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的单翼滴灌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52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堵塞的单翼滴灌带,包括滴灌带本体,所述滴灌带本体上设有侧翼,所述侧翼上设有迷宫流道、初始沉淀区、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迷宫流道的一端连接初始沉淀区,初始沉淀区上连接有与滴灌带本体的主流道相连通的进水口,迷宫流道的另一端上连接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覆盖有锥形帽,锥形帽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迷宫流道为矩形锯齿状,迷宫流道的各个拐角处均设有圆形的空腔,所述圆形空腔形成回流沉淀区。水流在进入滴灌带本体后,水体分别经过初始沉淀区和回流沉淀区,水中夹带的大颗粒固体杂质可停留在上述两处沉淀区中,防止阻塞迷宫流道,保障滴灌带畅通,从而提高滴灌质量。

A single wing drip irrigation belt to prevent clog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堵塞的单翼滴灌带
本技术属于农业灌溉
,具体涉及一种防堵塞的单翼滴灌带。
技术介绍
滴灌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其利用低压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再经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使作物根系最发达区的土壤长期保持适宜的湿度,使土壤的水、肥、气、热、微生物活动,始终处于良好状况,为作物高产稳产创造有利条件。滴灌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滴灌带是利用塑料管(滴灌管引)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是通过出流孔口非常小入的滴头或滴灌带,把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缓慢地滴在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滴灌使用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滴灌管容易堵塞,堵塞的主要原因有:滴灌水源中存在大颗粒的固体杂质容易堵塞滴灌带、滴灌内的流道。水源中的大颗粒固体杂质包括水中的砂粒、粉粒、铁管、离心过滤器、网式过滤器、施肥罐等铁件中的铁锈、作物种子、藻类以及安装PE管材PE管件时不小心进入滴灌系统的塑料碎屑等。当颗粒太大时就会堵塞滴灌带、滴灌管、内孔径较小的滴头流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堵塞的单翼滴灌带,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滴灌带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堵塞的问题。为此,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堵塞的单翼滴灌带,包括滴灌带本体,所述滴灌带本体上设有侧翼,所述侧翼上设有迷宫流道、初始沉淀区、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迷宫流道的一端连接初始沉淀区,初始沉淀区上连接有与滴灌带本体的主流道相连通的进水口,迷宫流道的另一端上连接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覆盖有锥形帽,锥形帽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迷宫流道为矩形锯齿状,迷宫流道的各个拐角处均设有圆形的空腔,所述圆形空腔形成回流沉淀区。进一步地,所述初始沉淀区为矩形空腔。进一步地,所述迷宫流道的宽度为1~1.5mm,回流沉淀区的直径为2.50~5.30mm。进一步地,所述相邻两迷宫流道的出水口之间的距离为15~25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水流在进入滴灌带本体后,水体分别经过初始沉淀区和回流沉淀区,水中夹带的大颗粒固体杂质可停留在上述两处沉淀区中,防止阻塞迷宫流道,保障滴灌带畅通,从而提高滴灌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滴灌带阻塞率有助于延长滴灌带的寿命,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柱视图;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滴灌带本体,2-侧翼,3-迷宫流道,4-进水口,5-出水口,6-锥形帽,7-初始沉淀区,8-回流沉淀区,9-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防堵塞的单翼滴灌带,包括滴灌带本体1,滴灌带本体1上设有侧翼2,侧翼2上设有迷宫流道3、初始沉淀区7、进水口4和出水口5。迷宫流道3的一端连接矩形的初始沉淀区7,初始沉淀区7上连接有与滴灌带本体1的主流道相连通的进水口4,迷宫流道3的另一端上连接有出水口5,出水口5上覆盖有锥形帽6,锥形帽6上设有多个通孔9。迷宫流道3为矩形锯齿状,迷宫流道3的各个拐角处均设有圆形的空腔,圆形空腔形成回流沉淀区8。迷宫流道3的宽度为1.2mm,回流沉淀区的直径为4.3mm,相邻两迷宫流道的出水口之间的距离为15~25c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将该滴灌带布设于田间后,在各个出水口5处种植作物。水体在滴灌带本体中通过进水口4进入到初始沉淀区7中,水体中夹带的大颗粒固体可以停留在此处;水体通过初始沉淀区7后进入迷宫流道3中,矩形锯齿状的迷宫流道上密布有圆形的回流沉淀区,水体在经过这些区域时可产生旋流,从而沉淀水体中的细小固体颗粒,防止阻塞迷宫流道3。水体在经过迷宫流道3然后通过出水口5进入锥形帽6中,然后通过锥形帽6上的通孔9流出,锥形帽6可防止外界的土进入滴灌带本体中造成堵塞。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堵塞的单翼滴灌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滴灌带本体(1),所述滴灌带本体(1)上设有侧翼(2),所述侧翼(2)上设有迷宫流道(3)、初始沉淀区(7)、进水口(4)和出水口(5);所述迷宫流道(3)的一端连接初始沉淀区(7),初始沉淀区(7)上连接有与滴灌带本体(1)的主流道相连通的进水口(4),迷宫流道(3)的另一端上连接有出水口(5),所述出水口(5)上覆盖有锥形帽(6),锥形帽(6)上设有多个通孔(9);/n所述迷宫流道(3)为矩形锯齿状,迷宫流道(3)的各个拐角处均设有圆形的空腔,所述圆形空腔形成回流沉淀区(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堵塞的单翼滴灌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滴灌带本体(1),所述滴灌带本体(1)上设有侧翼(2),所述侧翼(2)上设有迷宫流道(3)、初始沉淀区(7)、进水口(4)和出水口(5);所述迷宫流道(3)的一端连接初始沉淀区(7),初始沉淀区(7)上连接有与滴灌带本体(1)的主流道相连通的进水口(4),迷宫流道(3)的另一端上连接有出水口(5),所述出水口(5)上覆盖有锥形帽(6),锥形帽(6)上设有多个通孔(9);
所述迷宫流道(3)为矩形锯齿状,迷宫流道(3)的各个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清马能明
申请(专利权)人:金昌鑫基节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