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高效稳定型缝纫机循环作业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55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简易高效稳定型缝纫机循环作业台,包括缝纫加工台和分别衔接于缝纫加工台进、出料侧的活动台、退板台;于第一平面的下方定义有与第一平面相平行的第二平面;活动台可上下升降式活动于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之间;第二平面上并排设置有进板台、中转台,中转台衔接于进板台与活动台之间;退板台、进板台两者上下间距布置且位于缝纫加工台的同一侧;还设置有进料移送机构、出料移送机构、待料移送机构;如此,将退板台、进板台布置于缝纫加工台的同一侧,治具自动从进板台循环移送至退板台,实现一机一人取放作业,人工取放操作方便,节省人力,设备更为简化,运行稳定性更好,同时,设备多了待料位,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Simple, efficient and stable sewing machine cycle 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简易高效稳定型缝纫机循环作业台
本技术涉及缝纫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简易高效稳定型缝纫机循环作业台。
技术介绍
早期的工业缝纫机工作时,均需要操作工人先把待缝制的布料拿到缝纫机的工作台上,然后缝纫机的机头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对布料进行自动缝制。采用手工送料和取料不仅增加了劳动力成本,造成生产效率低下,而且一旦工人产生误操作,机头很容易伤到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缝纫品质,人们已技术了各种能够全自动取送料的缝纫机,其不仅能满足自动进、出料,也能将出料侧的成品归位至进料侧;但是其存在诸多缺陷,例如:公告号206783944U的专利文献中,其记载了一种缝纫机模板搬运装置,其通过第一搬移机构30带动所述未缝制的模板60移动至所述车缝P2之前,或是所述未缝制的模板60在所述车缝位置P2完成缝制作业之后,所述第二搬移机构40的第二驱动组件41会带动所述第二旋转组件42进行摆动,以将模板60由所述车缝位置P2移动至所述退板待机位置P3;其第一搬移机构30主要由一第一驱动组件31、一第一旋转臂组件32以及一第一平移臂组件33所构成,其第一驱动组件31包括有驱动源312及伸缩杆313(即为气缸驱动),其第二搬移机构40与第一搬移机构30的结构样态相同。前述传统技术之缝纫机模板搬运装置,其第一搬移机构30、第二搬移机构40各自采用一套独立的驱动来实现搬移动作,也就是由两套驱动分别作用于第一搬移机构30、第二搬移机构40,一方面,结构复杂,导致设备成本高,另一方面,取送料是旋转式平移,取送料动作是先后进行的,缝纫机在加工时,必然会有等待时间,导致缝纫作业周期长,作业效率低;再者是,由旋转臂实现旋转式取送料,导致进出料侧以及缝纫工作台需要提供足够大面积用于旋转动作,这样,也导致设备体积较大,不利于设备在车间摆放应用及管理。还有,前述传统技术之缝纫机模板搬运装置中,其第一搬移机构30、第二搬移机构40各自采用气缸来作驱动,每组气缸会受气源影响(例如:力量、速度、稳定性等)导致位移控制不稳定的情况,两组气缸更是会影响进、出料动作控制精度,进而,影响整个装置运行稳定性。还有,前述传统技术之缝纫机模板搬运装置中,其旋转臂作为取送料的机械手,整个机械手及相应的驱动气缸均需要外露于机台上,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前述传统技术之缝纫机模板搬运装置中,其采用闭合循环式作业模式,实际上只有一个待料位,也就是在整个缝纫加工循环线上,其加工效率还取决于人工上、下治具的效率,因此,不利于保证自动缝纫机的加工效率,尤其是,对于缝纫加工周期较短的工件而言,更是影响了缝纫加工效率。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高效稳定型缝纫机循环作业台,其将退板台、进板台布置于缝纫加工台的同一侧,治具自动从进板台循环移送至退板台,实现一机一人取放作业,人工取放操作方便,节省人力,设备更为简化,运行稳定性更好,同时,设备多了待料位,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简易高效稳定型缝纫机循环作业台,包括缝纫加工台和分别衔接于缝纫加工台进、出料侧的活动台、退板台;其中:所述缝纫加工台、退板台并排位于第一平面上,于第一平面的下方定义有与第一平面相平行的第二平面;所述活动台可上下升降式活动于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之间;所述第二平面上并排设置有进板台、中转台,所述中转台衔接于进板台与活动台之间;所述退板台、进板台两者上下间距布置且位于缝纫加工台的同一侧;还设置有进料移送机构、出料移送机构、待料移送机构;所述进料移送机构于第一平面上直线平移式衔接于活动台、缝纫加工台之间;所述出料移送机构于第一平面上直线平移式衔接于缝纫加工台、退板台之间;所述待料移送机构于第二平面上直线平移式衔接于进板台、中转台及活动台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料移送机构、出料移送机构共用一进出料驱动单元,所述进出料驱动单元驱动进料移送机构及出料移送机构同步直线平移动作。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出料驱动单元包括有进出料驱动电机、进出料主动轮、进出料传动轮及进出料传动同步带;所述进出料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进出料主动轮,所述进出料传动同步带连接于进出料主动轮、进出料传动轮之间;所述进料移送机构、出料移送机构两者连接成一体,至少其一连接于进出料传动同步带;或者,所述进料移送机构、出料移送机构两者未直接连接,所述进料移送机构、出料移送机构两者分别连接于进出料传动同步带。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装设有导轨座,所述导轨座上设置有导轨和用于容设进出料传动同步带的容置槽;所述进料移送机构、出料移送机构均适配于导轨以沿导轨直线平移动作,所述进出料主动轮、进出料传动轮分别装设于导轨座的两端,所述进出料传动同步带位于容置槽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料移送机构具有第一气缸、第一摆臂;所述第一摆臂具有第一支点和分别形成于第一支点上、下侧的第一驱动臂、第一作用臂;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连接于第一驱动臂以控制第一作用臂绕第一支点旋转动作。