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炉筑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655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烘炉筑造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一)、筑炉;(二)、烘炉;(三)、开炉冶炼;(四)、养炉;(五)、出第一炉铁水;(六)、冷炉启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耐火度高,抗渣性能好,高温体积稳定,耐磨耐冲刷以及施工操作简易方便的特点,尤其是使用产生的固体垃圾少的环保特色。

A kind of baking furnac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烘炉筑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耐火材料筑炉
,具体是指一种烘炉筑造工艺。
技术介绍
耐火材料被广泛应用到传统的铸造冶炼行业中的冲天炉,中频炉,中转铁水包等,传统的筑炉工艺较为复杂,施工起来比较麻烦,制作成品含有杂质,同时长期高温后容易开裂,甚至发生分层,影响炉体的使用寿命,亟待一种新的耐火材料筑炉工艺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烘炉筑造工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烘炉筑造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一)、筑炉:筑炉的炉前清理与准备:1)、炉前清理:新炉或旧炉炉前拆除后,均将炉内清除干净,保持整洁,新炉要烘干驱除水分使其干燥,同时,电炉工作场地需保持清洁,以防将杂质带入炉膛内或混入炉衬材料;2)、坩埚制作:用薄铁板制作一个有锥度的坩埚,薄板的厚度由电炉吨位的大小而定,但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以防高温后开裂,因此,坩埚的寿命与耐火材料、筑炉、烘炉工艺以及操作使用管理有很大关系,四大要素环环紧扣,缺一不可,要求坩埚底部6-12公分有一定的弧度,弧度的大小与电炉吨位的大小成正比,并且坩埚一周以及底部光滑,带有气眼,气眼分布均匀,上下距离150mm,左右距离200mm,气眼直径大小3.5mm,坩埚的大小根据电炉的吨位大小而定,石棉布分布均匀;3)、炉衬材料以及筑炉工具的准备:炉衬材料要求包装要完好,防潮湿,防破裂,每一个炉次用量充足,确保炉衬材料的质量,筑炉工具确保使用安全,检查通电是否正常;4)、筑炉、炉底与炉壁的要求:首先确定好炉底的厚度,炉底要求一次性加料,一次性捣打振动,底部分次加料,防止分层,影响炉龄的寿命,炉壁分次加料,分次捣打振动为宜,一次一般加料100mm-150mm,炉底与炉壁捣打振动时要求一层一层的振动均匀,直到振实为止,不能不均匀的振动,一层振动后,再在最上层的表面层划破,再进行加料振动,这样层与层之间就能避免分层现象,依次类推,直到筑好炉壁为止;(二)、烘炉:1)、坩埚内加冶炼材料必须一次性加满,前三炉要求使用低碳、低合金、无锈或少锈的清净炉料,使炉衬不受侵蚀,表面光滑,便于烧结,加料时要求炉壁一周盖好,防止加料将铁屑或杂物掉入未筑好的炉壁内,造成人为的筑炉不成功的损失;2)加热:在加热烘炉前坩埚盖好,防止在烘炉时散发热量,炉口上面烧结不够理想,以及受热不均匀,通电直流电流0-100A一小时、100-200A一小时、300-500A一小时、500-600A五小时,控制在未熔化铁水的熔点之间,这时的直流电压在80-100V之间,保证8小时的烘炉时间,电炉3-10吨的还需延长烘炉时间3-5小时;(三)、开炉冶炼:烘炉8小时后,一开始慢慢逐渐加大电流700-800A十五分钟,850-1000A十五分钟,然后再适当加大一定电流进行冶炼,补充坩埚内的炉料;(四)、养炉:当第一炉铁水冶炼满时,进行养炉烧结,要求铁水在炉中养炉1.5-2小时,用温度枪测量炉中的铁水温度控制在1300-1500度之间,这时稳定好电流和电压,达到养炉的时间最佳;(五)、出第一炉铁水:1)、出炉前准备:出炉前要做好下一炉炉料内的准备工作,要求下一次炉料到位再出炉,炉料小的材料放在上一批次的上面,以便开始加料时执行先加小料后加大料,不能砸坏炉衬的原则;2)、第一次炉体内出铁水,一般分两次最好,第一次出铁水30-50%,然后再加料冶炼,满后再出,但以后每炉铁水必须留底150-200公斤,不要全部出光,这样能加快下一炉次冶炼时间;如果当日不再生产,把铁水全部出光;(六)、冷炉启动:冷炉起动需慢慢逐渐升温2-3小时,电流、电压逐渐加大,加料时,本着先加小料后加大料、小心轻放、不能砸坏炉衬的原则进行作业。