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弹力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214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抗静电弹力针织面料,包括表层和接触层,所述接触层与表层之间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连接线为第一银纤维,所述连接线位于表层顶面的部分以及位于接触层底面的部分形成用于放电的凸出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连接线,由于连接线为第一银纤维,而第一银纤维属于金属系抗静电纤维,而人们使用本面料时,面料的接触层与人体接触,接触层积蓄大量电荷,而第一银纤维位于接触层上的凸出部与接触层接触,经过连接线后通过位于表层上的凸出部向空气进行放电,使静电中和,从而消除人体与接触层之间的静电现象,避免面料粘毛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弹力针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一种抗静电弹力针织面料,属于纺织品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服装面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服装面料作为服装制作的主要材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颜色、外观,而且还直接影响着服装的风格、手感、款式和造型。但是目前的面料在使用过程中极易粘毛,从而导致面料在触摸时或者观赏时,会降低人们的使用体验度,且面料不具备较好的抗菌性能,抗拉性能以及触摸手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抗静电弹力针织面料。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抗静电弹力针织面料,包括表层和接触层,所述接触层与表层之间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连接线为第一银纤维,所述连接线位于表层顶面的部分以及位于接触层底面的部分形成用于放电的凸出部,所述表层由添加抗静电剂的聚酯抗静电纤维和添加抗静电剂的PPS抗静电纤维纬编而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接触层由若干复合纱线纬编而成,所述复合纱线包括第二银纤维、莫代尔纤维和棉纤维,所述莫代尔纤维和棉纤维螺旋缠绕包覆于第二银纤维外。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接触层与表层之间缝合连接有导流层,所述连接线贯穿接触层、导流层和接触层并将三者连接,所述导流层由导流复合纱线和弹性复合纱线经纬编织而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导流复合纱线由两根相互螺旋缠绕的氨纶纤维组成,两根所述氨纶纤维上分别缠绕有ES纤维和聚丙烯纤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复合纱线由两根相互螺旋缠绕的涤纶纤维组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抗静电剂为全氟烷基磺酸季铵盐或甘油单棕榈酸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线,由于连接线为第一银纤维,而第一银纤维属于金属系抗静电纤维,而人们使用本面料时,面料的接触层与人体接触,接触层积蓄大量电荷,而第一银纤维位于接触层上的凸出部与接触层接触,经过连接线后通过位于表层上的凸出部向空气进行放电,使静电中和,从而消除人体与接触层之间的静电现象,通过设置表层,由于其由添加抗静电剂的聚酯抗静电纤维和添加抗静电剂的PPS抗静电纤维纬编而成,抗静电剂是一些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油基和亲水基两种基团,亲油基与聚合物结合,亲水基面向空气,排列在表层表面,形成“水膜”,通过吸湿使产生的大部分静电泄漏,利用了漏电效应,从而消除人体与接触层之间的静电现象,避免面料粘毛的情况出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抗静电弹力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抗静电弹力针织面料中导流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抗静电弹力针织面料中导流复合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抗静电弹力针织面料中复合纱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接触层;2、导流层;3、表层;4、连接线;5、凸出部;6、导流复合纱线;7、弹性复合纱线;8、氨纶纤维;9、ES纤维;10、聚丙烯纤维;11、第二银纤维;12、莫代尔纤维;13、棉纤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一种抗静电弹力针织面料,包括表层3和接触层1,接触层1与表层3之间通过连接线4连接,连接线4为第一银纤维,连接线4位于表层3顶面的部分以及位于接触层1底面的部分形成用于放电的凸出部5,表层3由添加抗静电剂的聚酯抗静电纤维和添加抗静电剂的PPS抗静电纤维纬编而成,抗静电剂为全氟烷基磺酸季铵盐或甘油单棕榈酸酯。通过设置连接线4,由于连接线4为第一银纤维,而第一银纤维属于金属系抗静电纤维,而人们使用本面料时,面料的接触层1与人体接触,接触层1积蓄大量电荷,而第一银纤维位于接触层1上的凸出部5与接触层1接触,经过连接线4后通过位于表层3上的凸出部5向空气进行放电,使静电中和,从而消除人体与接触层1之间的静电现象,通过设置表层3,由于其由添加抗静电剂的聚酯抗静电纤维和添加抗静电剂的PPS抗静电纤维纬编而成,抗静电剂是一些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油基和亲水基两种基团,亲油基与聚合物结合,亲水基面向空气,排列在表层3表面,形成“水膜”,通过吸湿使产生的大部分静电泄漏,利用了漏电效应,从而消除人体与接触层1之间的静电现象,避免面料粘毛的情况出现,同时表层3吸湿也能够使得水分部分传导到接触层1上,使得接触层1内拥有一定水分保持湿润,从而减少静电现象出现,而表层3从空气中吸湿形成的水分含量较少,避免人体在使用面料制成的衣服时感到气闷或者潮湿的情况。接触层1由若干复合纱线纬编而成,复合纱线包括第二银纤维11、莫代尔纤维12和棉纤维13,莫代尔纤维12和棉纤维13螺旋缠绕包覆于第二银纤维11外。通过设置莫代尔纤维12和棉纤维13,由于两者均具备较好的触感和较高的悬垂度,从而使得人们在与接触层1接触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较为舒适的触感,提高人们的使用体验,通过设置第二银纤维11,能够起到较好的抗菌杀菌效果,能够对本面料起到较好的杀菌效果,从而保持本面料洁净。接触层1与表层3之间缝合连接有导流层2,连接线4贯穿接触层1、导流层2和接触层1并将三者连接,导流层2由导流复合纱线6和弹性复合纱线7经纬编织而成,导流复合纱线6由两根相互螺旋缠绕的氨纶纤维8组成,两根氨纶纤维8上分别缠绕有ES纤维9和聚丙烯纤维10,弹性复合纱线7由两根相互螺旋缠绕的涤纶纤维组成。通过设置氨纶纤维8和涤纶纤维,由于两者本身材质具有较好弹性,受力拉伸时不易断裂并且能够恢复原状,从而使得导流复合纱线6和弹性复合纱线7均具备较好的弹性,也使得本面料具备较好的弹性,通过设置ES纤维9和聚丙烯纤维10,两者均具有蓬松性、柔软性和快速吸水的特点,提高了面料与肌肤接触的舒适度,也能够对表层3吸收的水分起到较好的传导效果。接触层1和表层3可通过大圆机纺织构成。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静电弹力针织面料,包括表层(3)和接触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1)与表层(3)之间通过连接线(4)连接,所述连接线(4)为第一银纤维,所述连接线(4)位于表层(3)顶面的部分以及位于接触层(1)底面的部分形成用于放电的凸出部(5),所述表层(3)由添加抗静电剂的聚酯抗静电纤维和添加抗静电剂的PPS抗静电纤维纬编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弹力针织面料,包括表层(3)和接触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1)与表层(3)之间通过连接线(4)连接,所述连接线(4)为第一银纤维,所述连接线(4)位于表层(3)顶面的部分以及位于接触层(1)底面的部分形成用于放电的凸出部(5),所述表层(3)由添加抗静电剂的聚酯抗静电纤维和添加抗静电剂的PPS抗静电纤维纬编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弹力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1)由若干复合纱线纬编而成,所述复合纱线包括第二银纤维(11)、莫代尔纤维(12)和棉纤维(13),所述莫代尔纤维(12)和棉纤维(13)螺旋缠绕包覆于第二银纤维(11)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弹力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宙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双宇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