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重导向机架装置及无机房电梯
本技术属于电梯
,涉及一种对重导向机架装置及无机房电梯。
技术介绍
据专利技术人了解,现有大载重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比一般为4:1,且曳引机安装在对重导向机架的承重梁上方,安装位置过高,不利于检修。并且,受曳引机限制,机房顶层高度较高。此外,曳引机安装在承重梁上需要足够的安装位置,导致与之匹配的承重梁较长(导轨距较大),从而易导致轿厢重心偏心,不利于电梯的长久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对重导向机架装置。同时,提出一种应用该对重导向机架装置的无机房电梯。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对重导向机架装置,包括:主导轨、副导轨、承重梁、对重绳头支架和轿厢绳头支架,所述承重梁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导轨和所述副导轨固定连接,所述对重绳头支架和所述轿厢绳头支架分别固定在所述承重梁上;该对重导向机架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主导轨上且位于所述主导轨底端的曳引机固定座;所述承重梁的中间位置设有上下方向的导向轮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曳引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重导向机架装置,包括:主导轨(1)、副导轨(2)、承重梁(3)、对重绳头支架(4)和轿厢绳头支架(5),承重梁(3)两端分别与主导轨(1)和副导轨(2)固定连接,对重绳头支架(4)和轿厢绳头支架(5)分别固定在承重梁(3)上,其特征在于,该对重导向机架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主导轨(1)上且位于主导轨(1)底端的曳引机固定座(8);承重梁(3)的中间位置设有上下方向的导向轮安装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重导向机架装置,包括:主导轨(1)、副导轨(2)、承重梁(3)、对重绳头支架(4)和轿厢绳头支架(5),承重梁(3)两端分别与主导轨(1)和副导轨(2)固定连接,对重绳头支架(4)和轿厢绳头支架(5)分别固定在承重梁(3)上,其特征在于,该对重导向机架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主导轨(1)上且位于主导轨(1)底端的曳引机固定座(8);承重梁(3)的中间位置设有上下方向的导向轮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导向机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曳引机固定座(8)包括:下固定座(801)和上固定座(802);下固定座(801)位于主导轨(1)的底端;下固定座(801)和上固定座(802)分别与主导轨(1)螺栓连接;曳引机(18)的上、下端分别对应与上固定座(802)和下固定座(801)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重导向机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曳引机(18)和下固定座(801)间设有减震垫(80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对重导向机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轨连接架(6)和副轨连接架(7);
主轨连接架(6)和副轨连接架(7)均包含相互垂直的底板和侧板;承重梁(3)的两端分别与主轨连接架(6)的底板和副轨连接架(7)的底板固定连接;主轨连接架(6)的侧板与主导轨(1)固定连接;副轨连接架(7)的侧板与副导轨(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重导向机架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轨连接架(6)的侧板和承重梁(3)间还设有一块固定连接板(9);
承重梁(3)两端分别与固定连接板(9)和副轨连接架(7)的底板焊接相连;主轨连接架(6)的底板与固定连接板(9)螺栓连接,主轨连接架(6)的侧板与主导轨(1)螺栓连接;副轨连接架(7)的侧板与副导轨(2)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重导向机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承重梁(3)为两根槽口相对的槽钢,且两槽钢间留有间隙;所述两槽钢的上、下侧中间位置各设一块开有导向轮安装孔的导向轮安装板(301),安装板(301)与所述两槽钢焊接相连;所述导向轮安装孔正对所述间隙,且孔径小于所述间隙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5或6所述的对重导向机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对重绳头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旭,张建宏,朱金龙,戴振荣,
申请(专利权)人: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