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热固化治具。其包括加热座、下模以及上模。下模具有导热面和工作面,导热面与加热座连接,加热座被构造为将热量由导热面传导至工作面。上模与工作面共同限定粘合热固化空间,粘合热固化空间被构造为用于硅橡胶密封条的粘合热固化。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用于解决现有发泡硅橡胶密封条拼接并粘合成型定性差,良品率低,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固化治具
本技术涉及硅橡胶产品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固化治具。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提升以及利用新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作为汽车动力能量来源,电动汽车已经迅猛发展。动力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的能量心脏,动力电池包性能安全直接影响电动汽车工作稳定性。动力电池包需要使用发泡硅橡胶密封条密封防水,减震耐压,由于动力电池包腔体接口比较大,需要生产若干小段发泡硅橡胶密封条拼接并粘合成型。现有手工粘合操作繁琐,固化耗时长,生产质量稳定性差,良品率低,生产效率低下,不利于大批量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固化治具,用于解决现有发泡硅橡胶密封条拼接并粘合成型定性差,良品率低,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固化治具,包括加热座、下模以及上模。下模具有导热面和工作面,导热面与加热座连接,加热座被构造为将热量由导热面传导至工作面。上模与工作面共同限定粘合热固化空间,粘合热固化空间被构造为用于硅橡胶密封条的粘合热固化。上述方案中,热固化治具用于完成对小段发泡硅橡胶密封条拼接并粘合成型的工作。其中,加热座用于提供热量,即,加热座通过导热面传导至工作面。将小段的发泡硅橡胶密封条放置在上模与工作面共同限定的粘合热固化空间中,涂抹胶水,发泡硅橡胶密封条受到工作面上的热量粘合固化。该热固化治结构简单,并缩短了胶水粘合固化的时间,提高了粘合良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热面与工作面相对设置;导热面与加热座可拆卸地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导热面与工作面相对设置,即,下模与加热座相对设置,通过这种方式的设置,使得加热座作为支撑元件支撑于下模,从而使得下模能够稳定地放置,从而使得发泡硅橡胶密封条能够在稳定地环境下进行热固化,其中,导热面与加热座可拆卸地设计,使得加热座能够方便地与下模进行分离,从而能够方便地维护加热座或者下模,或方便地更换加热座或下模。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热座包括底座、加热管以及导热盖板;导热盖板将加热管盖合封闭于底座的内部空腔中,导热盖板与导热面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加热座包括底座、加热管以及导热盖板,其中,加热管用于热量的产生,加热管设置在底座的内部空腔中,并通过导热盖板的盖合,使得加热管封闭在底座内,该加热底座的制造简便,并且热量由加热管产生,并通过导热盖板导热至导热面,使得该导热安全避免出现热量过剩导致发泡硅橡胶密封条失效的情况发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模与上模具有分离状态、配合状态以及工作状态;分离状态:下模与上模处于分离的状态;配合状态:上模与工作面相互配合并且可沿工作面滑动的状态;工作状态:上模与工作面共同限定粘合热固化空间的状态。上述技术方案中,下模与上模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配合关系使得下模与上模具有分离状态、配合状态以及工作状态,其中,在分离状态下,上模与下模能够实现分开放置,下模与下模能够方便地进行收纳,其占用空间小,并且由于在分离的状态下,下模与上模具有单独维护的条件以及单独更换的条件,从而降低了该热固化治具的维护成本,并且,在分离状态下,能够方便的将小段发泡硅橡胶密封条放入下模与上模之间。其中,在配合状态下,上模与下模以滑动地方式进行最终的连接配合,使得在上模与下模能平稳地连接,避免了小段发泡硅橡胶密封条错位。其中,在工作状态下,下模和上模共同构成了粘合热固化空间,使得小段发泡硅橡胶密封条具有热固化的工作环境。可选地,工作面开设有贯穿下模的相对两端的凹槽;上模靠近工作面的表面设有凸块,凸块与凹槽配合,凸块可沿凹槽滑动,凸块与凹槽共同限定粘合热固化空间。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凸块和凹槽的方式实现了下模和上模的滑动配合,并且以工作面开设凹槽的方式,以上模设置凸块的方式共同进行限定粘合热固化空间,使得位于粘合热固化空间中的小段发泡硅橡胶密封条能够稳定地放置在凹槽中,并且加热座传导的稳定能够在该凹槽中高效地作用于小段发泡硅橡胶密封条以及小段发泡硅橡胶密封条表面的胶水,从而利于小段发泡硅橡胶密封条的热固化。可选地,凸块在下模至上模的方向上的高度为凹槽的深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上述技术方案中,限定凸块的高度,即,限定了凸块与凹槽共同限定的粘合热固化空间的尺寸,即,粘合热固化空间的高度为凹槽深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即,小段发泡硅橡胶密封条是全部容纳于凹槽中的,并且对其容纳于凹槽中的状态受到了凸块和凹槽的共同限定,即,小段发泡硅橡胶密封条能够完整地在凹槽中加热并且该热量可以传导至上模中。