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7283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包括人孔装配;环形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被固定地设置于所述人孔装配的内侧表面;以及环形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边缘被密封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处,其中,所述密封圈的中心处设有通孔,以允许用于对罐车进行装卸料的鹤管密封地插入到所述通孔中。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通过密封圈可以实现与鹤管的自密封,从而避免在装卸料时油气大量挥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
本技术涉及罐车人孔装置
,具体为一种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铁路轻油罐车装卸中仍采用开放式作业。在装卸作业的过程中,通过将鹤管插入到罐车的人孔中而进行装卸。但是,鹤管的直径明显小于人孔的直径,从而导致大量挥发性油气从人孔挥发。由于没有对挥发的油气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控制,导致油气直接泄露到大气中,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存在着浪费。同时,由于油气的易燃性,导致装卸过程中也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其可以实现与鹤管的自密封,从而避免在装卸料时油气大量挥发。此外,本技术可以防止油气进入大气中而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减少浪费,有利于节能环保,同时提高装卸过程的安全性。本技术的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包括:人孔装配;环形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被固定地设置于所述人孔装配的内侧表面;以及环形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边缘被密封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处;其中,所述密封圈的中心处设有通孔,以允许用于对罐车进行装卸料的鹤管密封地插入到所述通孔中。由于鹤管插入到密封圈的通孔中便可以实现密封,从而避免在装卸料时油气大量挥发。同时,这种方式能够在不需要额外操作的情况下实现自密封,从而不会使现有装卸过程复杂化。根据本技术的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优选地,所述密封圈通过将橡胶片从中心向外折叠为两层来形成;其中,所述橡胶片的两层折叠边缘形成所述密封圈的外边缘,并且被紧固在所述安装座处,并且其中,所述橡胶片的中心处一体地形成所述通孔。本技术的密封圈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和制造方法来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优选地,在所述密封圈的两层橡胶片之间形成封闭的空气腔。通过空气腔的设置,有利于在鹤管插入到密封圈中时密封圈的弹性变形,同时有利于在鹤管与密封圈之间提供更宽的密封面积,从而能够确保密封性。密封圈的材料可以为26型氟橡胶或246型氟橡胶或23型氟橡胶。但是,本技术的密封圈的材料不限于此,而是可以为任何适当的弹性材料。根据本技术的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优选地,所述密封圈由外侧的第一橡胶圈和内侧的第二橡胶圈组成,在所述第二橡胶圈与所述第一橡胶圈的连接处形成有折痕以允许所述密封圈沿着所述折痕弯折,并且所述通孔形成在所述第二橡胶圈的中心处。第二橡胶圈的弹性高于第一橡胶圈,从而能够更适用于在鹤管插入时的弹性变形和密封贴合,确保可靠的密封性。在本技术中,第一橡胶圈可以为氟橡胶圈;第二橡胶圈可以为氟橡胶圈之外的其他弹性橡胶圈。根据本技术的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多个拉伸机构,所述拉伸机构的固定端被安装于所述人孔装配的内侧表面,并且所述拉伸机构的伸缩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二橡胶圈。通过拉伸机构能够将第二橡胶圈向外拉伸,从而扩大通孔的尺寸,便于工作人员通过人孔装置直接进入罐车内进行检修。由此,不需要对密封圈进行拆装就可以进行罐车的检修,简化了工作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本技术的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优选地,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密封圈的直径的三分之一。例如,所述通孔的直径可以为所述密封圈的直径的五分之一。通常情况下,鹤管的直径远小于人孔装配的内径。因此,通孔的直径被设计为与鹤管进行匹配。根据本技术的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优选地,所述安装座具有L形横截面,所述L形横截面的一侧被焊接到所述人孔装配的内侧表面,并且所述密封圈的外边缘被放置在所述L形横截面的另一侧上。根据本技术的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优选地,还包括环形的压条,其设置在所述密封圈的外边缘上,以将密封圈密封地固定到所述安装座上。根据本技术的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还包括多个紧固件;在所述压条、所述密封圈的外边缘和所述安装座中对应地设有多个联接孔,多个联接孔被沿周向均匀分布,并且多个紧固件分别穿过多个联接孔以将所述压条、所述密封圈和所述安装座固定。根据本技术的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优选地,所述密封圈的安装位置低于所述人孔装配的中心。这样的设置能够不妨碍人孔装配上安装另外的部件,例如人孔盖板。本技术的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通过密封圈可以实现与鹤管的自密封,从而避免在装卸料时油气大量挥发。此外,本技术可以防止油气进入大气中而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减少浪费,有利于节能环保,同时提高装卸过程的安全性。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能够在不需要额外操作的情况下实现与鹤管的密封,从而不会导致现有装卸操作的复杂化。此外,本技术的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能够通过拉伸机构将第二橡胶圈向外拉伸,从而扩大通孔的尺寸,便于工作人员通过人孔装置直接进入罐车内进行检修。由此,不需要对密封圈进行拆装就可以进行罐车的检修,简化了工作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的侧向剖视图;图2为实施例1的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的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的立体图;图4为实施例2的拉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的侧向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人孔装配、2安装座、3压条、4密封圈、5通孔、6联接孔、7安装螺栓、8拉伸机构、9密封氟橡胶盖、10提手、41第一橡胶圈、42第二橡胶圈、43折痕、81固定斜杆、82T形槽、83滑动杆、84连接杆、85挡块、86固定座、87宽槽、88转动柱拉手、89固定横杆。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描述之前,应该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一般的和词典的含义,而是基于与本技术的技术方面对应的含义和概念进行解释,所述含义和概念以允许人为了最好的解释而适当地定义术语的原则为基础。此外,这里所提出的描述仅是用于说明目的的优选的实例,而不是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可以在不脱离递交本申请时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其他的等同和修改。实施例1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的侧向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包括人孔装配1、环形的安装座2、环形的压条3和环形的密封圈4。安装座2被固定到人孔装配1的内侧表面。固定方式优选地为焊接方式。安装座2具有L形横截面,其中L形横截面的一侧被固定到人孔装配1的内侧表面,并且L形横截面的另一侧(即,图1中所示安装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密封圈4。密封圈4的上表面设置有压条3,可使用螺栓将密封圈4固定在安装座2与压条3之间,从而实现密封圈4的外侧处的密封。如图2所示,在压条3、密封圈4的外边缘和安装座2中对应地设有多个联接孔6。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和螺母)穿过上述联接孔6而将压条3、密封圈4和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人孔装配;/n环形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被固定地设置于所述人孔装配的内侧表面;以及/n环形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边缘被密封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处;其中,所述密封圈的中心处设有通孔,以允许用于对罐车进行装卸料的鹤管密封地插入到所述通孔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人孔装配;
环形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被固定地设置于所述人孔装配的内侧表面;以及
环形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边缘被密封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处;其中,所述密封圈的中心处设有通孔,以允许用于对罐车进行装卸料的鹤管密封地插入到所述通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通过将橡胶片从中心向外折叠为两层来形成;
其中,所述橡胶片的两层折叠边缘形成所述密封圈的外边缘,并且被紧固在所述安装座处;所述橡胶片的中心处一体地形成所述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圈的两层橡胶片之间形成封闭的空气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由外侧的第一橡胶圈和内侧的第二橡胶圈组成,在所述第二橡胶圈与所述第一橡胶圈之间的连接处形成有折痕,以允许所述密封圈沿着所述折痕弯折,并且所述通孔形成在所述第二橡胶圈的中心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密封铁路罐车人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多个拉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丹屠剑贾裕祥顾东凯付强小张瑛张波郭上卢瑜挺张秀文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北方创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