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电缆敷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21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电站电缆敷设结构,包括长条形的电缆间,电缆沿所述电缆间的长度方向敷设,所述电缆间的两端设有出线通道,所述电缆间的两侧设有多个第一配电装置室,所述电缆间的上方设有与所述电缆间相连通的电缆竖井,所述电缆竖井上方设有第二配电装置室,电缆经过所述电缆竖井接入位于所述第二配电装置室中的配电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利于电缆敷设以及各电压等级出线的变电站电缆敷设结构。

Cable laying structure of Sub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电站电缆敷设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电站电缆敷设结构。
技术介绍
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独立变电站应按照功能分层分室布置,变电站的室内布置应紧凑合理,便于运行人员的操作、检修、试验与巡视。现有的变电站常通过电缆夹层敷设电缆:配电装置布置在比较高的建筑物里,电缆集中敷设在配电装置下方,集中布置电缆。其不足之处在于:电缆夹层常局部设置,不利于电缆敷设以及各电压等级出线,电缆消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电缆敷设以及各电压等级出线的变电站电缆敷设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电站电缆敷设结构,包括长条形的电缆间,电缆沿所述电缆间的长度方向敷设,所述电缆间的两端设有出线通道,所述电缆间的两侧设有多个第一配电装置室,所述电缆间的上方设有与所述电缆间相连通的电缆竖井,所述电缆竖井上方设有第二配电装置室,电缆经过所述电缆竖井接入位于所述第二配电装置室中的配电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电缆间内设有第一电缆支架,所述第一电缆支架包括第一竖杆和第一横杆,所述第一竖杆有多个且多个第一竖杆沿所述电缆间的长度方向设置,每个第一竖杆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竖杆相垂直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一竖杆铰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杆上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绑扎孔,电缆通过穿过所述绑扎孔的扎带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杆上。进一步的,所述电缆竖井内设有第二电缆支架,所述第二电缆支架包括第二竖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二竖杆有两根,所述第二横杆有多个且多个第二横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二竖杆上,所述第二横杆上固定设有网格板,电缆通过穿过所述网格板的扎带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杆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竖杆与竖直平面有10°~45°的夹角。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取消了电缆夹层的局部布置形式,改成采用中轴式设置的电缆间,通过长条形的电缆间贯通电缆间两侧的配电装置室,有利于变电站内电缆敷设和各电压等级出线,减少了敷设电缆消耗,进而减少了敷设成本。通过电缆竖井将电缆接入上方的配电装置室,减少了变电站的占地面积,使得变电站配电装置室的布置更为合理。2、第一电缆支架的第一横杆可绕第一竖杆转动,需要增设电缆时,可将第一横杆转动到与第一竖杆垂直的位置并固定,第一横杆也可转动到与第一竖杆重合的位置,以节省变电站内空间。此外,可以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第一横杆,以适应电缆布置形式。3、电缆可通过穿过第一横杆上的绑扎孔的扎带固定,固定形式简单方便。4、电缆竖井内的第二电缆支架呈梯架式,使工作人员能够在电缆竖井内上下。电缆能够通过穿过第二横杆上的网格板的扎带固定,固定形式简单方便。5、第二竖杆与竖直平面有10°~45°的夹角,以避免电缆弯折受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变电站电缆敷设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实施例中变电站电缆敷设结构的平面图。图3为实施例中第一电缆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第二电缆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变电站电缆敷设结构,包括长条形的电缆间1,电缆沿电缆间1的长度方向敷设,电缆间1的两端设有出线通道2,电缆间1的两侧设有多个第一配电装置室3,电缆间1的上方设有与电缆间1相连通的电缆竖井4,电缆竖井4上方设有第二配电装置室5,电缆经过电缆竖井4接入位于第二配电装置室5中的配电装置。取消了电缆夹层的局部布置形式,改成采用中轴式设置的电缆间,通过长条形的电缆间贯通电缆间两侧的配电装置室,有利于变电站内电缆敷设和各电压等级出线,减少了敷设电缆消耗,进而减少了敷设成本。通过电缆竖井将电缆接入上方的配电装置室,减少了变电站的占地面积,使得变电站配电装置室的布置更为合理。如图3所示,电缆间1内设有第一电缆支架6,第一电缆支架6包括第一竖杆61和第一横杆62,第一竖杆61有多个且多个第一竖杆61沿电缆间1的长度方向设置,每个第一竖杆61上设有多个与第一竖杆61相垂直的第一横杆62,第一横杆61通过销轴63与第一竖杆61铰接。第一横杆62上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绑扎孔621,电缆通过穿过绑扎孔621的扎带固定在第一横杆62上。第一电缆支架6的第一横杆62可绕第一竖杆61转动,需要增设电缆时,可将第一横杆62转动到与第一竖杆61垂直的位置并固定.第一横杆62也可转动到与第一竖杆61重合的位置,以节省变电站内空间。此外,可以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第一横杆61,以适应电缆布置形式。如图4所示,电缆竖井4内设有第二电缆支架7,第二电缆支架7包括第二竖杆71和第二横杆72,第二竖杆71有两根,第二横杆72有多个且多个第二横杆72平行设置,第二横杆7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二竖杆71上,第二横杆72上固定设有网格板73,电缆通过穿过网格板73的扎带固定在第二横杆72上。电缆竖井内的第二电缆支架7呈梯架式,使工作人员能够在电缆竖井内上下。第二竖杆71与竖直平面有10°~45°的夹角,本实施例中,该夹角为30°,使得电缆从水平至垂直处的弯转角度增大,以避免电缆弯折受损。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技术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均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变电站电缆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形的电缆间,电缆沿所述电缆间的长度方向敷设,所述电缆间的两端设有出线通道,所述电缆间的两侧设有多个第一配电装置室,所述电缆间的上方设有与所述电缆间相连通的电缆竖井,所述电缆竖井上方设有第二配电装置室,电缆经过所述电缆竖井接入位于所述第二配电装置室中的配电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08 CN 20192002554031.变电站电缆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形的电缆间,电缆沿所述电缆间的长度方向敷设,所述电缆间的两端设有出线通道,所述电缆间的两侧设有多个第一配电装置室,所述电缆间的上方设有与所述电缆间相连通的电缆竖井,所述电缆竖井上方设有第二配电装置室,电缆经过所述电缆竖井接入位于所述第二配电装置室中的配电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电缆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间内设有第一电缆支架,所述第一电缆支架包括第一竖杆和第一横杆,所述第一竖杆有多个且多个第一竖杆沿所述电缆间的长度方向设置,每个第一竖杆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竖杆相垂直的第一横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盈杜振东黄昕颖金国胜钟孔露尹康张振任立飞张洪捷张斌斌张晨波喻俊韩妩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