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0kV配网地电位带电拆搭引线遮蔽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22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0kV配网地电位带电拆搭引线遮蔽用具,涉及电力电气领域,主要包括支撑构架A和支撑构架B,支撑构架A为两端贯通一侧开有缺口的框架结构;在支撑构架A的缺口位置与支撑构架B之间铰接有遮蔽板,遮蔽板上设置有拉手B并使能遮蔽支撑构架A和支撑构架B一侧形成的间隙;当遮蔽板旋转至拉手A与拉手B相互粘合的位置时,电缆能进入该间隙并卡接在卡槽构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够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作业人员和作业时间;绝缘距离足够、操作方便、安全轻松、施工工艺可靠;使用该方法搭接的作业设备,便于带电拆卸,不需停电即可进行作业;只需2‑3人即可作业,可在山地等交通不便,场地受限的地方进行作业。

A kind of shielding device for removing and assembling lead wire of 10kV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live ground potent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0kV配网地电位带电拆搭引线遮蔽用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气领域,主要是一种10kV配网地电位带电拆搭引线遮蔽用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带电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10kV配电网带电作业,能使客户更直观的感受到带电作业带来的便利,所以其发展速度也是日新月异。目前,在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中,采用的作业方法主要有绝缘杆作业法和绝缘手套作业法。业内将绝缘杆作业法称为间接作业法,绝缘手套作业法称为直接作业法。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1、随着配电线路使用时长的增加,线损率不断提升,同时会在日常运行使用过程中出现各式各样的故障,一旦配电人员出现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触电危险,后果不堪设想;2、杆上作业人员从开始嵌接线夹到旋紧线夹螺栓,需一直保持仰视的姿势并维持手臂上举动作,体能消耗很大,时间超过2min便会产生视觉疲劳和手臂酸麻、胀痛的感觉,呼吸也急促起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3、杆上作业人员通过绝缘夹杆将线夹嵌接入主导线时,角度不易把握,稍不注意碰触到压板便会使之歪斜,卡阻导线使线夹嵌接不到位,此时需收回并重新调整压板角度继续尝试嵌接操作,耗时长且费力;4、处理引流线端头时,如若处理不平整或者弯折方向不合适,使用绝缘锁杆将引流线端头穿入线夹过程中便会出现端头散股或穿不进现象,需要反复收回重新调整才能穿入到位,这对杆上作业人员的耐力和技巧要求极高,严重影响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10kV配网地电位带电拆搭引线遮蔽用具,使用安全可靠,并能大幅提升作业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10kV配网地电位带电拆搭引线遮蔽用具主要包括支撑构架A和支撑构架B,所述的支撑构架A为两端贯通一侧开有缺口的框架结构,支撑构架A通过连接件与用于安装电缆的卡槽构架一端相连接,卡槽构架的另一端与支撑构架B相连接;所述的支撑构架A和支撑构架B顶部位置通过支撑连接件相连接,支撑连接件上设置有拉手A;在支撑构架A的缺口位置与支撑构架B之间通过旋转连接件铰接有遮蔽板,所述的遮蔽板上设置有拉手B并使能遮蔽支撑构架A和支撑构架B一侧形成的间隙;当遮蔽板旋转至拉手A与拉手B相互粘合的位置时,电缆能进入该间隙并卡接在卡槽构架上。进一步讲,所述的卡槽构架呈向下的半圆形结构,其尺寸大小与电缆相适应。进一步讲,所述的遮蔽板的截面呈近似L形的结构。进一步讲,所述的支撑构架A为长方形的框架结构。