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入式弧形全封闭声屏障安装结构及声屏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578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列车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插入式弧形全封闭声屏障安装结构及声屏障,包括固定限位板、活动限位板、金属吸声板及多个固定安装在轨道两边的弧形H型钢立柱,在弧形H型钢立柱的腹板上焊接固定限位板,固定限位板与弧形H型钢立柱的翼缘之间形成插槽,金属吸声板的两端插入插槽内固定,多块金属吸声板依次叠加插入后通过活动限位板进行侧向固定,轨道位于弧形H型钢立柱内。与现有声屏障相比,采用这种安装方式可以加快施工进度,且将金属吸声板被牢牢地固定于弧形H型钢立柱内,使得金属吸声板既不会向外滑脱,也不会向内跌落,大大地增加了声屏障系统的安全性。

The installation structure and sound barrier of a plug-in arc full closed sound barr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入式弧形全封闭声屏障安装结构及声屏障
本技术属于列车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插入式弧形全封闭声屏障安装结构及声屏障。
技术介绍
为降低列车的噪声污染,需在铁路与居民区之间安置声屏障。高速列车在通过声屏障的瞬间会形成瞬态脉动压力冲击,特别是在沿海的台风地区,自然风荷载更为显著,这就使得在对声屏障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其抗风压性能。为更好地解决列车脉动力和台风作用下全封闭声屏障的受力问题,便开发了圆弧形全封闭声屏障,而现存全封闭声屏障的单元板的安装方式是将声屏障单元板覆盖在H型钢上。这种安装方式的缺点是,当遇到大风或者单元板与支撑立柱间的螺栓出现松动后,单元板有可能从型钢外滑脱,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需要结构更优的声屏障来解决列车脉动力和台风作用下全封闭声屏障的受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恶劣环境下的声屏障易滑脱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插入式弧形全封闭声屏障安装结构,包括固定限位板、活动限位板、金属吸声板及沿着轨道两边的间隔排列的弧形H型钢立柱,所述固定限位板与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限位板与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的翼缘之间的缝隙形成插槽,所述金属吸声板的两端沿着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的纵向插入相邻两个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的插槽内;所述活动限位板与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的腹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活动限位板抵靠在所述金属吸声板的侧边。优选地,所述插槽内设有密封件,所述金属吸声板的端部插入所插槽内并抵靠在所述密封件上。优选地,所述密封件为三元乙丙橡胶条。优选地,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檩条,所述檩条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檩条的端部抵靠在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的腹部,所述檩条的侧边抵靠在所述固定限位板的侧边。优选地,所述固定限位板包括多段,相邻两段之间设有空隙,所述活动限位板位于所述空隙内。优选地,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包括多段,各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的端部通过螺栓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弧形立柱,所述封闭弧形立柱的两端分别与轨道两侧的地基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的端部设有夹板,相邻两段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的端部对齐抵靠,螺栓依次穿过夹板及且外侧通过夹板实现螺栓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限位板上设有挡板,所述金属吸声板的端部抵靠在所述挡板上。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声屏障,包括通透板及如上所述的插入式弧形全封闭声屏障安装结构,所述通透板的两端分别插接在位于轨道两侧的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的顶端插槽内。优选地,所述通透板为亚克力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这种插入式弧形全封闭声屏障安装结构及声屏障,包括固定限位板、活动限位板、金属吸声板及多个固定安装在轨道两边的弧形H型钢立柱,在弧形H型钢立柱的腹板上焊接固定限位板,固定限位板与弧形H型钢立柱的翼缘之间形成插槽,金属吸声板的两端插入插槽内固定,多块金属吸声板依次叠加插入后通过活动限位板进行侧向固定,轨道位于弧形H型钢立柱内。与现有声屏障相比,采用这种安装方式可以加快施工进度,且将金属吸声板被牢牢地固定于弧形H型钢立柱内,使得金属吸声板既不会向外滑脱,也不会向内跌落,大大地增加了声屏障系统的安全性。