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与外墙接缝处的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616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挡土墙与外墙接缝处的防水结构,包括外墙和砌筑于外墙一侧的挡土墙,挡土墙一侧与外墙墙面抵紧,挡土墙外侧填有一定高度的回填土层,所述挡土墙与外墙的接触端面开有一横截面为矩形的缺口,缺口朝向外墙且贯通挡土墙上下端面,外墙对应侧面将缺口侧面开口封闭以使缺口所在空腔形成一竖井结构,竖井结构底部连通有落水管,落水管上端与竖井结构底部表面齐平,落水管下端与排水设施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挡土墙与外墙结合部位易出现渗水的问题,从而不会影响外墙墙面的质量和美观。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joint between retaining wall and external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挡土墙与外墙接缝处的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水
,具体涉及一种挡土墙与外墙接缝处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墙体外侧一般砌筑有环境挡土墙,挡土墙外侧填充有回填土层,用于种植绿化等;虽然挡土墙与外墙紧密连接设置,但是挡土墙的回填土层由于处于室外,回填土层内的水具有一定的地下水位,因此回填土层内的水具有一定水压,水压会作用于挡土墙与外墙,由于挡土墙与外墙的接触端为薄弱端,久而久之水作用于挡土墙与外墙的交接部位,会使挡土墙与外墙结合部位侵蚀或老化出现缝隙等现象,回填土层内的水就会透过挡土墙后渗透进入外墙,在外墙的内外壁就会形成水印或者大面积侵蚀的现象,从而影响外墙的质量和美观,更有甚者影响外墙的结构稳定性,因此如何解决挡土墙与外墙接触端易出现渗水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挡土墙与外墙接缝处的防水结构,解决了挡土墙与外墙结合部位易出现渗水的问题,从而不会影响外墙墙面的质量和美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挡土墙与外墙接缝处的防水结构,包括外墙和砌筑于外墙一侧的挡土墙,挡土墙一侧与外墙墙面抵紧,挡土墙外侧填有一定高度的回填土层,所述挡土墙与外墙的接触端面开有一横截面为矩形的缺口,缺口朝向外墙且贯通挡土墙上下端面,外墙对应侧面将缺口侧面开口封闭以使缺口所在空腔形成一竖井结构,竖井结构底部连通有落水管,落水管上端与竖井结构底部表面齐平,落水管下端与排水设施相连通。在本防水结构的使用过程中,挡土墙与外墙为紧密连接设置,能防止挡土墙外侧回填土层内的水直接渗透进入外墙内,但是由于挡土墙与外墙的结合部位为薄弱端,因此长期受外界水和回填土层内水的影响,挡土墙与外墙的结合部位侵蚀老化,水易透过挡土墙后长久沉积在挡土墙与外墙的接触面上,从而使外墙面保持湿润侵蚀的状态,因此将挡土墙与外墙的结合部位开设有矩形的缺口,这样缺口与外墙墙面就共同形成一竖井结构,当回填土层内的水透过挡土墙后,水流至缺口处时,水会由于重力原因在缺口处而被截流,水会顺着缺口周壁流入竖井结构内而不会继续顺着外墙面向内蔓延,然后水流入竖井结构的底部从落水管排走,通过竖井结构和落水管的相互配合,能够将渗透进入挡土墙内的水排走,从而使水不会继续向内顺着外墙而继续侵蚀外墙的墙面,从而解决了挡土墙和外墙的接缝部位易出现渗水的问题,不会影响外墙墙面的质量和美观。作为优化,所述缺口朝向挡土墙内侧面也开口,内侧面开口设置有竖向的挡板,挡板与外墙的侧面紧贴并沿缺口等高布置以将内侧面开口封闭,挡板的竖直面与挡土墙的内侧竖直面平齐。通过在缺口朝向挡土墙内侧面设置有挡板,且挡板与挡土墙的内侧竖直面平齐,这样,在满足挡土墙内竖井结构使用功能的同时,又不会影响挡土墙的外观,从表面看,跟普通挡土墙没有区别,且挡板结构施工更方便。作为优化,所述挡板为砌体或装饰盖板中的任意一种。通过将挡板设置为砌体或者装饰盖板,将挡板采用装饰盖板对挡土墙的墙面具有装饰作用,若是砌体结构,施工更加方便,且可以与挡土墙结合为一体,不会影响挡土墙的整体连贯性。作为优化,所述落水管位于竖井结构底面的中心,竖井结构底面具有四周向中心斜向下的坡度。通过将竖井结构底面设置有坡度,使水不会长时间停留在竖井结构的井底,使竖井结构内的水更易被排出,从而使竖井井底不会有积水,从而避免外墙面被水侵蚀。作为优化,所述竖井结构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将竖井结构截面设置为正方形,能够将对挡土墙缺口各个方向渗透进入的水有序且更均匀的引入至竖井结构内,然后通过竖井结构底部的落水管排出。作为优化,所述竖井结构的上端设有盖板。在竖井结构上端设置盖板,在应对大雨天气时,盖板对竖井结构具有挡水的作用,避免大量的雨水从挡土墙顶部流入竖井结构内,从而对外墙的墙面造成侵蚀。