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阀及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408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引阀及内窥镜,吸引阀包括阀体和阀芯,阀体的底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气口,侧壁上相对地开设有进口和出口;阀芯伸入阀体的安装腔而封堵气口时,进口经由该环槽与出口连通;阀芯伸出该安装腔而脱离气口时,气口与出口连通,以形成气体通道。本申请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为保证密封性而避免在阀体上开孔的技术偏见,通过在阀体的底端设置气口,在吸引阀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气口能够快速与阀体上的出口建立气体通道,相对于传统的吸引阀在阀芯内部形成气体通道,本申请吸引阀的气体通道更短,使得吸引阀整体反应迅速,灵敏度高,可以保证吸引阀工作状态时体液和病变组织的及时吸出,有效地确保内窥镜的手术进度及手术效果。

Suction valve and endosc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引阀及内窥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吸引阀及内窥镜。
技术介绍
内窥镜是现代医学诊疗中常用的检测器械,其可以经口腔进入胃部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还可以经手术形成的切口进入人体内。通过内窥镜,医生可以观测人体内X射线无法显示的病变,有利于后续病情诊断。在内窥镜中,吸引阀配合吸引管而抽吸病人体内的积液,以排除检查和治疗过程中积液的干扰,保证医生的观察视野。在具体操作时,是通过操作吸引阀按钮,将吸引阀的端口与吸引阀连通,以形成负压通道而将体内病变组织的体液及被切除的病变组织吸出。目前,内窥镜中吸引阀按钮在解除按压状态时,外界空气通过吸引阀按钮上的孔道进入吸引泵,以增大吸引泵内部的压强。该气体通道是由阀芯顶部的开口至阀体底部的出口,气体通道几乎贯穿整个吸引阀,其长度相对较长,容易导致吸引阀反应迟钝,灵敏度低,无法保证体液和病变组织的及时吸出,影响手术进度及手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内窥镜中吸引阀的气体通道较长,吸引阀灵敏度低,无法保证体液和病变组织的及时吸出,影响手术进度及手术效果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引阀,其包括阀体和阀芯,阀体的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阀体的顶端设有开口,底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气口,所述开口经由该安装腔与所述气口连通;所述阀体的侧壁上相对地开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具有高度差;阀芯的底端由所述阀体的开口可伸缩地穿设在该安装腔中,所述阀芯的底端侧壁上形成有环槽;所述阀芯伸入所述安装腔而封堵所述气口时,所述进口经由该环槽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阀芯伸出该安装腔而脱离所述气口时,所述气口与所述出口连通,以形成气体通道。可选地,在所述阀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出口与所述气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进口与该气口之间的距离。可选地,所述阀芯底端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气口的大小。可选地,所述环槽在所述阀芯高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之间的高度差。可选地,所述阀芯在所述环槽的两端均开设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环槽之间形成台阶状结构;该安装槽中设有环形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周侧与所述阀体内壁相抵接。可选地,所述密封圈包括本体部和环设在所述本体部周侧的至少一凸起部,所述本体部卡接在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凸起部的端部与所述阀体的内壁相抵接。可选地,所述吸引阀还包括过渡件,所述过渡件设置在所述阀体的开口处,该过渡件对应所述开口处设置有过孔;所述过渡件在该过孔处形成有凸台,所述凸台环绕该阀体的开口,并向内凸伸,以部分遮挡所述阀体的开口。可选地,所述吸引阀还包括阀帽,所述阀帽固定在所述阀芯的顶端,该阀帽的内部设有容置腔。可选地,所述吸引阀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固定在所述阀帽的容置腔中,该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阀帽的内表面,另一端与所述过渡件的表面相抵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内窥镜,包括操作件、插入件以及连接在所述操作件和所述插入件之间连接件,所述内窥镜还包括吸引管,该吸引管穿设在所述插入件和所述连接件中,所述操作件包括上述的吸引阀,所述吸引阀的进口与所述吸引管连通,以使所述吸引阀控制该吸引管的通断。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吸引阀及内窥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为保证密封性而避免在阀体上开孔的技术偏见,通过在阀体的底端设置气口,在吸引阀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气口能够快速与阀体上的出口建立气体通道,相对于传统的吸引阀在阀芯内部形成气体通道,本申请吸引阀的气体通道更短,使得吸引阀整体反应迅速,灵敏度高,可以保证吸引阀工作状态时体液和病变组织的及时吸出,有效地确保内窥镜的手术进度及手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内窥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内窥镜中吸引阀的阀体和阀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内窥镜中吸引阀使用状态的剖面图