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偏移母线筒安装对接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23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无偏移母线筒安装对接小车,包括上下调整机构、前后调整机构、左右调整机构,上下调整机构包括上支撑板组件、上调整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前后调整机构包括中板、第二驱动组件,左右调整机构包括底板、第三驱动组件、过渡板,过渡板设置于中板和底板之间,过渡板与中板之间滑动配合,过渡板与底板之间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底板将小车固定设置在地面上,底板作为一个固定底座固定不移动,通过第三驱动组件带动过渡板相对于底板平移,进而将上方的中板等母线筒牵引至靠近组合电器,实现左右直线方向平移,不存在偏移;并且,此种方式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底板相对于地面位移时阻力太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偏移母线筒安装对接小车
本技术涉及电气用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无偏移母线筒安装对接小车。
技术介绍
组合电器设备现行的安装工艺中GIS母线对接户外依靠吊车,户内依靠三脚架或人力,对接的过程中稳定性、平衡性、精准度都无法控制,造成盆式绝缘子过度受力极易导致破损;GIS主体母线水平度和垂直度仅靠水平尺、线坠测量,母线整体偏差大,主母线导电杠偏离触指中心,触头与触指不能充分接触,增大回路电阻,高负荷运行时易发热引发设备故障;对接盆式绝缘子时触头插入深度全凭安装人员经验掌握,无法进行精确测量;GIS母线对接时需要大量的人员配合,安装环境恶劣,难以保证筒壁及绝缘子清洁。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小车辅助对接的专利,但是这些专利中,采用地轮放置在地面上,地轮放置后,再将母线筒放置在小车上,由于承重的原因,加上不同地点的地面工况不同,存在地轮下陷或地轮别劲卡死的问题,下陷后的地轮会影响小车的水平性,使得上面的母线筒水平度和垂直度发生变化,影响安装的稳定性,并且,地面反作用于地轮的摩擦力也较大,牵引时不仅存在牵引绳阻力很大的问题,而且,较大的反作用力使得小车移动稳定性也很差,同样会影响对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必要提出一种无偏移母线筒安装对接小车。一种无偏移母线筒安装对接小车,包括上下调整机构、前后调整机构、左右调整机构,所述上下调整机构包括上支撑板组件、上调整组件、第一驱动组件,所述上支撑板组件包括四个分体板,所述上调整组件包括四个竖直设置的丝杠,四个丝杠的上端分别与四个分体板连接,四个丝杠的下端与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分别与四个丝杠传动连接的四个第一电机,四个第一电机均固定设置于前后调整机构上方,所述前后调整机构包括中板、第二驱动组件,所述中板设置于四个分体板的下方,四个第一电机与中板固定连接,中板与左右调整机构滑动配合,第二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左右调整机构的上方,第二驱动组件与中板传动连接,所述左右调整机构包括底板、第三驱动组件、过渡板,所述过渡板设置于中板和底板之间,过渡板与中板之间滑动配合,中板的滑动方向为前后方向,过渡板与底板之间滑动配合,过渡板的滑动方向为左右方向,在底板下方设置地轮,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一端与过渡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组合电器活动连接,以驱动过渡板沿着左右方向移动。优选的,所述前后调整机构的中板的下方设置滑动配合的滑套和导杆,所述滑套与中板下表面固定连接,导杆的两端固定设置于左右调整机构的过渡板上方,导杆和滑套的轴向方向沿着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为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传动输出端连接拉杆的一端,拉杆的另一端与中板连接。优选的,在过渡板的下方设置滑套,在底板上方设置导杆,所述滑套与过渡板之间固定连接,导杆的两端与底板固定连接,导杆与滑套之前滑动配合,过渡板下方的滑套和导杆的轴向方向沿着左右方向设置,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牵引绳,第三电机固定安装于过渡板上,第三电机的传动输出端设置长轴,所述牵引绳的一端盘绕于长轴上,另一端设置挂钩,以与外部组合电器钩挂连接。优选的,所述左右调整机构还包括地轮锁定件,所述地轮锁定件包括手轮、定位杆,定位杆的上端穿过底板,与手轮连接,下端用于与地面接触定位,所述定位杆外部设置螺纹,在底板板上开设螺纹孔,以与定位杆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无偏移母线筒安装对接小车还包括电控箱,所述电控箱内设置总开关、及与总开关连接的四个第一换向阀、一个第二换向阀、一个第三换向阀,四个第一换向阀与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并联连接,四个第一换向阀分别与四个第一电机连接,第二换向阀与第二电机连接,第三换向阀与第三电机连接。优选的,所述无偏移母线筒安装对接小车还包括水平仪,所述水平仪沿着母线筒的轴向方向设置于母线筒的上方。本技术中,通过底板将小车固定设置在地面上,底板作为一个固定底座固定不移动,通过第三驱动组件带动过渡板相对于底板沿着滑套和导杆平移,进而将上方的中板等母线筒牵引至靠近组合电器,实现左右直线方向平移,不存在偏移;并且,此种方式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底板相对于地面位移时阻力太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2为不同角度的无偏移母线筒安装对接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主视图。图4为电控箱的示意图。图5为所述电控箱内电路图。图6为无偏移母线筒安装对接小车的使用状态。