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用拼装教育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教学用拼装教育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教学方式只能以板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而且在大学课堂中多为几个班级学生一起进行教学,教室太大,黑板距离固定不动,老师讲解知识点需要围绕在黑板左右,学生在枯燥无味的教学活动中死记硬背教学知识,主动学习积极性较差,记忆能力得到不到积极的调动,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现有技术中虽然也有移动式教育书写板,由于考虑老师书写问题,书写板一般都是很大一块,容易占用地方,且无法与学生进行互动,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记忆,因此,针对目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不占用空间、便于移动、便于互动的教学用拼装教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黑板距离固定不动,老师讲解知识点需要围绕在黑板左右,学生在枯燥无味的教学活动中死记硬背教学知识,主动学习积极性较差,记忆能力得到不到积极的调动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不占用空间、便于移动、便于互动的教学用拼装教育装置。技术方案是:一种教学用拼装教育装置,包括有底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学用拼装教育装置,包括有底座(1)、车轮(2)、缸体(3)、滑板(4)、气囊(5)、出气管(6)、泄气阀(7)、脚气筒(8)、进气管(9)、软管(10)、单向阀(11)、支架(12)、三菱柱体(13)、第一书写板(14)、弧形杆(141)、直滑轨(15)、直滑块(16)和第二书写板(17),底座(1)底部对称设置有车轮(2),底座(1)顶部中心设置有缸体(3),缸体(3)内滑动式设置有滑板(4),缸体(3)内设置有气囊(5),气囊(5)位于滑板(4)下侧,气囊(5)左侧设置有出气管(6),出气管(6)穿过缸体(3),出气管(6)上设置有泄气阀(7),底座(1)顶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用拼装教育装置,包括有底座(1)、车轮(2)、缸体(3)、滑板(4)、气囊(5)、出气管(6)、泄气阀(7)、脚气筒(8)、进气管(9)、软管(10)、单向阀(11)、支架(12)、三菱柱体(13)、第一书写板(14)、弧形杆(141)、直滑轨(15)、直滑块(16)和第二书写板(17),底座(1)底部对称设置有车轮(2),底座(1)顶部中心设置有缸体(3),缸体(3)内滑动式设置有滑板(4),缸体(3)内设置有气囊(5),气囊(5)位于滑板(4)下侧,气囊(5)左侧设置有出气管(6),出气管(6)穿过缸体(3),出气管(6)上设置有泄气阀(7),底座(1)顶部右侧设置有脚气筒(8),脚气筒(8)右侧设置有进气管(9),脚气筒(8)左侧设置有软管(10),软管(10)另一端与气囊(5)连接,软管(10)和进气管(9)上均设置有单向阀(11),滑板(4)顶部设置有支架(12),支架(12)顶部设置有三菱柱体(13),三菱柱体(13)左侧面和三菱柱体(13)右侧面均铰接连接有第一书写板(14),第一书写板(14)后侧均设置有弧形杆(141),三菱柱体(13)左侧面后部和三菱柱体(13)右侧面后部均开有弧形槽(142),弧形杆(141)与弧形槽(142)配合,三菱柱体(13)前侧面左右对称设置有直滑轨(15),直滑轨(15)内滑动式设置有直滑块(16),直滑块(16)前侧设置有第二书写板(1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固定杆(172)、固定套(19)、插杆(20)和抽题装置(21),第二书写板(17)上部左右对称开有固定孔(171),第二书写板(17)后侧的三菱柱体(13)上部左右对称开有固定孔(171),固定孔(171)内插有固定杆(172),三菱柱体(13)前侧面开有矩形槽(18),左侧的第一书写板(14)底部右侧设置有固定套(19),右侧的第一书写板(14)底部左侧设置有固定套(19),第二书写板(17)底部左右对称设置有固定套(19),第二书写板(17)上的固定套(19)上活动设置有插杆(20),矩形槽(18)内的三菱柱体(13)壁上设置有抽题装置(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雪峰,李晓明,卢玉婷,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