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板拼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506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墙板拼缝结构。该墙板拼缝结构包括第一墙板及第二墙板,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的端部相互拼接形成拼缝,第一墙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压槽,第二墙板开设有与第一压槽相对应的第二压槽,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以拼缝为分界线相互连通,且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均沿拼缝纵长延伸;墙板拼缝结构还包括抹灰层,抹灰层填充于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抹灰层内布置有防裂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墙板拼缝结构中仅需在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内填充抹灰层即可,大大缩短了抹灰层的施工工期,降低了建筑砂浆的使用量,从而有利于降低建筑成本。

Wall panel join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墙板拼缝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墙板拼缝结构。
技术介绍
在装配式建筑中,预制墙板与预制墙板、现浇墙板与现浇墙板、预制墙板与现浇墙板拼接处容易出现开裂现象;并且,由于施工误差或工厂误差导致拼接处墙面不平整。为了防止墙板的拼接处出现开裂、不平整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是在墙板相拼接的形成的墙体上增加20mm至30mm厚的抹灰层。抹灰层的设置能够使得墙体垂直度和平整度满足要求,且拼接处也不容易开裂,但是,抹灰层的施工占用工期长,消耗大量建筑砂浆,从而提高了建筑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墙板的拼接处出现开裂、不平整的问题需要增加抹灰层,从而导致施工占用的工期长,消耗大量建筑砂浆,建筑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墙板拼缝结构。一种墙板拼缝结构,包括第一墙板及第二墙板,所述第一墙板与所述第二墙板的端部相互拼接形成拼缝,所述第一墙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墙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压槽相对应的第二压槽,所述第一压槽和所述第二压槽以所述拼缝为分界线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一压槽和所述第二压槽均沿所述拼缝纵长延伸;所述墙板拼缝结构还包括抹灰层,所述抹灰层填充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压槽和所述第二压槽,所述抹灰层内布置有防裂网。上述墙板拼缝结构,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且相对应的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以拼缝为分界线相互连通。并且,在相对应的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内安装防裂网,然后在该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内填充抹灰层,从而防止拼缝处开裂,同时使得拼缝处平整度满足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墙板拼缝结构中仅需在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内填充抹灰层即可,大大缩短了抹灰层的施工工期,降低了建筑砂浆的使用量,从而有利于降低建筑成本。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墙板具有第一防水槽,所述第一防水槽位于所述第一压槽内,且连通于所述拼缝;所述第一防水槽内填充有防水胶;和/或所述第二墙板具有第二防水槽,所述第二防水槽位于所述第二压槽内,且连通于所述拼缝;所述第二防水槽内填充有防水胶。如此,当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较薄时,开设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会进一步减小了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在拼缝处的厚度,降低了防水效果,导致容易出现漏水的现象。由此,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防水槽和/或第二防水槽,并在第一防水槽和第二防水槽内填充防水胶,从而提高了防水效果,避免由于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的厚度减小而容易漏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墙板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所述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墙板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所述第二压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槽和所述第二压槽相对所述拼缝对称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槽的深度尺寸与所述第二压槽的深度尺寸相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槽深度尺寸和所述第二压槽的深度尺寸均为5mm至10mm。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槽的宽度尺寸和所述第二压槽的宽度尺寸相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槽的宽度尺寸和所述第二压槽的宽度尺寸均为90mm至110mm。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裂网为防裂钢丝网。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墙板为预制剪力墙,所述第二墙板为现浇剪力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墙板拼缝结构在形成抹灰层之前的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墙板拼缝结构去除防裂网后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墙板拼缝结构,包括第一墙板10、第二墙板20及抹灰层(图未示)。该第一墙板10及第二墙板20的端部相互拼接从而形成拼缝a。第一墙板10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压槽12,第二墙板20开设有与第一压槽12相对应的第二压槽22。该第一压槽12和第二压槽22以拼缝a为分界线并相互连通,且第一压槽12和第二压槽22沿拼缝a纵长延伸(见图2)。抹灰层填充于相对应的第一压槽12和第二压槽22内,且抹灰层内布置有防裂网30。可选地,防裂网30可为防裂钢丝网。上述墙板拼缝结构,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第一压槽12和第二压槽22(即第一压槽12和第二压槽22位于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拼接形成的墙体的同一侧),且相对应的第一压槽12和第二压槽22以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之间的拼缝a为分界线相互连通。并且,在相对应的第一压槽12和第二压槽22内安装防裂网30,然后在该第一压槽12和第二压槽22内填充抹灰层,从而防止拼缝处开裂,同时使得拼缝处平整度满足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墙板拼缝结构中仅需在第一压槽12和第二压槽22内填充抹灰层即可,大大缩短了抹灰层的施工工期,降低了建筑砂浆的使用量,从而有利于降低建筑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墙板拼缝结构中仅需在第一压槽12和第二压槽22内抹灰,避免了在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上整面抹灰,从而增加了室内的使用空间。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压槽12和第二压槽22的纵长延伸方向,在图1中即为垂直于纸面方向,在图2中即为平行于纸面的上下方向。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墙板10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压槽12,第二墙板20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压槽22,从而在第一墙板10和第二墙板20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压槽12和第二压槽22内均设置抹灰层。也就是说,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墙板10在沿平行于纸面的上下方向上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压槽12,第二墙板20在沿平行于纸面的上下方向上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压槽2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墙板10具有第一防水槽,该第一防水槽位于第一压槽12内且连通于拼缝a。第一防水槽内填充有防水胶。如此,通过在拼缝处设计第一防水槽,并在第一防水槽内填充防水胶,达到对拼缝a进行防水的目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墙板拼缝结构的防水效果。进一步地,第一墙板10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防水槽。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墙板20可具有第二防水槽24。该第二防水槽24位于第二压槽22内,且连通于拼缝a。第二防水槽24内也填充有防水胶。如此,通过在拼缝处设计第二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板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墙板及第二墙板,所述第一墙板与所述第二墙板的端部相互拼接形成拼缝,所述第一墙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墙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压槽相对应的第二压槽,所述第一压槽和所述第二压槽以所述拼缝为分界线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一压槽和所述第二压槽均沿所述拼缝纵长延伸;/n所述墙板拼缝结构还包括抹灰层,所述抹灰层填充于所述第一压槽和所述第二压槽,所述抹灰层内布置有防裂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板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墙板及第二墙板,所述第一墙板与所述第二墙板的端部相互拼接形成拼缝,所述第一墙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墙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压槽相对应的第二压槽,所述第一压槽和所述第二压槽以所述拼缝为分界线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一压槽和所述第二压槽均沿所述拼缝纵长延伸;
所述墙板拼缝结构还包括抹灰层,所述抹灰层填充于所述第一压槽和所述第二压槽,所述抹灰层内布置有防裂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板具有第一防水槽,所述第一防水槽位于所述第一压槽内,且连通于所述拼缝;所述第一防水槽内填充有防水胶;和/或
所述第二墙板具有第二防水槽,所述第二防水槽位于所述第二压槽内,且连通于所述拼缝;所述第二防水槽内填充有防水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板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所述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墙板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所述第二压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蒋克柱刘婷陈斌谢昌余
申请(专利权)人:远大住宅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