图中:丝杠11、分体板12、第一电机13、中板21、滑套211、导杆212、第二电机22、底板31、第三电机32、牵引绳33、过渡板34、电控箱41、总开关411、第一换向阀412、第二换向阀413、第三换向阀414、水平仪51、手轮61、定位杆62、母线筒100、外部组合电器20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参见图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偏移母线筒安装对接小车,包括上下调整机构、前后调整机构、左右调整机构,所述上下调整机构包括上支撑板组件、上调整组件、第一驱动组件,所述上支撑板组件包括四个分体板12,所述上调整组件包括四个竖直设置的丝杠11,四个丝杠11的上端分别与四个分体板12连接,以通过丝杠11的升降带动分体板12上升或下降,四个丝杠11的下端与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分别与四个丝杠11传动连接的四个第一电机13,以分别驱动四个丝杠11升降,四个第一电机13均固定设置于前后调整机构上方,带动四个分体板12上下移动调整位置,从而实现放置于四个分体板12上的母线筒的上下位置的微调整,所述前后调整机构包括中板21、第二驱动组件,所述中板21设置于四个分体板12的下方,四个第一电机与中板21固定连接,中板21与左右调整机构滑动配合,第二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左右调整机构的上方,第二驱动组件与中板21传动连接,以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带动中板21沿着前后方向往返平移,所述左右调整机构包括底板31、第三驱动组件、过渡板34,所述过渡板34设置于中板21和底板31之间,过渡板34与中板21之间滑动配合,中板21的滑动方向为前后方向,过渡板34与底板31之间滑动配合,过渡板34的滑动方向为左右方向,在底板31下方设置地轮,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一端与过渡板3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组合电器200活动连接,以驱动过渡板34沿着左右方向移动。本技术中,通过底板将小车固定设置在地面上,底板作为一个固定底座固定不移动,通过第三驱动组件带动过渡板34相对于底板平移,进而将上方的中板等母线筒牵引至靠近组合电器,实现左右直线方向平移,不存在偏移;并且,此种方式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底板相对于地面位移时阻力太大的问题。本技术中,通过上下调整机构、前后调整机构、左右调整机构分别实现母线筒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向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偏移母线筒安装对接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调整机构、前后调整机构、左右调整机构,所述上下调整机构包括上支撑板组件、上调整组件、第一驱动组件,所述上支撑板组件包括四个分体板,所述上调整组件包括四个竖直设置的丝杠,四个丝杠的上端分别与四个分体板连接,四个丝杠的下端与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分别与四个丝杠传动连接的四个第一电机,四个第一电机均固定设置于前后调整机构上方,所述前后调整机构包括中板、第二驱动组件,所述中板设置于四个分体板的下方,四个第一电机与中板固定连接,中板与左右调整机构滑动配合,第二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左右调整机构的上方,第二驱动组件与中板传动连接,所述左右调整机构包括底板、第三驱动组件、过渡板,所述过渡板设置于中板和底板之间,过渡板与中板之间滑动配合,中板的滑动方向为前后方向,过渡板与底板之间滑动配合,过渡板的滑动方向为左右方向,在底板下方设置地轮,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一端与过渡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组合电器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偏移母线筒安装对接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调整机构、前后调整机构、左右调整机构,所述上下调整机构包括上支撑板组件、上调整组件、第一驱动组件,所述上支撑板组件包括四个分体板,所述上调整组件包括四个竖直设置的丝杠,四个丝杠的上端分别与四个分体板连接,四个丝杠的下端与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分别与四个丝杠传动连接的四个第一电机,四个第一电机均固定设置于前后调整机构上方,所述前后调整机构包括中板、第二驱动组件,所述中板设置于四个分体板的下方,四个第一电机与中板固定连接,中板与左右调整机构滑动配合,第二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左右调整机构的上方,第二驱动组件与中板传动连接,所述左右调整机构包括底板、第三驱动组件、过渡板,所述过渡板设置于中板和底板之间,过渡板与中板之间滑动配合,中板的滑动方向为前后方向,过渡板与底板之间滑动配合,过渡板的滑动方向为左右方向,在底板下方设置地轮,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一端与过渡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组合电器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偏移母线筒安装对接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调整机构的中板的下方设置滑动配合的滑套和导杆,所述滑套与中板下表面固定连接,导杆的两端固定设置于左右调整机构的过渡板上方,导杆和滑套的轴向方向沿着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为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传动输出端连接拉杆的一端,拉杆的另一端与中板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浩新齐瑞田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鸿信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