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料移送机构连接有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安装于一滑动座上,所述滑动座分别连接于所述进出料传动同步带。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出料驱动单元隐藏于第一平面之下。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缝纫加工台设置有用于定位治具的锁扣机构;所述锁扣机构包括有锁扣基座、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及第二摆臂;所述第二摆臂具有第二支点和分别形成于第二支点上、下侧的第二驱动臂、第二作用臂;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连接于第二驱动臂以控制第二作用臂绕第二支点旋转动作;所述第二气缸安装于锁扣基座上,所述锁扣基座上设置有锁舌;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杆驱动锁扣基座前后平移。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待料移送机构包括有待料移送驱动电机、待料移送主动轮、待料移送传动轮、待料移送传动同步带及待料移送机械手;所述待料移送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待料移送主动轮,所述待料移送传动同步带连接于待料移送主动轮、待料移送传动轮之间;所述待料移送机械手连接于待料移送传动同步带。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动台通过第二升降机构控制以升降活动于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之间;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有升降基座、升降气缸和升降架,所述升降气缸安装于升降基座上,所述升降架上安装活动台,所述升降气缸驱动升降架上下升降动作;所述升降架安装于升降基座的外侧;所述升降架具有罩板部和连接于罩板部上端的支撑部;所述升降气缸安装于升降架的外侧,所述升降气缸的伸缩杆连接于罩板部或支撑部,所述罩板部与升降基座则共同围设于升降气缸的外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将退板台、进板台布置于缝纫加工台的同一侧,治具自动从进板台循环移送至退板台,实现一机一人取放作业,人工取放操作方便,节省人力,设备更为简化,节省设备成本,设备运行稳定性也更好,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高效稳定型缝纫机循环作业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缝纫加工台和分别衔接于缝纫加工台进、出料侧的活动台、退板台;其中:/n所述缝纫加工台、退板台并排位于第一平面上,于第一平面的下方定义有与第一平面相平行的第二平面;所述活动台可上下升降式活动于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之间;所述第二平面上并排设置有进板台、中转台,所述中转台衔接于进板台与活动台之间;所述退板台、进板台两者上下间距布置且位于缝纫加工台的同一侧;/n还设置有进料移送机构、出料移送机构、待料移送机构;所述进料移送机构于第一平面上直线平移式衔接于活动台、缝纫加工台之间;所述出料移送机构于第一平面上直线平移式衔接于缝纫加工台、退板台之间;所述待料移送机构于第二平面上直线平移式衔接于进板台、中转台及活动台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高效稳定型缝纫机循环作业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缝纫加工台和分别衔接于缝纫加工台进、出料侧的活动台、退板台;其中:
所述缝纫加工台、退板台并排位于第一平面上,于第一平面的下方定义有与第一平面相平行的第二平面;所述活动台可上下升降式活动于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之间;所述第二平面上并排设置有进板台、中转台,所述中转台衔接于进板台与活动台之间;所述退板台、进板台两者上下间距布置且位于缝纫加工台的同一侧;
还设置有进料移送机构、出料移送机构、待料移送机构;所述进料移送机构于第一平面上直线平移式衔接于活动台、缝纫加工台之间;所述出料移送机构于第一平面上直线平移式衔接于缝纫加工台、退板台之间;所述待料移送机构于第二平面上直线平移式衔接于进板台、中转台及活动台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高效稳定型缝纫机循环作业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移送机构、出料移送机构共用一进出料驱动单元,所述进出料驱动单元驱动进料移送机构及出料移送机构同步直线平移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高效稳定型缝纫机循环作业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料驱动单元包括有进出料驱动电机、进出料主动轮、进出料传动轮及进出料传动同步带;所述进出料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进出料主动轮,所述进出料传动同步带连接于进出料主动轮、进出料传动轮之间;
所述进料移送机构、出料移送机构两者连接成一体,至少其一连接于进出料传动同步带;或者,
所述进料移送机构、出料移送机构两者未直接连接,所述进料移送机构、出料移送机构两者分别连接于进出料传动同步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简易高效稳定型缝纫机循环作业台,其特征在于:还装设有导轨座,所述导轨座上设置有导轨和用于容设进出料传动同步带的容置槽;所述进料移送机构、出料移送机构均适配于导轨以沿导轨直线平移动作,所述进出料主动轮、进出料传动轮分别装设于导轨座的两端,所述进出料传动同步带位于容置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高效稳定型缝纫机循环作业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移送机构具有第一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悦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