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挡土墙与外墙的结合部位开设有矩形的缺口,这样缺口与外墙墙面就共同形成一竖井结构,竖井将挡土墙内外隔断,当回填土层内的水透过挡土墙后,水流至缺口壁面时,水会由于重力原因在缺口处而被截流,水会顺着缺口周壁流入竖井结构内而不会继续顺着外墙面向内蔓延,然后水流入竖井结构的底部从落水管排走,通过竖井结构和落水管的相互配合,能够将渗透进入挡土墙内的水排走,从而使水不会继续向内顺着外墙而继续侵蚀外墙的墙面;而且通过在缺口朝向挡土墙内侧面设置有挡板,且挡板与挡土墙的内侧竖直面平齐,这样,在满足挡土墙内竖井结构使用功能的同时,又不会影响挡土墙的外观。附图说明为了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回填土层1、挡土墙2、挡板3、落水管4、外墙5、竖井结构6。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挡土墙与外墙接缝处的防水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外墙5和砌筑于外墙5一侧的挡土墙2,挡土墙2一侧与外墙5墙面抵紧,挡土墙2外侧填有一定高度的回填土层1,所述挡土墙2与外墙5的接触端面开有一横截面为矩形的缺口,缺口朝向外墙5且贯通挡土墙2上下端面,外墙5对应侧面将缺口侧面开口封闭以使缺口所在空腔形成一竖井结构6,竖井结构6底部连通有落水管4,落水管4上端与竖井结构6底部表面齐平,落水管4下端与排水设施相连通。实施过程:挡土墙2与外墙5为紧密连接设置,能防止挡土墙2外侧回填土层1内的水直接渗透进入外墙5内,但是由于挡土墙2与外墙5的结合部位为薄弱端,因此长期受外界水和回填土层1内水的影响,挡土墙2与外墙5的结合部位侵蚀老化,水易透过挡土墙2后长久沉积在挡土墙2与外墙5的接触面上,从而使外墙5面保持湿润侵蚀的状态,因此将挡土墙2与外墙5的结合部位开设有矩形的缺口,这样缺口与外墙5墙面就共同形成一竖井结构6,当回填土层1内的水透过挡土墙2后,水流至缺口处时,水会由于重力原因在缺口处而被截流,水会顺着缺口周壁流入竖井结构6内而不会继续顺着外墙5面向内蔓延,然后水流入竖井结构6的底部从落水管4排走,通过竖井结构6和落水管4的相互配合,能够将渗透进入挡土墙2内的水排走,从而使水不会继续向内顺着外墙5而继续侵蚀外墙5的墙面,从而解决了挡土墙2和外墙5的接缝部位易出现渗水的问题,不会影响外墙5墙面的质量和美观。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缺口朝向挡土墙2内侧面也开口,内侧面开口设置有竖向的挡板3,挡板3与外墙5的侧面紧贴并沿缺口等高布置以将内侧面开口封闭,挡板3的竖直面与挡土墙2的内侧竖直面平齐。通过在缺口朝向挡土墙2内侧面设置有挡板3,且挡板3与竖直面与挡土墙2的内侧竖直面平齐,这样,在满足挡土墙2内竖井结构6使用功能的同时,又不会影响挡土墙2的外观,从表面看,跟普通挡土墙2没有区别,且挡板3结构施工更方便。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3为砌体或装饰盖板中的任意一种。通过将挡板3设置为砌体或者装饰盖板,将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挡土墙与外墙接缝处的防水结构,包括外墙和砌筑于外墙一侧的挡土墙,挡土墙一侧与外墙墙面抵紧,挡土墙外侧填有一定高度的回填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与外墙的接触端面开有一横截面为矩形的缺口,缺口朝向外墙且贯通挡土墙上下端面,外墙对应侧面将缺口侧面开口封闭以使缺口所在空腔形成一竖井结构,竖井结构底部连通有落水管,落水管上端与竖井结构底部表面齐平,落水管下端与排水设施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挡土墙与外墙接缝处的防水结构,包括外墙和砌筑于外墙一侧的挡土墙,挡土墙一侧与外墙墙面抵紧,挡土墙外侧填有一定高度的回填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与外墙的接触端面开有一横截面为矩形的缺口,缺口朝向外墙且贯通挡土墙上下端面,外墙对应侧面将缺口侧面开口封闭以使缺口所在空腔形成一竖井结构,竖井结构底部连通有落水管,落水管上端与竖井结构底部表面齐平,落水管下端与排水设施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土墙与外墙接缝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朝向挡土墙内侧面也开口,内侧面开口设置有竖向的挡板,挡板与外墙的侧面紧贴并沿缺口等高布置以将内侧面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渝高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