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油自动注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692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防水卷材加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涂油自动注入装置,其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油槽、输油管、储油腔和多根涂油注入管、与输油管连接的输油泵和用于固定储油腔的固定架,储油腔位于涂油槽的正上方,在储油腔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涂油注入管连接的接口,接口的数量为多个且在储油腔的下表面均匀分布。涂油注入管固定于储油腔的下表面,在每根涂油注入管的下端在朝向涂油槽的槽底一侧设置有喷头。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涂油自动注入装置能够确保涂油被快速而均匀的排入至涂油槽中,利于卷材加工。

An automatic oil fil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涂油自动注入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水卷材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涂油自动注入装置。
技术介绍
防水卷材是通过将具有防水性能的涂油涂覆于胎基上制备而来。通常对胎基上涂油的涂覆过程是在涂油槽中进行的,首先将涂油注入涂油槽中,再将胎基输送进入涂油槽中,从而实现对防水卷材的防水涂油的涂覆。虽然目前已经有能够进行自动注入油脂的装置,但是现有的油脂注入装置是通过一次性向相应的槽体中注入过量的油脂以完成后续操作,因而在防水卷材的加工过程中易于造成涂油的涂覆不均匀或造成涂油的浪费。若是减少每次注入涂油槽中的涂油量,则容易造成槽中的涂油分布不均匀,影响涂油的涂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水卷材加工的涂油自动注入装置,其能确保涂油槽中的涂油分布均匀性。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涂油自动注入装置,用于向涂油槽中注入涂油,其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油槽、输油管、储油腔和至少一根涂油注入管,所述输油管上连接有输油泵,所述储油腔位于涂油槽的正上方,所述涂油注入管与所述储油腔的下底面相连接,所述涂油注入管位于涂油槽中待喷涂的物料的上方,所述涂油注入管呈与涂油槽的槽底垂直的方向设置,所述涂油注入管的下端在朝向涂油槽的槽底一侧设置有喷头。本技术的涂油自动注入装置通过将储油腔设置在涂油槽的正上方,使得涂油能够快速而均匀的通过涂油注入管排入至涂油槽中,在储油腔底部设置的至少一根涂油注入管,使得在涂油槽上方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涂油注入位点,因而涂油能够更加均匀的被注入涂油槽中。进一步的,所述储油腔的下底面与涂油槽的槽底平行设置,所述储油腔的在与水平面平行方向的横截面面积不小于涂油槽的槽底面积的二分之一。因而能够确保在涂油槽所对应的大部分区域均对应设置有涂油注入管和喷头,使得涂油在一开始注入涂油槽时就已经分布得较为均匀,确保胎基上涂油的涂覆均匀性。更进一步的,所述储油腔通过固定架固定于涂油槽上方,涂油槽位于所述固定架内部,所述固定架的架体顶部的对边处设置有呈与水平面平行且向固定架的纵向中轴线方向延伸的固定板,所述储油腔与所述固定板可拆卸连接。更进一步的,在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在所述储油腔的下底板的下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设置,所述储油腔通过依次穿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安装板的螺栓固定于固定架上。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涂油自动注入装置的所述储油腔的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接口,所述涂油注入管与所述储油腔通过设置于所述储油腔下表面的接口相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接口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所述储油腔的下表面呈“×”形均匀分布。因而,与接口连接的涂油注入管能在涂油槽的上方均匀分布,在经过涂油注入管进入涂油槽的涂油能够快速被铺展均匀。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所述的涂油自动注入装置的所述涂油自动注入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储油腔连接的压力泵。通过压力泵使得储油腔中的涂油快速而彻底的注入涂油槽中。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涂油自动注入装置的所述涂油自动注入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输油泵连接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电源连接。通过控制开关能够对每次注入涂油槽中的涂油进行定量控制。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涂油自动注入装置的所述涂油自动注入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喷头外部的喷头盖,所述喷头盖包括连接部和设置于连接部下侧的盖体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涂油注入管的下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相匹配的外螺纹,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涂油注入管中间还设置有密封圈。因而,在不需要进行涂油注入或是需要关闭部分的涂油注入管时,通过将喷头盖旋接于涂油注入管下端部即可。更进一步的,所述盖体部呈球形,且其直径尺寸大于所述喷头的最大截面直径。