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铝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5337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成型铸铝转子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铸铝模具,包括中模、装设于中模的底端的下模、设置于中模内的上模、盖合于中模的顶端的压板及设置于压板与上模之间的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的两端分别与压板和上模抵触,所述下模、中模和上模围设成铸铝空间,所述下模设置有与铸铝空间连通的注铝孔,所述上模设置有第一过轴孔,所述压板设置有第二过轴孔,所述第一过轴孔经由定位套筒与第二过轴孔连通,所述第一过轴孔、定位套筒和第二过轴孔同轴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更换定位套筒即能够对不同规格长度的铸铝转子进行生产,通用性好,适用范围广,降低了铸铝模具的制造和使用成本,缩短了制造铸铝模具的周期,降低了制造铸铝模具的难度。

A cast aluminum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铝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型铸铝转子
,尤其是指一种铸铝模具。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有电机转子铸铝工艺由铸铝模具完成,铸铝模具由铸铝上模、铸铝中模和铸铝下模组成。电机转子中相同外径且不同长度的规格很多,因此,在生产相同外径而不同长度的转子时,需要很多套不同规格长度的铸铝中模方能对应生产不同长度的转子。由于铸铝中模的制造材料由球墨铸铁制成,材料非常昂贵,制造成本高,而且生产转子对铸铝中模的精度要求较高,导致制造铸铝中模的难度高,制造周期长,降低了制造铸铝模具及生产转子的效率,大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益。另外,铸铝中模的体积较大,铸铝中模占用的空间大,难以对铸铝中模进行保管。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更换中模,只需更换定位套筒即能够对不同规格长度的铸铝转子进行生产的效率铸铝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铝模具,其包括中模、装设于中模的底端的下模、设置于中模内的上模、盖合于中模的顶端的压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铝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模、装设于中模的底端的下模、设置于中模内的上模、盖合于中模的顶端的压板及设置于压板与上模之间的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的两端分别与压板和上模抵触,所述下模、中模和上模围设成铸铝空间,所述下模设置有与铸铝空间连通的注铝孔,所述上模设置有第一过轴孔,所述压板设置有第二过轴孔,所述第一过轴孔经由定位套筒与第二过轴孔连通,所述第一过轴孔、定位套筒和第二过轴孔同轴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铝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模、装设于中模的底端的下模、设置于中模内的上模、盖合于中模的顶端的压板及设置于压板与上模之间的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的两端分别与压板和上模抵触,所述下模、中模和上模围设成铸铝空间,所述下模设置有与铸铝空间连通的注铝孔,所述上模设置有第一过轴孔,所述压板设置有第二过轴孔,所述第一过轴孔经由定位套筒与第二过轴孔连通,所述第一过轴孔、定位套筒和第二过轴孔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铝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的顶面凹设有与第一过轴孔同轴设置的容置孔,所述容置孔与铸铝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铝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铝孔包括多个第一注铝成型孔,多个第一注铝成型孔围绕下模的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铸铝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铝孔还包括多个第二注铝成型孔,多个第二注铝成型孔围绕下模的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设置,多个第一注铝成型孔与多个第二注铝成型孔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铸铝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科先徐嘉柱吴连辉张力航周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东莞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