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汽车枕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265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汽车枕套,该技术方案摒弃了柔性材质的布套结构,采用鱼骨条搭接成框架,并设置橡筋和弹性绷带增强回弹效果;利用弧形框与头部接触,可通过其弹性形变来契合头部和颈部轮廓,当头部冲击弧形框时,框体本身即可起到良好的缓冲回弹作用。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弧形框表面开设了通孔,利用其提供较大的可变形空间;同时,可将贴合弧面设计为编织结构,有助于使头部接触部位更加清凉。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头部起到良好的弹性缓冲作用,与常规头枕配合使用,可更好的保护头部安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创新性的技术改进实现了良好的技术效果,其成本较低、易于实现,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New car Pillowc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的汽车枕套
本技术涉及汽车头枕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汽车枕套。
技术介绍
汽车头枕是一种驾驶舒适性配置用品和安全防护用品。在车辆发生追尾时,人体由于惯性会向后倾倒,此时车辆加速或减速的压力都集中在人体脆弱的颈部和头部,而头枕则对此起缓冲作用,保护人体头部。有研究表明,在车祸中颈部扭伤是最常见的伤害之一,在26%的追尾事故中,驾乘人员的头部或颈部会受到损伤,而在同等条件下的追尾事故中,正确使用汽车头枕比不正确使用汽车头枕的驾乘人员颈部感到疼痛的概率减少40%,使用质量良好的头枕比使用劣质头枕的驾乘人员颈部损伤概率要降低24%。现有技术中,头枕的缓冲作用主要依靠其内部的弹性填充物实现,由于弹性填充物自身缓冲作用有限,而且普遍只能对枕骨实现承托,而缺乏对颈部的保护,因此在保护效果方面仍有待提升。此外,目前常规的汽车头枕枕套仅为套状结构的布料,不具有弹性保护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其进行结构改进以实现弹性保护功能,则有望提升头枕整体对人体头部、颈部的保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的汽车枕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1),背板(2),弧形框(3),橡筋(4),弹性绷带(5),棉条(6),贴合弧面(7),方孔(8),海绵底板(9),鱼骨条(14),其中底框(1)由若干鱼骨条(14)交叉固定而成,在底框(1)上、相邻的交叉节点之间连接有橡筋(4),弧形框(3)由若干鱼骨条(14)交叉固定而成,在弧形框(3)上、相邻的交叉节点之间连接有橡筋(4),在底框(1)和弧形框(3)的表面分别连接有弹性绷带(5);底框(1)垂直的固定连接在背板(2)的下端,弧形框(3)的一端与背板(2)上端固定连接,弧形框(3)的另一端与底框(1)的末端固定连接,在背板(2)的上端前侧固定连接有棉...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的汽车枕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1),背板(2),弧形框(3),橡筋(4),弹性绷带(5),棉条(6),贴合弧面(7),方孔(8),海绵底板(9),鱼骨条(14),其中底框(1)由若干鱼骨条(14)交叉固定而成,在底框(1)上、相邻的交叉节点之间连接有橡筋(4),弧形框(3)由若干鱼骨条(14)交叉固定而成,在弧形框(3)上、相邻的交叉节点之间连接有橡筋(4),在底框(1)和弧形框(3)的表面分别连接有弹性绷带(5);底框(1)垂直的固定连接在背板(2)的下端,弧形框(3)的一端与背板(2)上端固定连接,弧形框(3)的另一端与底框(1)的末端固定连接,在背板(2)的上端前侧固定连接有棉条(6),在弧形框(3)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贴合弧面(7),在所述贴合弧面(7)的上端具有贯穿贴合弧面(7)和弧形框(3)的方孔(8),在底框(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海绵底板(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娟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市东平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