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灵活配置的内外隔离温湿度调节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6128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实现灵活配置的内外隔离温湿度调节系统及方法,包括湿度调控装置与温度调控装置;所述湿度调控装置与温度调控装置均安装于箱体的外侧;所述湿度调控装置包括第一电子控制器、分子筛再生腔室和外循环风机;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器、分子筛再生腔室与外循环风机均布置在壳体的内部,且壳体的敞口位置处盖合有盖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调节系统中的湿度调控装置与温度调控装置可对箱体的内部进行检测,并能够保持箱体内部的湿度与温度保持在适当的区间,且能够将箱体的内部与外界环境隔离,从而便于箱体内部的环境数据处于稳定,保证箱体内部元件的正常使用,从而保证了电力设备在户外环境下正常使用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灵活配置的内外隔离温湿度调节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灵活配置的内外隔离温湿度调节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一些在野外自然环境中工作的电子设备对机箱内部环境的温湿度控制有着很高的要求,既要实现机箱内冬季保温、夏季降温,又要防止在湿热季节机箱内部出现结露、还要防止在干燥季节机箱内部因低湿度易产生的静电或材料开裂问题,而且需要在实现以上功能的同时保持机箱密闭,防止灰尘、盐雾、雨雪、水汽、昆虫等污染因素的侵入,这对于野外恶劣环境中工作的电子设备机箱内部环境控制方案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然而,现有的此类机箱部分采用与外界大气连通的风扇对机箱进行散热,通过加热方式进行除湿,这导致了大量灰尘或盐雾侵入,致使内部零件受到污染腐蚀。还有的场合使用压缩机或半导体制冷的机箱空调进行温度调节,通过加热或冷凝的方式进行除湿,但这种方式需要布置冷凝水排水管,由此导致了机箱内部外部空气产生连通,在昼夜温差导致的机箱内气体胀缩作用下持续与外界大气发生交换,从而吸入灰尘或腐蚀性盐雾颗粒污染机箱内部零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灵活配置的内外隔离温湿度调节系统及方法,通过调节系统中的湿度调控装置与温度调控装置可对箱体的内部进行检测,并能够保持箱体内部的湿度与温度保持在适当的区间,且能够将箱体的内部与外界环境隔离,从而便于箱体内部的环境数据处于稳定,保证箱体内部元件的正常使用,且通过对箱体内部的湿度进行检测,能够使得湿度调控装置对箱体的内部进行除湿模式、加湿模式和湿度区间控制模式进行切换的工作模式,有效提高了箱体内部的湿度与温度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电力设备在户外环境下正常使用的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实现灵活配置的内外隔离温湿度调节系统,包括湿度调控装置与温度调控装置;所述湿度调控装置与温度调控装置均安装于箱体的外侧;所述湿度调控装置包括第一电子控制器、分子筛再生腔室和外循环风机;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器、分子筛再生腔室与外循环风机均布置在壳体的内部,且壳体的敞口位置处盖合有盖板;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器包括微控制器模块一、通信模块一、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模拟信号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模块、电子开关模块一,显示模块和电源模块一;所述微控制器模块一与电源模块一、模拟信号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模块、电子开关模块一、显示模块和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均连接;所述模拟信号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模块通过导线与热电偶传感器和阀温传感器连接;所述热电偶传感器布置于分子筛再生腔室的内部;所述阀温传感器布置于外通排气阀的内部;所述外循环风机包括进气循环风机与出气循环风机;所述温度调控装置包括电源模块二、微控制器模块二、通信模块二、电子开关模块二、加热模块和制冷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二、通信模块二、电子开关模块二、加热模块和制冷模块均通过导线与微控制器模块二连接;所述加热模块与制冷模块均通过导线与第二电子开关模块二连接;所述加热模块的一侧连通有进气管口,加热模块的另一侧通过导管与制冷模块连通;所述制冷模块的一侧连通有出气管口;当箱体内部空间有温度调节要求时,可安装温度调控装置,此时温度调控装置在气体流经的管道上将串联起来,湿度调控装置将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测量到的温度值与设定值比较,以决定是否需要加热或制冷,在需要加热或制冷时,微控制器模块一通过通信模块一与通信线路发送相关指令到温度调控装置,温度调控装置的微控制器模块二对指令进行解析后控制电子开关模块二打开或关闭加热模块与制冷模块。