;图4是图3所示的内窥镜中吸引阀非使用状态的剖面图;图5是图1所示的内窥镜中吸引阀的阀体和阀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的内窥镜中吸引阀的阀体和阀芯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内窥镜另一实施例中吸引阀的非使用状态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内窥镜;10、操作件;20、插入件;30、连接件;11、吸引阀;12、阀体;120、安装腔;121、开口;122、气口;123、进口;124、出口;125、凸沿;13、阀芯;131、环槽;132、安装槽;14、过渡件;141、凸台;15、密封圈;151、本体部;152、凸起部;16、阀帽;17、弹簧;18、密封结构;181、密封部;19、金属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无特殊说明,不论内窥镜摆放位置如何,本申请中吸引阀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顶端和底端。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提供一种内窥镜100,可以用于观察人体体内器官的病变情况,并能够将体内病变组织的体液及被切除的病变组织吸出。本实施例的内窥镜100包括操作件10、插入件20、连接件30以及吸引管(图中未示出)。其中,插入件20用于插入人体内部,该插入件20的头端设有摄像头,以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使医护人员明确病变组织的位置。操作件10用于医护人员在患者体外操控内窥镜100,实现对内窥镜100的整体控制。连接件30连接在插入件20和操作件10之间。该连接件30在实现插入件20和操作件10连接的同时,还可实现插入件20转动角度的调节,使插入件20的头端准确地靠近病变部位处。吸引管穿设在插入件20和连接件30中,以在内窥镜100的内部形成独立的通道。吸引管的一端与插入件20头端的端口相连,以使吸引管与外部环境连通。该吸引管为具有韧性的塑料管,其可以由聚氯乙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或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制成。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件10包括吸引阀11。吸引阀11用于与吸引管配合,以将人体内部病变组织的体液及被切除的病变组织吸出。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吸引阀11包括阀体12和阀芯13。其中,阀体12的内部设有安装腔120。该阀体12的顶端设有开口121,底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气口122,开口121经安装腔120与气口122连通。阀体12的侧壁上相对地开设有进口123和出口124,进口123与出口124之间具有高度差。阀芯13的底端由阀体12的开口121可伸缩地穿设在该安装腔120中,阀芯13底端的侧壁上形成有环槽131。阀芯13伸出安装腔120而脱离该气口122时,气口122与出口124连通,以形成气体通道。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阀体12的主体呈柱状,其内部中空,以形成安装腔120。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引阀,其特征在于,包括:/n阀体,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阀体的顶端设有开口,底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气口,所述开口经由该安装腔与所述气口连通;所述阀体的侧壁上相对地开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具有高度差;/n阀芯,其底端由所述阀体的开口可伸缩地穿设在该安装腔中,所述阀芯的底端侧壁上形成有环槽;所述阀芯伸入所述安装腔而封堵所述气口时,所述进口经由该环槽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阀芯伸出该安装腔而脱离所述气口时,所述气口与所述出口连通,以形成气体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引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阀体的顶端设有开口,底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气口,所述开口经由该安装腔与所述气口连通;所述阀体的侧壁上相对地开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具有高度差;
阀芯,其底端由所述阀体的开口可伸缩地穿设在该安装腔中,所述阀芯的底端侧壁上形成有环槽;所述阀芯伸入所述安装腔而封堵所述气口时,所述进口经由该环槽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阀芯伸出该安装腔而脱离所述气口时,所述气口与所述出口连通,以形成气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出口与所述气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进口与该气口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底端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气口的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在所述阀芯高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之间的高度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在所述环槽的两端均开设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环槽之间形成台阶状结构;该安装槽中设有环形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周侧与所述阀体内壁相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奕刘红宇孙平
申请(专利权)人:岱川医疗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