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华大学专利>正文

川贝母对照药材DNA克隆液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5869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现代化研究领域,是一种使用分子克隆及基因测序技术制备川贝母对照药材DNA克隆液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川贝母对照药材基因组DNA的提取,目的基因PCR扩增和回收;目的基因与PGM‑T载体连接组成重组DNA分子;重组DNA分子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中;“蓝‑白斑”筛选出阳性菌落;提取重组质粒DNA,PCR扩增验证目的基因的正确性;目的基因序列测定与川贝母靶基因进行比对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准确无误的制备出川贝母对照药材DNA克隆液。直接反映贝母独一无二的DNA序列,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可靠性。并且使得川贝母对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节约更多的正品川贝母用于临床治病救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川贝母对照药材DNA克隆液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分子克隆及基因测序技术制备川贝母对照药材DNA克隆液。属于中药现代化研究领域。
技术介绍
中药材川贝母是百合科植物,是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taipaiensisP.Y.Li)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cataHsiaoetK.C.HsiavarwabuensisS.Y.TangetS.C.YueZ.D.Liu,S.WangerS.C.Chen)的干燥鳞茎,川贝母性微寒而味甘苦,入心肺经,有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川贝母野生资源往往生长在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的高寒地区,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山西、河南等省,海拔3000-4000米的山坡草丛或阴湿的小灌木丛,采挖不易且生长周期在4年以上。目前川贝母已经被列入了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名单,属于珍稀濒危药材。而且由于川贝母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中医处方用量相当大,以川贝母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达200种以上,商品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价格越发昂贵,因此,市场上川贝母掺杂、掺假现象及其严重。川贝母药材分布广泛,基源较为复杂,鉴定更加困难。2010年版《中国药典》增补本采用DNA指纹鉴定法作为川贝母检测的国家标准,运用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正品川贝母与伪品区分开。按照《中国药典》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要求,每次实验必须设置川贝母正品(即标准品)为对照药材。正品川贝母药源珍贵,若每次实验都需要重新提取DNA,每次的对照药材都从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购买,长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并且十分浪费正品川贝母。若自己购买川贝母作为对照药材,又不能保证每次所使用的川贝母都是正品,因而每次使用时需要重新鉴定样品的真伪,浪费时间和精力。并且道地的川贝母的产量稀少,而市场的需求又日益增大,若将大量的道地川贝母用来做对照药材,必定会导致中药材川贝母市场掺杂、掺假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着临床用药的安全及疗效,影响着消费者的的利益和生命安全。目前,中药材的对照药材,多以整体中药材、粗制大颗粒或粉末的形式存在,常常因保存不当易发生霉变和虫蛀等现象,会有外源性DNA的存在,直接导致检测结果的不稳定,影响检测结果的直观判断。本专利将经过中国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鉴定道地川贝母,通过分子克隆及基因测序技术制备成对照药材DNA克隆液,代替川贝母对照药材,重组菌株可以无限增殖,DNA克隆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说,一次克隆终身受益。大大节省道地川贝母的用于临床,用于治病救人,有效遏制川贝母市场掺杂、掺假现象,打击假冒伪劣。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及疗效,保障消费者的的利益和生命安全。本专利把标准品以DNA的形式储存,直接反映了中药材川贝母独一无二的DNA序列,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可靠性,并且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极大的方便了标准品的储存,确保其稳定性,为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提供保障。