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内衬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374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集装箱内衬袋,该集装箱内衬袋包括内衬袋以及将内衬袋固定于集装箱内的安装装置,内衬袋包括用于围合形成容纳物料的上袋体、下袋体以及侧袋体,安装装置包括至少四安装组件,该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本申请采用磁性吸合的方式,简化了内衬袋的安装过程,并且内衬袋为分体设置,如此携带较为方便,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破损的情况,只需要针对性的更换,而不用整体报废,大大节省了生产和运输成本。

Container L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箱内衬袋
本技术涉及物流运输
,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内衬袋。
技术介绍
集装箱内衬袋(containerliner)是被用于20'/30'/40'标准集装箱中,装载大宗有流动性的散装颗粒状、粉末状产品。集装箱内衬袋使用食品级材料,使货物在运输途中保持干燥、卫生。与传统包装袋相比,集装箱内衬袋有装卸货方便,节省包装费用和降低人工成本等优点。目前现有的集装箱内衬袋安装步骤较为繁琐,这大大影响了装箱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集装箱内衬袋,旨在简化集装箱内衬袋的安装步骤,提高装箱的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集装箱内衬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袋,所述内衬袋容置于所述集装箱内,所述内衬袋包括上袋体、下袋体以及侧袋体,所述侧袋体两端开口,所述上袋体和所述下袋体分别盖合于所述侧袋体的开口端,以与所述侧袋体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物料的容纳腔;安装装置,所述安装装置包括至少四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磁性吸合的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当所述内衬袋容置于所述集装箱内时,四所述第一安装件和四所述第二安装件配合夹持于所述上袋体、下袋体以及侧袋体,以形成所述容纳腔,且四所述第一安装件磁性吸合于所述集装箱,以将所述内衬袋固定于所述集装箱内。可选地,所述上袋体和所述下袋体的周缘开设有贯穿其内侧面和外侧面的安装孔,所述侧袋体对应于所述安装孔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安装件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安装件朝向所述第一安装件的表面凹设形成多个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连接孔并卡持于所述定位凹槽内。可选地,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两弹性层,两所述弹性层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并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弹性夹持于所述上袋体、下袋体以及侧袋体。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为分体设置。可选地,所述侧袋体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邻近于所述集装箱的开口设置,物料由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容纳腔。可选地,所述内衬袋还包括封口布,所述封口布通过拉链连接于所述侧袋体,并对应于所述进料口设置,用以打开或是关闭所述进料口。可选地,所述侧袋体包括相连接的耐磨层和隔热层,所述耐磨层位于所述侧袋体朝向所述集装箱的一侧。可选地,所述耐磨层由铝膜编织布制成。本技术的集装箱内衬袋包括内衬袋以及将内衬袋固定于集装箱内的安装装置,内衬袋包括用于围合形成容纳物料的上袋体、下袋体以及侧袋体,安装装置包括至少四安装组件,该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本申请的集装箱内衬袋具体安装过程为:先将四第一安装件磁性吸合于集装箱内的四个对角,再将上袋体、下袋体以及侧袋体放置于集装箱内,围合形成容纳腔,最后通过设置于容纳腔内的第二安装件与第一安装件相配合夹持固定上袋体、下袋体以及侧袋体,如此即可将内衬袋固定于集装箱内。由以上过程可以看到,本申请采用磁性吸合的方式,简化了内衬袋安装过程,并且内衬袋为分体设置,如此携带较为方便,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破损的情况,只需要针对性的更换,而不用整体报废,大大节省了生产和运输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集装箱内衬袋应用于集装箱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集装箱内衬袋于集装箱内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细节放大图;图4为图1所示的集装箱内衬袋的结构分解图;图5为图4所示的安装组件的结构分解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集装箱内衬袋210安装组件100内衬袋211第一安装件100a容纳腔2111定位凸起110上袋体212第二安装件120下袋体2121定位凹槽120a安装孔213弹性层130侧袋体20集装箱130a进料口21箱体130b连接孔22门体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照图1至5本技术提出一种集装箱内衬袋10,应用于集装箱20,包括:内衬袋100,所述内衬袋100容置于所述集装箱20内,所述内衬袋100包括上袋体110、下袋体120以及侧袋体130,所述侧袋体130两端开口,所述上袋体110和所述下袋体120分别盖合于所述侧袋体130的开口端,以与所述侧袋体130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物料的容纳腔100a;安装装置,所述安装装置包括至少四安装组件210,所述安装组件210包括磁性吸合的第一安装件211和第二安装件212,当所述内衬袋100容置于所述集装箱20内时,四所述第一安装件211和四所述第二安装件212配合夹持于所述上袋体110、下袋体120以及侧袋体130,以形成所述容纳腔100a,且四所述第一安装件211磁性吸合于所述集装箱20,以将所述内衬袋100固定于所述集装箱20内。本申请中的集装箱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内衬袋,应用于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衬袋,所述内衬袋容置于所述集装箱内,所述内衬袋包括上袋体、下袋体以及侧袋体,所述侧袋体两端开口,所述上袋体和所述下袋体分别盖合于所述侧袋体的开口端,以与所述侧袋体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物料的容纳腔;/n安装装置,所述安装装置包括至少四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磁性吸合的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当所述内衬袋容置于所述集装箱内时,四所述第一安装件和四所述第二安装件配合夹持于所述上袋体、下袋体以及侧袋体,以形成所述容纳腔,且四所述第一安装件磁性吸合于所述集装箱,以将所述内衬袋固定于所述集装箱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内衬袋,应用于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衬袋,所述内衬袋容置于所述集装箱内,所述内衬袋包括上袋体、下袋体以及侧袋体,所述侧袋体两端开口,所述上袋体和所述下袋体分别盖合于所述侧袋体的开口端,以与所述侧袋体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物料的容纳腔;
安装装置,所述安装装置包括至少四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磁性吸合的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当所述内衬袋容置于所述集装箱内时,四所述第一安装件和四所述第二安装件配合夹持于所述上袋体、下袋体以及侧袋体,以形成所述容纳腔,且四所述第一安装件磁性吸合于所述集装箱,以将所述内衬袋固定于所述集装箱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内衬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袋体和所述下袋体的周缘开设有贯穿其内侧面和外侧面的安装孔,所述侧袋体对应于所述安装孔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安装件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安装件朝向所述第一安装件的表面凹设形成多个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连接孔并卡持于所述定位凹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步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