因而,盖体部能够将喷头完全包覆于其内,确保对喷头具有良好的封闭效果,防止涂油渗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储油腔下表面的接口分布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架上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喷头盖的连接部、盖体部和密封圈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1-储油槽,2-输油管,3-储油腔,31-接口,32-安装板,4-涂油注入管,41-喷头,5-输油泵,6-固定架,61-固定板,7-压力泵,8-喷头盖,81-连接部,82-盖体部,83-密封圈,9-涂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技术的涂油自动注入装置用于向涂油槽中注入待喷涂的涂油。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涂油自动注入装置,其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油槽1、输油管2、储油腔3和多根涂油注入管4,还包括与输油管2连接的输油泵5和用于固定储油腔3的固定架6,储油腔3位于涂油槽9的正上方,在储油腔3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涂油注入管4连接的接口3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接口31的数量为多个且在储油腔的下表面呈“×”形均匀分布,因而涂油注入管4能够在储油腔3的底部均匀分布并相应的将涂油均匀的注入到涂油槽中。涂油注入管4与储油腔的下底面相连接,涂油注入管4位于涂油槽9中待喷涂的物料的上方,涂油注入管4呈与涂油槽9的槽底垂直的方向设置,在每根涂油注入管4的下端在朝向涂油槽的10槽底一侧设置有喷头41。储油腔3的下底面与涂油槽9的槽底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中的储油腔3为长方体形状,储油腔3在与水平面平行的截面方向的横截面面积不小于涂油槽9的槽底面积的二分之一,优选为与涂油槽9的槽底面积接近,因而能够确保涂油槽9中涂油的均匀分布。再次参照图1,储油腔3通过固定架6固定于涂油槽9上方,涂油槽9位于固定架6内部,固定架6的架体顶部的对边处设置有呈与水平面平行且向固定架6的中心方向延伸的固定板61,如图3所示,在固定板6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在储油腔3的下底板的下侧设置有安装板32,安装板32上设置有螺纹孔,安装孔与螺纹孔相对应设置,储油腔3通过依次穿过固定板61与安装板32的螺栓固定于固定架6上。储油腔3中的涂油在输油泵5的作用下经过输油管2被输送至储油腔3中,随后涂油通过涂油注入管4的喷头41向涂油槽中均匀喷洒。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涂油自动注入装置还包括与储油腔3连接的压力泵7,因而储油腔3中的涂油可在压力泵7的作用下被快速注入到涂油槽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涂油自动注入装置还包括与输油泵5连接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电源连接,因而能够实现对涂油注入量进行控制。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喷头41外部还套设有喷头盖8,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喷头盖8包括连接部81和设置于连接部81下侧的盖体部82,盖体部82呈球形并可将喷头41包覆于盖体部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涂油自动注入装置,用于向涂油槽中注入涂油,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油槽、输油管、储油腔和至少一根涂油注入管,所述输油管上连接有输油泵,所述储油腔位于涂油槽的正上方,所述涂油注入管与所述储油腔的下底面相连接,所述涂油注入管位于涂油槽中待喷涂的物料的上方,所述涂油注入管呈与涂油槽的槽底垂直的方向设置,所述涂油注入管的下端在朝向涂油槽的槽底一侧设置有喷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涂油自动注入装置,用于向涂油槽中注入涂油,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油槽、输油管、储油腔和至少一根涂油注入管,所述输油管上连接有输油泵,所述储油腔位于涂油槽的正上方,所述涂油注入管与所述储油腔的下底面相连接,所述涂油注入管位于涂油槽中待喷涂的物料的上方,所述涂油注入管呈与涂油槽的槽底垂直的方向设置,所述涂油注入管的下端在朝向涂油槽的槽底一侧设置有喷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油自动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的下底面与涂油槽的槽底平行设置,所述储油腔的在与水平面平行方向的横截面面积不小于涂油槽的槽底面积的二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油自动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通过固定架固定于涂油槽上方,涂油槽位于所述固定架内部,所述固定架的架体顶部的对边处设置有呈与水平面平行且向固定架的纵向中轴线方向延伸的固定板,所述储油腔与所述固定板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油自动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在所述储油腔的下底板的下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设置,所述储油腔通过依次穿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安装板的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竹君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恒迪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