进一步在于:所述分子筛再生腔室的内部设置有分子筛吸附剂、热电偶传感器、再生加热器、内循环风机和阻燃隔热板;所述阻燃隔热板的内侧安装有分子筛丝网盒与分子筛丝网盒盖板;所述分子筛丝网盒的内部安装有导热片、再生加热器、热电偶传感器和分子筛吸附剂;所述内循环风机布置于分子筛丝网盒与阻燃隔热板之间;分子筛吸附剂为氧化铝,且内循环风机为防水型风机,能够在湿度调节装置切换为除湿模式与加湿模式时对箱体的内部进行相应操作。进一步在于:所述分子筛再生腔室的两侧分别与布置于壳体上槽道内侧的内进气管、内出气管、外进气管与外排气管连通;所述外进气管位于壳体外侧一端的端部连通有空气多级滤清器与吸气泵;所述外排气管位于壳体外侧一端的端部安装有防冻加热器;所述外进气管与外排气管与壳体的连接位置处均固连有管道连接对丝;便于配合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使用对箱体的内部环境进行监测,并在吸气泵开启后,外界空气在吸气泵形成的压力梯度作用下经由多级空气滤清器进入分子筛再生腔与分子筛吸附剂接触,空气中的水分子被分子筛吸附剂吸收,从而进行除湿。进一步在于:所述内进气管、内出气管、外进气管与外排气管均为不锈钢管道,且内进气管、内出气管、外进气管与外排气管的外侧均包覆有外敷隔热材料;所述内进气管与分子筛再生腔室之间连通有内通进气阀,且内进气管上连通有进气循环风机;所述内出气管与分子筛再生腔室之间连通有内通出气阀,且内出气管上连通有出气循环风机;所述外进气管与分子筛再生腔室之间连通有外通进气阀;所述外排气管与分子筛再生腔室之间连通有外通排气阀;便于对箱体的内部进行除湿与加湿操作,提高箱体内部的相对湿度处于相对湿度设定值的上下限值之间,避免湿度调控装置频繁启停。进一步在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二采用32位单片机;所述通信装置为无线信号收发器;所述加热模块为电热加热器;所述制冷模块为半导体制冷器;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由继电器与MOSFET开关管组成。进一步在于:所述调节系统兼容文本命令格式、MODBUS-RTU协议格式。一种可实现灵活配置的内外隔离温湿度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箱体布置的环境数据,将调节系统中的湿度调控装置设定为主机,并在湿度调控装置中对箱体内部的相对湿度设定值范围进行设定;通过将箱体内部的相对湿度设定值上下限之间差值大于等于30,从而能够增大湿度区间控制模式的设定范围,能够避免湿度调控装置的工作模式频繁切换,降低湿度调控装置的工作负荷;S2:在S1中的温度调控装置中设定箱体的内部为湿度区间控制模式运行,将箱体内的相对湿度值控制在设定的相对湿度的上下限值之间;通过将湿度调控装置中设定的相对湿度设定值范围为湿度区间控制模式,湿度调控装置将视实际测试情况工作在加湿模式或除湿模式下,以保持被控机箱内相对湿度在相对湿度设定值范围内,能够根据实际测试的数据对湿度调控装置的工作模式进行切换,从而能够保持箱体的内部;S3:根据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测量箱体内部的数据箱体布置的环境数据,将调节系统中的温度调控装置加载在箱体上,并通过通信线路将温度调控装置与S2中湿度调控装置进行连接;利用湿度调控装置与温度调控装置共同对箱体的内部进行检测,能够在箱体封闭的情况下对箱体的内部湿度控制和温度控制;S4:根据箱体的使用环境对S3中的湿度调控装置的控制主机进行切换并调整湿度调控装置的加载数量;能够根据箱体外部的环境对湿度调控装置的数量进行调整,能够保持箱体的内部的相对湿度处于相对湿度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灵活配置的内外隔离温湿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湿度调控装置(100)与温度调控装置(200);所述湿度调控装置(100)与温度调控装置(200)均安装于箱体(300)的外侧;/n所述湿度调控装置(100)包括第一电子控制器、分子筛再生腔室和外循环风机;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器、分子筛再生腔室与外循环风机均布置在壳体(110)的内部,且壳体(110)的敞口位置处盖合有盖板(111);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器包括微控制器模块一、通信模块一、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119)、模拟信号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模块、电子开关模块一,显示模块和电源模块一;所述微控制器模块一与电源模块一、模拟信号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模块、电子开关模块一、显示模块和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119)均连接;所述模拟信号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