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6097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用于使成像光线从一进光口经该光学成像系统抵达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成像,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反射器、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及一第五透镜,该光轴包括一第一光轴及不与该第一光轴重合的一第二光轴,该第一光轴与该第二光轴交会于该反射器的一反射面上的一交会点上,该光学成像系统之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仅设置于该第二光轴上,该光学成像系统藉由上述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的排列,或上述条件式的设计,使光学成像系统在缩短系统长度或镜头深度的条件下,仍具备能够有效克服像差的光学性能,并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系统本申请是申请日2017年3月24日、申请号201710182902.5、名称为“光学成像系统”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手机和数字相机等携带型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影像模块相关技术蓬勃发展,此影像模块主要包含光学成像镜头、模块后座单元(moduleholderunit)与传感器(sensor)等组件,而手机和数字相机的薄型轻巧化趋势也让影像模块的小型化需求愈来愈高。随着电荷耦合组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与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组件(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之技术进步和尺寸缩小化,装载在影像模块中的光学成像镜头也需要相应地缩短长度。但是,为了避免摄影效果与质量下降,在缩短光学成像镜头的长度时仍然要兼顾良好的光学性能。光学成像镜头最重要的特性不外乎就是成像质量与体积。可携式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相机、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车用摄影装置、虚拟现实追踪器(virtualreal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用于使成像光线从一进光口经该光学成像系统抵达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成像,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反射器、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及一第五透镜,该光轴包括一第一光轴及不与该第一光轴重合的一第二光轴,该第一光轴与该第二光轴交会于该反射器的一反射面上的一交会点上,该光学成像系统之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仅设置于该第二光轴上,其中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五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n该第一透镜是由从该反射器至该像侧依序数来第一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n该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用于使成像光线从一进光口经该光学成像系统抵达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成像,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反射器、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及一第五透镜,该光轴包括一第一光轴及不与该第一光轴重合的一第二光轴,该第一光轴与该第二光轴交会于该反射器的一反射面上的一交会点上,该光学成像系统之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仅设置于该第二光轴上,其中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五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该第一透镜是由从该反射器至该像侧依序数来第一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
该第二透镜是由从该反射器至该像侧依序数来第二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二透镜的材料为塑料;
该第三透镜是由从该反射器至该像侧依序数来第三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
该第四透镜是由从该反射器至该像侧依序数来第四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
该第五透镜是由从该反射器至该像侧依序数来第五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以及
该光学成像系统符合:
TL/(T1+G12+T2)≦4.2,以及,所有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具有小于或等于2.5毫米的光学有效半径,其中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第二光轴上的距离,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第二光轴上的厚度,G12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二透镜在该第二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且T2为该第二透镜在该第二光轴上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该光学成像系统符合:TL/BFL≦3.5,其中BFL为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到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该第二光轴上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该光学成像系统符合:TL/(T4+T5)≦4.5,其中T4为该第四透镜在该第二光轴上的厚度,且T5为该第五透镜在该第二光轴上的厚度。


4.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用于使成像光线从一进光口经该光学成像系统抵达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成像,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反射器、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及一第五透镜,该光轴包括一第一光轴及不与该第一光轴重合的一第二光轴,该第一光轴与该第二光轴交会于该反射器的一反射面上的一交会点上,该光学成像系统之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仅设置于该第二光轴上,其中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五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该第一透镜是由从该反射器至该像侧依序数来第一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
该第二透镜是由从该反射器至该像侧依序数来第二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二透镜的材料为塑料;
该第三透镜是由从该反射器至该像侧依序数来第三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
该第四透镜是由从该反射器至该像侧依序数来第四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
该第五透镜是由从该反射器至该像侧依序数来第五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以及
该光学成像系统符合:所有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具有小于或等于2.5毫米的光学有效半径。


5.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用于使成像光线从一进光口经该光学成像系统抵达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成像,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反射器、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及一第五透镜,该光轴包括一第一光轴及不与该第一光轴重合的一第二光轴,该第一光轴与该第二光轴交会于该反射器的一反射面上的一交会点上,该光学成像系统之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仅设置于该第二光轴上,其中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五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该第一透镜是由从该反射器至该像侧依序数来第一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
该第二透镜是由从该反射器至该像侧依序数来第二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二透镜的材料为塑料;
该第三透镜是由从该反射器至该像侧依序数来第三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
该第四透镜是由从该反射器至该像侧依序数来第四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该第五透镜是由从该反射器至该像侧依序数来第五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以及
该光学成像系统符合:所有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具有小于或等于2.5毫米的光学有效半径。


6.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用于使成像光线从一进光口经该光学成像系统抵达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成像,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反射器、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及一第五透镜,该光轴包括一第一光轴及不与该第一光轴重合的一第二光轴,该第一光轴与该第二光轴交会于该反射器的一反射面上的一交会点上,该光学成像系统之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仅设置于该第二光轴上,其中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五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该第一透镜是由从该反射器至该像侧依序数来第一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
该第二透镜是由从该反射器至该像侧依序数来第二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加欣殷焱煊林茂宗
申请(专利权)人: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