辅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2、3、4所示,一种隔墙,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墙体单元1,多个墙体单元1首尾相接形成完整的隔墙,装配简单,墙体单元1包括两块侧墙板9,侧墙板9之间通过多个主连接件7连接,两块侧墙板9的一端均设置有外竖边2,两块侧墙板9的另一端均设置有与外竖边2相配合的内竖边5,一个墙体单元1上的外竖边2可以与另一个墙体单元1上的内竖边5相配合连接,实现两个墙体单元1的连接,外竖边2的内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一凹槽3,内竖边5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与第一凹槽3相配合的第一凸起4,两个墙体单元1进行拼接连接时,将一个墙体单元1上的外竖边2插入另一墙体单元1上的内竖边5内,其中第一凹槽3与第一凸起4相插接配合,从而实现隔墙的安装一步到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墙体单元,所述的墙体单元包括两块侧墙板,所述的侧墙板之间通过多个主连接件连接,两块侧墙板的一端均设置有外竖边,两块侧墙板的另一端均设置有与外竖边相配合的内竖边,所述的主连接件包括第二辅连接件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辅连接件,所述的第一辅连接件包括第一辅连接框体,两个第一辅连接框体的一侧均配合设置有第一辅连接杆,两个第一辅连接框体之间拼接形成连接腔体,所述的第二辅连接件包括位于连接腔体内的第二辅连接头,所述的第二辅连接头上设置有延伸至连接腔体外的第二辅连接杆,所述的侧墙板的内表面上对应第二辅连接杆或两个第一辅连接杆均设置有连接卡板,所述的第二辅连接头的外表面与第一辅连接框体的内表面之间通过防撞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墙体单元,所述的墙体单元包括两块侧墙板,所述的侧墙板之间通过多个主连接件连接,两块侧墙板的一端均设置有外竖边,两块侧墙板的另一端均设置有与外竖边相配合的内竖边,所述的主连接件包括第二辅连接件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辅连接件,所述的第一辅连接件包括第一辅连接框体,两个第一辅连接框体的一侧均配合设置有第一辅连接杆,两个第一辅连接框体之间拼接形成连接腔体,所述的第二辅连接件包括位于连接腔体内的第二辅连接头,所述的第二辅连接头上设置有延伸至连接腔体外的第二辅连接杆,所述的侧墙板的内表面上对应第二辅连接杆或两个第一辅连接杆均设置有连接卡板,所述的第二辅连接头的外表面与第一辅连接框体的内表面之间通过防撞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竖边的内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的内竖边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与第一凹槽相配合的第一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东珊王东武鹏蔡帅帅肖苏颜裕王金霞李鹏程陈奕阊赖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