进一步讲,所述的遮蔽板、拉手A、卡槽构架、拉手B、支撑连接件、支撑构架A、旋转连接件、支撑构架B和连接件均采用绝缘部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10kV配电线路带电搭接引流线操作工具及专用线夹的建设,是一套技术领先的操作工具及专用线夹设备,能够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作业人员和作业时间;2、带电绝缘操作工具适宜在多处理想作业位置进行操作,绝缘距离足够、操作方便、人员感觉安全轻松、施工工艺可靠;使用该方法搭接的作业设备,便于带电拆卸,同样不需停电即可进行作业;3、作业时间不超过41分钟,作业人员容易掌握,作业人员数量在2-3人即可工作,安全风险不高于拉合跌落熔断器,可在山地等交通不便,场地受限的地方进行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去掉遮蔽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右视图。图4为遮蔽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遮蔽板1,拉手A2,卡槽构架3,拉手B4,支撑连接件5,支撑构架A6,电缆7,旋转连接件8,缺口9,支撑构架B10,连接件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的介绍:实施例:如附图所示,这种10kV配网地电位带电拆搭引线遮蔽用具,主要包括支撑构架A6和支撑构架B10,所述的支撑构架A6为两端贯通一侧开有缺口9的框架结构,支撑构架A6通过连接件11与用于安装电缆7的卡槽构架3一端相连接,卡槽构架3的另一端与支撑构架B10相连接;所述的支撑构架A6和支撑构架B10顶部位置通过支撑连接件5相连接,支撑连接件5上设置有拉手A2;在支撑构架A6的缺口9位置与支撑构架B10之间通过旋转连接件8铰接有遮蔽板1,所述的遮蔽板1上设置有拉手B4并使能遮蔽支撑构架A6和支撑构架B10一侧形成的间隙;当遮蔽板1旋转至拉手A2与拉手B4相互粘合的位置时,电缆7能进入该间隙并卡接在卡槽构架3上;所述的遮蔽板1的截面呈近似L形的结构;所述的支撑构架A6为长方形的框架结构;所述的遮蔽板1、拉手A2、卡槽构架3、拉手B4、支撑连接件5、支撑构架A6、旋转连接件8、支撑构架B10和连接件11均采用绝缘部件。作为优选,所述的卡槽构架3呈向下的半圆形结构,其直径为24mm并与电缆7相适应。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需要使用时先将处于下部的拉手B4用带叉头的绝缘杆插入,通过叉头将拉手B4向上抬起,拉起可活动的遮蔽板1,向上运动直到拉手A2与拉手B4粘合在一起,并同时悬挂在叉头上,此时将绝缘杆举起,并将带电的电缆7与遮蔽板1所张开的空隙位置相对应,放入电缆7,再收起绝缘杆,完成悬挂;需要拆卸时,先将带叉头的绝缘杆叉入拉手B4,用叉头将拉手B4向上抬起并拉起遮蔽板1,一直向上运动直至拉手A2与拉手B4粘合在一起,并同时悬挂在叉头上,此时将绝缘杆举起,从遮蔽板1张开的空隙中拉出电缆7,收起绝缘杆,完成拆取。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10kV配网地电位带电拆搭引线遮蔽用具,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支撑构架A(6)和支撑构架B(10),所述的支撑构架A(6)为两端贯通一侧开有缺口(9)的框架结构,支撑构架A(6)通过连接件(11)与用于安装电缆(7)的卡槽构架(3)一端相连接,卡槽构架(3)的另一端与支撑构架B(10)相连接;所述的支撑构架A(6)和支撑构架B(10)顶部位置通过支撑连接件(5)相连接,支撑连接件(5)上设置有拉手A(2);在支撑构架A(6)的缺口(9)位置与支撑构架B(10)之间通过旋转连接件(8)铰接有遮蔽板(1),所述的遮蔽板(1)上设置有拉手B(4)并使能遮蔽支撑构架A(6)和支撑构架B(10)一侧形成的间隙;当遮蔽板(1)旋转至拉手A(2)与拉手B(4)相互粘合的位置时,电缆(7)能进入该间隙并卡接在卡槽构架(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0kV配网地电位带电拆搭引线遮蔽用具,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支撑构架A(6)和支撑构架B(10),所述的支撑构架A(6)为两端贯通一侧开有缺口(9)的框架结构,支撑构架A(6)通过连接件(11)与用于安装电缆(7)的卡槽构架(3)一端相连接,卡槽构架(3)的另一端与支撑构架B(10)相连接;所述的支撑构架A(6)和支撑构架B(10)顶部位置通过支撑连接件(5)相连接,支撑连接件(5)上设置有拉手A(2);在支撑构架A(6)的缺口(9)位置与支撑构架B(10)之间通过旋转连接件(8)铰接有遮蔽板(1),所述的遮蔽板(1)上设置有拉手B(4)并使能遮蔽支撑构架A(6)和支撑构架B(10)一侧形成的间隙;当遮蔽板(1)旋转至拉手A(2)与拉手B(4)相互粘合的位置时,电缆(7)能进入该间隙并卡接在卡槽构架(3)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捷华马振宇周立伟卢海权杨晓翔陈超陈晓青李慧峰李明浩沈哲民周兴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东阳市供电有限公司东阳市光明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