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插入式弧形全封闭声屏障安装结构及声屏障的总体结构缩略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插入式弧形全封闭声屏障安装结构及声屏障的总体结构沿轨道方向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插入式弧形全封闭声屏障安装结构的A-A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插入式弧形全封闭声屏障安装结构及声屏障的总体结构局部B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弧形H型钢立柱1,固定限位板2,活动限位板3,金属吸声板4,三元乙丙橡胶条5,檩条6,挡板7,轨道8,通透板9,夹板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入式弧形全封闭声屏障安装结构,包括固定限位板2、活动限位板3、金属吸声板4及沿着轨道两边的间隔排列的弧形H型钢立柱1,所述固定限位板2与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限位板2与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1的翼缘之间的缝隙形成插槽,所述金属吸声板4的两端沿着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1的纵向插入相邻两个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1的插槽内;所述活动限位板3与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1的腹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活动限位板3抵靠在所述金属吸声板4的侧边。由此可知,如图1和图2所示,沿着轨道8的方向看,弧形H型钢立柱1为一个半圆弧,两端分别固定在轨道8的两侧,且沿着轨道8方向间隔排列分布,相邻两个弧形H型钢立柱1之间的距离为一个金属吸声板4的长度。然后在弧形H型钢立柱1的腹板处焊接固定限位板2,固定限位板2沿着弧形H型钢立柱1延伸,在弧形H型钢立柱1的中间设有活动开口,活动开口的宽度足够放入一个金属吸声板4,固定限位板2与弧形H型钢立柱1的翼缘之间的缝隙形成插槽,将金属吸声板4的两端分别对准相邻两个插槽,先将金属吸声板的两端分别放置于相邻两个弧形H型钢立柱1的活动口处,具体地将金属吸声板4从活动口处沿着弧形H型钢立柱1缓缓推入插槽,为防止卡死和撕裂单管橡胶,金属吸声板的两端的推入速度尽量保持一致;然后端部的在活动口处用活动限位板挡住,避免脱落。依次插入多个金属吸声板4,当安装完后最后在活动开口处安装活动限位板3,活动限位板3与弧形H型钢立柱1的腹板通过螺栓连接,活动限位板3抵靠在所述金属吸声板4的侧边,这样就可以在纵向方向固定住金属吸声板4的移动,而沿着轨道8的方向则通过弧形H型钢立柱1的腹板固定,横向则通过弧形H型钢立柱1的翼缘以及固定限位板2一起固定。使得金属吸声板4既不会向外滑脱,也不会向内跌落,大大地增加了声屏障系统的安全性。优选的方案,所述插槽内设有密封件,所述金属吸声板4的端部插入所插槽内并抵靠在所述密封件上。由此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入式弧形全封闭声屏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限位板(2)、活动限位板(3)、金属吸声板(4)及沿着轨道两边的间隔排列的弧形H型钢立柱(1),所述固定限位板(2)与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限位板(2)与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1)的翼缘之间的缝隙形成插槽,所述金属吸声板(4)的两端沿着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1)的纵向插入相邻两个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1)的插槽内;/n所述活动限位板(3)与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1)的腹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活动限位板(3)抵靠在所述金属吸声板(4)的侧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入式弧形全封闭声屏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限位板(2)、活动限位板(3)、金属吸声板(4)及沿着轨道两边的间隔排列的弧形H型钢立柱(1),所述固定限位板(2)与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限位板(2)与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1)的翼缘之间的缝隙形成插槽,所述金属吸声板(4)的两端沿着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1)的纵向插入相邻两个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1)的插槽内;
所述活动限位板(3)与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1)的腹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活动限位板(3)抵靠在所述金属吸声板(4)的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弧形全封闭声屏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内设有密封件,所述金属吸声板(4)的端部插入所插槽内并抵靠在所述密封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式弧形全封闭声屏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三元乙丙橡胶条(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弧形全封闭声屏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檩条(6),所述檩条(6)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檩条(6)的端部抵靠在所述弧形H型钢立柱(1)的腹部,所述檩条(6)的侧边抵靠在所述固定限位板(2)的侧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喆王忠合杜永新刘佳雷彬龚平张良涛贾洪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