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载物车机动性切换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2893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车间载物车机动性切换工具,包括:架体,可拆卸地连接于外部载货车下端所具有的方杆;活动地安装于架体下方的万向轮组,所述万向轮组具有沿高度方向运动的自由度;高度调姿装置,设于架体与万向轮组之间,用于使得万向轮组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外部载货车自身所具有的四个万向轮的共同平面下方;所述第二位置位于外部载货车自身所具有的四个万向轮的共同平面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方便载货小车在由四个万向轮运输的较优承载方式与前端带一组万向轮对的较优机动性运载方式中切换。

Mobile switching tool for workshop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间载物车机动性切换工具
本技术涉及汽车附件制造车间的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间载物车机动性切换工具。
技术介绍
在用人手拉力运输货物时,很多时都是使用具有装了四个万向轮的平板车或者带有四个万向轮的货架车来作为工具,前述的这几种运载工具由于在底部四个角位置分别装了四个万向轮,在应对直线行走或较大拐弯半径的行走情景时可以轻松地解决,然而对于转急弯又或者转弯条件比较苛刻的环境,例如,在进入货车货仓内、在运货电梯内时需要执行一些横向挪动。此时,四个万向轮的平板车或货架车就会比较难该操作。虽然现有技术中也存在用于拉货的较优转弯机动性人力拖车。但是该人力拖车一般前轮组件为万向轮轮对,然后两个后轮为普通滚轮而已,载荷肯定比不上四万向轮的车。加上,让常规货架车也不便于将其改装成如同前述的三轮人力拖车那样。因此,现有的不足在于:现有的载货工具未能在设四个万向轮的较优承载属性和较优横向机动性两方面均能兼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用于方便载货平板车/载物货架在由四个万向轮运输的较优承载方式与前端带一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间载物车机动性切换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架体,可拆卸地连接于外部载货车下端所具有的方杆;/n活动地安装于架体下方的万向轮组,所述万向轮组具有沿高度方向运动的自由度;/n高度调姿装置,设于架体与万向轮组之间,用于使得万向轮组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外部载货车自身所具有的四个万向轮的共同平面下方;所述第二位置位于外部载货车自身所具有的四个万向轮的共同平面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间载物车机动性切换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可拆卸地连接于外部载货车下端所具有的方杆;
活动地安装于架体下方的万向轮组,所述万向轮组具有沿高度方向运动的自由度;
高度调姿装置,设于架体与万向轮组之间,用于使得万向轮组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外部载货车自身所具有的四个万向轮的共同平面下方;所述第二位置位于外部载货车自身所具有的四个万向轮的共同平面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间载物车机动性切换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姿装置包括:
平行于高度方向的第一管件,通过一轮轴枢接于第一管件;
平行于高度方向的第二管件,该第二管件的上端枢接于架体的下端,所述第一管件位于所述第二管件下方并且穿接于第二管件;
第一杠杆,具有供第一管件穿接的避让槽,包括第一支点部、第一动力臂和第一阻力臂,所述第一支点部活动地安装于所述轮轴;
第二杠杆,包括第二支点部、第二动力臂和第二阻力臂,所述第二支点部通过铰接节枢接于第一杠杆的阻力臂,所述第二阻力臂通过一枢接轴,枢接于第二管件所具有的槽型孔;所述槽型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高度方向;第二动力臂的末端具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用于当所述万向轮组位于第一位置时,抵接于第二管件的外壁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间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建场秦路艳朱晓敏彭科吴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提爱思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