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管式耐污式膜元件及具有该膜元件的滤芯
本技术涉及过滤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管式耐污式膜元件及具有该膜元件的滤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国内外净水机常用的滤芯为卷式滤芯对水进行过滤。膜元件的正面夹层形成原水流道,背面夹层形成纯水流道。常规设计的卷式滤芯的水流在过滤膜表面流速缓慢,当膜元件的得水率较高或净水水质较差时,在过滤膜表面的浓差极化现象严重,产生结垢和产品水水质下降的现象。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组合管式耐污式膜元件及具有该膜元件的滤芯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组合管式耐污式膜元件。该组合管式耐污式膜元件具有耐污染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提供一种组合管式耐污式膜元件,设置有多片膜单元和组合式中心管,组合式中心管与膜单元连通。所述组合式中心管设置有产水管、进水管和浓水管,产水管、进水管和浓水管分别与膜单元连通。将首先对原水进行第一次处理的膜单元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管式耐污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片膜单元和组合式中心管,组合式中心管与膜单元连通;/n所述组合式中心管设置有产水管、进水管和浓水管,产水管、进水管和浓水管分别与膜单元连通;/n将首先对原水进行第一次处理的膜单元定义为第一膜单元,将对原水进行第二次处理的膜单元定义为第二膜单元;/n原水从进水管进入至第一膜单元并经处理得纯水A和浓水A,浓水A进入至第二膜单元,浓水A经第二膜单元处理得纯水B和浓水B,浓水B经浓水管排出组合管式耐污式膜元件,纯水A和纯水B经产水管排出组合管式耐污式膜元件。/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30 CN 2018220076492;20181130 CN 2018114594981.一种组合管式耐污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片膜单元和组合式中心管,组合式中心管与膜单元连通;
所述组合式中心管设置有产水管、进水管和浓水管,产水管、进水管和浓水管分别与膜单元连通;
将首先对原水进行第一次处理的膜单元定义为第一膜单元,将对原水进行第二次处理的膜单元定义为第二膜单元;
原水从进水管进入至第一膜单元并经处理得纯水A和浓水A,浓水A进入至第二膜单元,浓水A经第二膜单元处理得纯水B和浓水B,浓水B经浓水管排出组合管式耐污式膜元件,纯水A和纯水B经产水管排出组合管式耐污式膜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管式耐污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单元设置有产水面和进水面;
所述第一膜单元为对折成双层长方形结构的第一膜单元,且进水面相对,对折边为长方形的短边,将对折边定义为第一宽A,将与对折边相对的短边定义为第二宽A,与对折边相邻的两条长边定义为第一长A和第二长A,进水管无缝隙连接于进水面,且进水管与第一宽A平行并抵接,且第一长A和第二长A沿进水面通过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处理,第二宽A为浓水出水口;
所述第二膜单元设置有产水面和进水面;
所述第二膜单元为对折成双层长方形结构的第二膜单元,且进水面相对,对折边为长方形的短边,将对折边定义为第一宽B,将与对折边相对的短边定义为第二宽B,与对折边相邻的两条长边定义为第一长B和第二长B,浓水管无缝隙连接于进水面,且进水管与第一宽B平行并抵接,且第一长B和第二长B沿进水面通过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处理,第二宽B为浓水进水口;
原水从进水管进入至第一膜单元并经处理得纯水A和浓水A,浓水A从浓水出水口流出并经浓水进水口进入至第二膜单元,浓水A经第二膜单元处理得纯水B和浓水B,浓水B经浓水管排出组合管式耐污式膜元件,纯水A和纯水B经产水管排出组合管式耐污式膜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管式耐污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单元为组合式中心管为中心卷制的膜单元;
产水管与进水面不连通;
所述浓水管和进水管都与产水面不连通;
在第一膜单元和第二膜单元展开时,第一长A和第一长B位于同一侧,第二长A和第二长B位于同一侧,第一宽A和第一宽B位于同一侧,第二宽A和第二宽B位于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管式耐污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单元的产水面沿第一长A、第二长A和第二宽A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分别与相邻的第一膜单元膜或者第二膜单元对应位置密封连接,形成以第一宽A为出口的纯水腔结构;
所述第二膜单元的产水面沿第一长B、第二长B和第二宽B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陈小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