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拉伸型左右刀臂安装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248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度拉伸型左右刀臂安装支架,设有弧状凸出部和与弧状凸出部一体成型的包边。所述弧状凸出部包围形成半封闭的内凹空间,所述内凹空间具有封闭端和开放端,上述封闭端止于弧状凸出部的内壁顶端,上述开放端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弧状凸出部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弧状连接壁,所述弧状连接壁同时与位于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一体成型。所述第一侧壁具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侧壁具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同时与内凹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深度拉伸型左右刀臂安装支架,有助于提升整体化设计水平。

Deep drawing left and right arm mounting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度拉伸型左右刀臂安装支架
本技术属于车辆零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深度拉伸型左右刀臂安装支架。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207565730U,主题名称为清运车辆的技术专利,其技术方案公开了“车架,所述车架具有左右对称布置的左边梁和右边梁;剪刀臂组件,所述剪刀臂组件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上,所述剪刀臂组件包括:两个剪刀臂、两个固定板,所述剪刀臂具有固定板连接孔和支撑杆配合部,所述支撑杆配合部和所述固定板连接孔位于所述剪刀臂的前后两端且其中一个所述剪刀臂的支撑杆配合部位于前端而另一个所述剪刀臂的支撑杆配合部位于后端,所述固定板与对应的所述剪刀臂通过第一销轴相连,两个所述剪刀臂在前后方向上部分地重叠且重叠部分之间通过第二销轴相连;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上且与同侧的所述第二销轴相连,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销轴上下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剪刀臂组件的两个所述剪刀臂绕各自的所述第一销轴同步向上或向下枢转;以及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所述前支撑杆的两端配合在位于前侧的两个所述剪刀臂的支撑杆配合部上,所述后支撑杆配合在位于后侧的两个所述剪刀臂的支撑杆配合部上;行走轮和转向轮,所述转向轮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前端,所述行走轮分别左右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上。”然而,以上述技术专利为例,现有的车用刀臂支架,在设计开发时少涉及整体化设计理念,需要预计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针对现有状况,提供一种深度拉伸型左右刀臂安装支架。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深度拉伸型左右刀臂安装支架设有弧状凸出部和与弧状凸出部一体成型的包边,其中:所述弧状凸出部包围形成半封闭的内凹空间,所述内凹空间具有封闭端和开放端,上述封闭端止于弧状凸出部的内壁顶端,上述开放端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弧状凸出部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弧状连接壁,所述弧状连接壁同时与位于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一体成型;所述第一侧壁具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侧壁具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同时与内凹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相对设置;所述弧状凸出部仅位于包边的其中一侧。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包边与第一侧壁之间的接合处具有第一弧状过渡区,所述包边与第二侧壁之间的接合处具有第二弧状过渡区。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壁与包边相互垂直设置。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侧壁与包边之间具有夹角。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包边在弧状凸出部的一侧进一步一体延伸形成第一包边延伸部,所述包边在弧状凸出部的另一侧进一步一体延伸形成第二包边延伸部,所述第一包边延伸部和第二包边延伸部具有夹角。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包边延伸部具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包边延伸部具有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本技术公开的深度拉伸型左右刀臂安装支架,其有益效果在于,有助于提升整体化设计水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的左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的右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0-弧状凸出部;11-内凹空间;12-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弧状连接壁;16-第一定位孔;17-第二定位孔;20-包边;21-第一弧状过渡区;22-第二弧状过渡区;23-第一包边延伸部;24-第二包边延伸部;25-第一安装孔;26-第二安装孔;27-第三安装孔;28-第四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度拉伸型左右刀臂安装支架,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参见附图的图1至图6,图1示出了所述深度拉伸型左右刀臂安装支架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图2示出了所述深度拉伸型左右刀臂安装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图3示出了所述深度拉伸型左右刀臂安装支架的主视方向的可视结构,图4示出了所述深度拉伸型左右刀臂安装支架的俯视方向的可视结构,图5示出了所述深度拉伸型左右刀臂安装支架的左视方向的可视结构,图6示出了所述深度拉伸型左右刀臂安装支架的右视方向的可视结构。优选实施例。优选地,所述深度拉伸型左右刀臂安装支架设有弧状凸出部10和与弧状凸出部10一体成型的包边20,其中:所述弧状凸出部10包围形成半封闭的内凹空间11,所述内凹空间11具有封闭端和开放端,上述封闭端止于弧状凸出部10的内壁顶端,上述开放端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弧状凸出部10具有(位于一侧的)第一侧壁12、(位于另一侧的)第二侧壁13和(位于中间的)弧状连接壁14,所述弧状连接壁14同时与位于两侧的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一体成型;所述第一侧壁12(的中部)具有第一定位孔16,所述第二侧壁13(的中部)具有第二定位孔17,所述第一定位孔16和第二定位孔17同时与内凹空间11连通,所述第一定位孔16和第二定位孔17相对设置;所述弧状凸出部10仅位于包边20的其中一侧(换而言之,所述弧状凸出部10仅位于包边20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包边20与第一侧壁12之间的接合处具有第一弧状过渡区21,使得包边20与弧状凸出部10之间呈弧状过渡。进一步地,所述包边20与第二侧壁13之间的接合处具有第二弧状过渡区22,使得包边29与弧状凸出部10之间呈弧状过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12与(和该第一侧壁12相接的)包边20相互垂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壁13与(和该第二侧壁13相接的)包边20之间具有夹角(换而言之,所述第二侧壁13与包边20相互不垂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包边20在(沿弧状凸出部1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进一步一体延伸形成第一包边延伸部23,所述包边20在(沿弧状凸出部1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进一步一体延伸形成第二包边延伸部24,所述第一包边延伸部23(的所在的平面)和第二包边延伸部24(的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换而言之,所述第一包边延伸部23和第二包边延伸部24不在同一平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包边延伸部23具有第一安装孔25和第二安装孔26,所述第二包边延伸部24具有第三安装孔27和第四安装孔28,以便将深度拉伸型左右刀臂安装支架稳固地装配于指定位置(例如,左刀臂或者右刀臂)。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专利申请涉及的安装孔设置位置、弧状连接壁的弧度等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度拉伸型左右刀臂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设有弧状凸出部和与弧状凸出部一体成型的包边,其中:/n所述弧状凸出部包围形成半封闭的内凹空间,所述内凹空间具有封闭端和开放端,上述封闭端止于弧状凸出部的内壁顶端,上述开放端与外部环境连通;/n所述弧状凸出部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弧状连接壁,所述弧状连接壁同时与位于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一体成型;/n所述第一侧壁具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侧壁具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同时与内凹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相对设置;/n所述弧状凸出部仅位于包边的其中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度拉伸型左右刀臂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设有弧状凸出部和与弧状凸出部一体成型的包边,其中:
所述弧状凸出部包围形成半封闭的内凹空间,所述内凹空间具有封闭端和开放端,上述封闭端止于弧状凸出部的内壁顶端,上述开放端与外部环境连通;
所述弧状凸出部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弧状连接壁,所述弧状连接壁同时与位于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侧壁具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侧壁具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同时与内凹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相对设置;
所述弧状凸出部仅位于包边的其中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拉伸型左右刀臂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与第一侧壁之间的接合处具有第一弧状过渡区,所述包边与第二侧壁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竺阳姜峰吕美国钱伟朱小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