本专利运用分子克隆及基因测序技术,准确无误地实现了川贝母对照药材DNA克隆液的制备,建立与国际主流医药市场接轨的技术标准和统一的鉴定平台,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推动我国中药材标准的现代化、国际化,解决了中药材走向世界的颈瓶,促进我国国药走进国际化市场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取川贝母对照药材(中国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121000-201007),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第36-37页PCR-RFLP步骤操作,提取川贝母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在紫外灯下切取PCR扩增产物进行回收,获得川贝母目的基因;利用将目的基因与载体pGM-T进行连接,组成重组DNA分子;将重组DNA分子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中;通过“蓝-白斑”筛选出阳性重组体;从阳性重组菌中提取重组质粒DNA,以重组质粒DNA为模板,使用川贝母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验证目的基因的正确性;将重组质粒DNA送至上海生工,采用双向引物对目的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将测序结果与川贝母基因组进行比对,比对结果同源性100%,表明克隆川贝母对照药材DNA序列准确无误,因此,川贝母对照药材DNA克隆液可以代替川贝母对照药材作为阳性对照品;将含有序列比对同源性100%的重组质粒DNA的阳性重组菌接种到磁珠中,-80℃长期保存,随时使用,随时复苏;省时省力更节省道地川贝母,检测结果稳定可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运用分子克隆及基因测序技术,建立一种川贝母对照药材DNA克隆液的制备方法,为中药材检定标准品的制备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促进我国中药材标准现代化、国际化进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川贝母对照药材DNA克隆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分离目的基因即获取川贝母DNA分子取川贝母对照药材(中国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121000-201007),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第36-37页PCR-RFLP步骤操作,提取川贝母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在紫外灯下切取PCR扩增产物,利用DNA回收试剂盒进行回收,获得川贝母目的基因,并测定其浓度;(2)连接目的基因与载体,组成重组DNA分子利用pGM-T连接试剂盒在冰盒上按照如下顺序加样:ddH2O3μl,10×T4DNALigationBuffer1μl,目的基因(50ng/μl)4μl,pGM-T载体(50ng/μl)1μl,T4DNALigase(3U/μl)1μl,总体积10μl。16℃水浴16-18h;(3)重组DNA分子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中取上述重组DNA分子5μl,加入到含感受态细胞50μl的EP管中,靠冲力混匀,然后冰浴30min,紧接着42℃水浴90s,接着冰浴2min。然后在EP管中加入37℃预热的SOC培养基900μl,轻柔混匀,在37℃培养箱中培养2.5h,然后6000rpm/min,离心3min,弃上清500μl,留菌液400μl,轻轻混匀,涂到2个含有Amp、X-gal、IPTG的LB固体平板上(注意避光),在37℃培养箱中平板正放40min后倒置放置16-18h,试验设置不含Amp的阴性对照;(4)筛选阳性重组菌菌落在含有“蓝-白斑”的平板上挑取含有重组DNA分子的阳性菌落(即白色菌落),放入含有Amp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空气浴摇床,220rpm/min,培养16-18h;(5)从阳性重组菌中提取重组质粒DNA进行PCR扩增按照质粒DNA提取试剂盒操作,从阳性重组菌中提取重组质粒DNA,以重组质粒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川贝母对照药材DNA克隆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分离目的基因即获取川贝母DNA分子/n取川贝母对照药材(中国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121000-201007),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第36-37页PCR-RFLP步骤操作,提取川贝母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在紫外灯下切取PCR扩增产物,利用DNA回收试剂盒进行回收,获得川贝母目的基因,并测定其浓度;/n(2)连接目的基因与载体,组成重组DNA分子/n利用pGM-T连接试剂盒在冰盒上按照如下顺序加样:ddH2O 3μl,10×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川贝母对照药材DNA克隆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分离目的基因即获取川贝母DNA分子
取川贝母对照药材(中国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121000-201007),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第36-37页PCR-RFLP步骤操作,提取川贝母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在紫外灯下切取PCR扩增产物,利用DNA回收试剂盒进行回收,获得川贝母目的基因,并测定其浓度;
(2)连接目的基因与载体,组成重组DNA分子
利用pGM-T连接试剂盒在冰盒上按照如下顺序加样:ddH2O3μl,10×T4DNALigationBuffer1μl,目的基因(50ng/μl)4μl,pGM-T载体(50ng/μl)1μl,T4DNALigase(3U/μl)1μl,总体积10μl,16℃水浴16-18h;
(3)重组DNA分子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中
取上述重组DNA分子5μl,加入到含感受态细胞50μl的EP管中,靠冲力混匀,然后冰浴30min,紧接着42℃水浴90s,接着冰浴2min。然后在EP管中加入37℃预热的SOC培养基900μl,轻柔混匀,在37℃培养箱中培养2.5h,然后6000rp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双李明成孙丽媛艾金霞赵云东周亭亭苑广信李盈诺
申请(专利权)人:北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