模块通过导线与热电偶传感器(122)和阀温传感器(180)连接;所述热电偶传感器(122)布置于分子筛再生腔室的内部;所述阀温传感器(180)布置于外通排气阀(150)的内部;所述外循环风机包括进气循环风机(116)与出气循环风机(115);/n所述温度调控装置(200)包括电源模块二、微控制器模块二、通信模块二、电子开关模块二、加热模块和制冷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二、通信模块二、电子开关模块二、加热模块和制冷模块均通过导线与微控制器模块二连接;所述加热模块与制冷模块均通过导线与第二电子开关模块二连接;所述加热模块的一侧连通有进气管口,加热模块的另一侧通过导管与制冷模块连通;所述制冷模块的一侧连通有出气管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灵活配置的内外隔离温湿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湿度调控装置(100)与温度调控装置(200);所述湿度调控装置(100)与温度调控装置(200)均安装于箱体(300)的外侧;
所述湿度调控装置(100)包括第一电子控制器、分子筛再生腔室和外循环风机;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器、分子筛再生腔室与外循环风机均布置在壳体(110)的内部,且壳体(110)的敞口位置处盖合有盖板(111);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器包括微控制器模块一、通信模块一、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119)、模拟信号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模块、电子开关模块一,显示模块和电源模块一;所述微控制器模块一与电源模块一、模拟信号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模块、电子开关模块一、显示模块和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119)均连接;所述模拟信号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模块通过导线与热电偶传感器(122)和阀温传感器(180)连接;所述热电偶传感器(122)布置于分子筛再生腔室的内部;所述阀温传感器(180)布置于外通排气阀(150)的内部;所述外循环风机包括进气循环风机(116)与出气循环风机(115);
所述温度调控装置(200)包括电源模块二、微控制器模块二、通信模块二、电子开关模块二、加热模块和制冷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二、通信模块二、电子开关模块二、加热模块和制冷模块均通过导线与微控制器模块二连接;所述加热模块与制冷模块均通过导线与第二电子开关模块二连接;所述加热模块的一侧连通有进气管口,加热模块的另一侧通过导管与制冷模块连通;所述制冷模块的一侧连通有出气管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灵活配置的内外隔离温湿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筛再生腔室的内部设置有分子筛吸附剂、热电偶传感器(122)、再生加热器(123)、内循环风机(118)和阻燃隔热板(120);所述阻燃隔热板(120)的内侧安装有分子筛丝网盒(121)与分子筛丝网盒盖板(125);所述分子筛丝网盒(121)的内部安装有导热片(124)、再生加热器(123)、热电偶传感器(122)和分子筛吸附剂;所述内循环风机(118)布置于分子筛丝网盒(121)与阻燃隔热板(12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灵活配置的内外隔离温湿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筛再生腔室的两侧分别与布置于壳体(110)上槽道内侧的内通进气管(113)、内通出气管(114)、外进气管与外排气管连通;所述外进气管位于壳体(110)外侧一端的端部连通有多级空气滤清器(190)与吸气泵(117);所述外排气管位于壳体(110)外侧一端的端部安装有防冻加热器(151);所述内通进气管(113)和内通出气管(114)与壳体(110)的连接位置处均固连有管道连接对丝(1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灵活配置的内外隔离温湿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通进气管(113)、内通出气管(114)、外进气管与外排气管均为不锈钢管道,且内通进气管(113)、内通出气管(114)、外进气管与外排气管的外侧均包覆有外敷隔热材料;所述内进气管与分子筛再生腔室之间连通有内通进气阀(140),且内通进气管(113)上连通有进气循环风机(116);所述内通出气管(114)与分子筛再生腔室之间连通有内通出气阀(160),且内通出气管(114)上连通有出气循环风机(11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华航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