可选地,凹槽的底壁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销;凸块靠近凹槽的底壁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两个定位盲孔,至少两个定位盲孔中的定位盲孔与至少两个定位销中的定位销定位配合。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定位销,使得下模和上模在进行配合时,能够有效地定位至工作状态,降低了小段发泡硅橡胶密封条发生错位或者降低了下模和上模之间为形成稳定地粘合热固化空间的事情发生,提高了热固化的实施效率。可选地,热固化治具包括弹性顶杆,弹性顶杆可伸缩地设置于凹槽中。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凹槽中设置弹性顶杆,能够使得小段发泡硅橡胶密封条置于凹槽中时,能够在弹性顶杆的顶起作用下,凸出于凹槽,方便胶水的涂抹,在下模和上模进入配合状态时,上模能够抵靠弹性顶杆,并且能够使得弹性顶杆克服弹性力,收缩于凹槽中,从而使得小段发泡硅橡胶密封条以及其表面的胶水热固化。可选地,弹性顶杆包括顶杆本体以及环簧,凹槽的底壁开设有活动槽,顶杆本体可活动地设置于活动槽中,环簧套设于顶杆本体并与活动槽连接;顶杆本体在环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具有向上模顶靠的趋势。上述技术方案中,以顶杆本体和环簧构成弹性顶杆,使得弹性顶杆的制造成本低,并且便于制造,降低了该热固化治具的制造成本,同时,通过凹槽的底壁开设有活动槽的方式,实现了弹性顶杆可伸缩地与凹槽配合,由于现有技术,挖空简单,故,该伸缩效果的实现亦简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模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靠近工作面;上模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靠近上模靠近工作面的端面。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工作面和上模的稳定,能够有效地对位于粘合热固化空间中的小段发泡硅橡胶密封条的温度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对热固化的程度进行控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热固化治具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热固化治具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固化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加热座;/n下模,所述下模具有导热面和工作面,所述导热面与所述加热座连接,所述加热座被构造为将热量由所述导热面传导至所述工作面;以及/n上模,所述上模与所述工作面共同限定粘合热固化空间,所述粘合热固化空间被构造为用于硅橡胶密封条的粘合热固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固化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座;
下模,所述下模具有导热面和工作面,所述导热面与所述加热座连接,所述加热座被构造为将热量由所述导热面传导至所述工作面;以及
上模,所述上模与所述工作面共同限定粘合热固化空间,所述粘合热固化空间被构造为用于硅橡胶密封条的粘合热固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固化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面与所述工作面相对设置;
所述导热面与所述加热座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固化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座包括底座、加热管以及导热盖板;
所述导热盖板将所述加热管盖合封闭于所述底座的内部空腔中,所述导热盖板与所述导热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固化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具有分离状态、配合状态以及工作状态;
所述分离状态: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处于分离的状态;
所述配合状态:所述上模与所述工作面相互配合并且可沿所述工作面滑动的状态;
所述工作状态:所述上模与所述工作面共同限定所述粘合热固化空间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固化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面开设有贯穿所述下模的相对两端的凹槽;
所述上模靠近所述工作面的表面设有凸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南,刘伟德,张满林,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中迪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