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锁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567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式锁紧装置,包括:底座(1)、长连杆(2)、中连杆(3)、短连杆(4)以及钩杆(15);所述中连杆(3)、短连杆(4)分别与底座(1)连接;所述长连杆(2)与中连杆(3)连接;所述钩杆(15)与长连杆(2)连接;所述中连杆(3)上设置有第一滑头(9);所述短连杆(4)上设置有第二滑头(10)。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持操作步骤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同步实现被固结构件径向和轴向锁紧,有效避免被固结构件局部松脱问题,使被固结构件能够适应多种振动场合且不会出现松动现象。

Compound loc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式锁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锁紧装置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式锁紧装置,尤其是一种圆柱型或类似圆柱型结构件的复合式锁紧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如专利文献CN201342578Y所公开的一种机架复合式锁紧装置,包括锁紧座、锁紧缸、活塞、碟簧,锁紧缸内装配有活塞与V型密封件,锁紧缸连接在锁紧座中间,锁紧座的一侧设有凸台,锁紧座的两侧装有贯穿锁紧座的螺杆,螺杆的下端装有碟簧,并用螺母固定,螺杆的上端固定在机架上,穿过凸台一侧的锁紧座上设有调整螺钉,调整螺钉的螺纹端部与机架接触,穿过机架设有调整螺杆,调整螺杆的螺纹端部与锁紧座的上部中心位置接触。但是传统的复合式锁紧装置,尤其是类似于圆柱、圆管类结构件由于其结构特点,在不改变原有零件的结构情况下很难很好的固定锁紧、防止其转动。尤其是在受到剧烈振动的场合,一般的锁紧装置的固定锁紧、防转动能力更弱,且多数的锁紧装置结构较复杂、操作不便捷、防松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式锁紧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式锁紧装置,包括:底座1、长连杆2、中连杆3、短连杆4以及钩杆15;所述中连杆3、短连杆4分别与底座1连接;所述长连杆2与中连杆3连接;所述钩杆15与长连杆2连接。优选地,所述中连杆3上设置有第一滑头9。优选地,所述短连杆4上设置有第二滑头10。优选地,复合式锁紧装置还包括:第一滑座7;所述第一滑座7与第二滑头10连接。优选地,复合式锁紧装置还包括:第二滑座8;所述第二滑座8与第一滑头9连接。优选地,复合式锁紧装置还包括:第一拉杆5;所述短连杆4通过第一拉杆5与底座1连接。优选地,复合式锁紧装置还包括:第二拉杆6;所述中连杆3通过第二拉杆6与底座1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拉杆5与第二拉杆6之间设置有底板11。优选地,复合式锁紧装置还包括:第一销轴12与第二销轴13;所述钩杆15与长连杆2通过第一销轴12连接;所述长连杆2与中连杆3通过第二销轴13连接。优选地,所述短连杆4上设置有第四销轴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在保持操作步骤不变的情况下,同步实现被固结构件径向和轴向锁紧,有效避免被固结构件局部松脱问题,使被固结构件能够适应多种振动场合且不会出现松动现象。2、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式锁紧装置初始状态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式锁紧装置初始状态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式锁紧装置初始状态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式锁紧装置锁紧状态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式锁紧装置锁紧状态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式锁紧装置锁紧状态左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式锁紧装置锁紧状态局部放大图。图中示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式锁紧装置,包括:底座1、长连杆2、中连杆3、短连杆4以及钩杆15;所述中连杆3、短连杆4分别与底座1连接;所述长连杆2与中连杆3连接;所述钩杆15与长连杆2连接。所述中连杆3上设置有第一滑头9。所述短连杆4上设置有第二滑头10。在优选例中,所述钩杆钩住第四销轴,连同长连杆、中连杆和短连杆通过抱箍形式沿被固结构件径向合拢时,第一滑头和第二滑头分别沿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的斜坡爬升,带动底板被固结构件轴向上移至被固结构件底面,从而同时实现对被固结构件的径向和轴向锁紧。进一步地,复合式锁紧装置还包括:第一滑座7;所述第一滑座7与第二滑头10连接;还包括:第二滑座8;所述第二滑座8与第一滑头9连接;还包括:第一拉杆5;所述短连杆4通过第一拉杆5与底座1连接;还包括:第二拉杆6;所述中连杆3通过第二拉杆6与底座1连接。在优选例中,所述第一滑头和第二滑头分别固定在中连杆和短连杆上;所述长连杆和中连杆通过第二销轴进行铰链连接配合,长连杆和钩杆通过第一销轴进行铰链连接配合;所述中连杆和短连杆分别通过第二拉杆和第一拉杆套接在底座上进行回转运动;所述底板安装在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底部;所述第四销轴固定在短连杆上。在优选例中,复合式锁紧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时,中连杆和短连杆向外展开,第一滑头和第二滑头分别位于第二滑座和第一滑座的斜坡底面。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杆5与第二拉杆6之间设置有底板11;还包括:第一销轴12与第二销轴13;所述钩杆15与长连杆2通过第一销轴12连接;所述长连杆2与中连杆3通过第二销轴13连接;所述短连杆4上设置有第四销轴14。在优选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钩杆钩住第四销轴,连同长连杆、中连杆、和短连杆通过抱箍形式沿被固结构件径向合拢时,第一滑头和第二滑头分别沿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的斜坡爬升,带动底板沿被固结构件轴向上移至被固结构件底面,从而同时实现对被固结构件的径向和轴向锁紧。对于复合式锁紧装置的解锁操作进行说明,朝外扳动钩杆至脱离第四销轴,将中连杆和短连杆向外展开,第一滑头和第二滑头分别沿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的斜坡下滑至斜坡底面,从而实现对被固结构件的固定解锁。在优选例中,锁紧装置与被固结构件接触之处可增加尼龙或橡胶之类的材料,以便保护被固结构件且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式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长连杆(2)、中连杆(3)、短连杆(4)以及钩杆(15);/n所述中连杆(3)、短连杆(4)分别与底座(1)连接;/n所述长连杆(2)与中连杆(3)连接;/n所述钩杆(15)与长连杆(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长连杆(2)、中连杆(3)、短连杆(4)以及钩杆(15);
所述中连杆(3)、短连杆(4)分别与底座(1)连接;
所述长连杆(2)与中连杆(3)连接;
所述钩杆(15)与长连杆(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连杆(3)上设置有第一滑头(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连杆(4)上设置有第二滑头(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式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滑座(7);所述第一滑座(7)与第二滑头(1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滑座(8);所述第二滑座(8)与第一滑头(9)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宇晴付丽强俞刘建刘龙涛夏津刘广武秋生阎金贞陈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