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1)中需要并检查线圈是否变形,冷却水路是否畅通,供电电源是否正常。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铁水在炉中养炉时,3-10吨的电炉养炉时间需延长2小时。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具有耐火度高,抗渣性能好,高温体积稳定,耐磨耐冲刷以及施工操作简易方便的特点,尤其是使用产生的固体垃圾少的环保特色。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烘炉筑造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一)、筑炉:筑炉的炉前清理与准备:1)、炉前清理:新炉或旧炉炉前拆除后,均将炉内清除干净,保持整洁,需要并检查线圈是否变形,冷却水路是否畅通,供电电源是否正常,新炉要烘干驱除水分使其干燥,同时,电炉工作场地需保持清洁,以防将杂质带入炉膛内或混入炉衬材料;2)、坩埚制作:用薄铁板制作一个有锥度的坩埚,薄板的厚度由电炉吨位的大小而定,但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以防高温后开裂,因此,坩埚的寿命与耐火材料、筑炉、烘炉工艺以及操作使用管理有很大关系,四大要素环环紧扣,缺一不可,要求坩埚底部6-12公分有一定的弧度,弧度的大小与电炉吨位的大小成正比,并且坩埚一周以及底部光滑,带有气眼,气眼分布均匀,上下距离150mm,左右距离200mm,气眼直径大小3.5mm,坩埚的大小根据电炉的吨位大小而定,石棉布分布均匀;3)、炉衬材料以及筑炉工具的准备:炉衬材料要求包装要完好,防潮湿,防破裂,每一个炉次用量充足,确保炉衬材料的质量,筑炉工具确保使用安全,检查通电是否正常;4)、筑炉、炉底与炉壁的要求:首先确定好炉底的厚度,炉底要求一次性加料,一次性捣打振动,底部分次加料,防止分层,影响炉龄的寿命,炉壁分次加料,分次捣打振动为宜,一次一般加料100mm-150mm,炉底与炉壁捣打振动时要求一层一层的振动均匀,直到振实为止,不能不均匀的振动,一层振动后,再在最上层的表面层划破,再进行加料振动,这样层与层之间就能避免分层现象,依次类推,直到筑好炉壁为止;电炉吨位炉底尺寸(mm)炉壁尺寸(mm)1280-30090-1001.5300-320100-1102320-330110-1203330-3501205350-38013010380-400135注:要求出铁水口的炉壁要比其他周边的炉壁厚1.5mm。(二)、烘炉:1)、坩埚内加冶炼材料必须一次性加满,前三炉要求使用低碳、低合金、无锈或少锈的清净炉料,使炉衬不受侵蚀,表面光滑,便于烧结,加料时要求炉壁一周盖好,防止加料将铁屑或杂物掉入未筑好的炉壁内,造成人为的筑炉不成功的损失;2)加热:在加热烘炉前坩埚盖好,防止在烘炉时散发热量,炉口上面烧结不够理想,以及受热不均匀,通电直流电流0-100A一小时、100-200A一小时、300-500A一小时、500-600A五小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烘炉筑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n(一)、筑炉:筑炉的炉前清理与准备:/n1)、炉前清理:新炉或旧炉炉前拆除后,均将炉内清除干净,新炉要烘干驱除水分使其干燥,同时,电炉工作场地需保持清洁,以防将杂质带入炉膛内或混入炉衬材料;/n2)、坩埚制作:用薄铁板制作一个有锥度的坩埚,要求坩埚底部6-12公分有一定的弧度,弧度的大小与电炉吨位的大小成正比,并且坩埚一周以及底部光滑,带有气眼,气眼分布均匀,上下距离150mm,左右距离200mm,气眼直径大小3.5mm,坩埚的大小根据电炉的吨位大小而定;/n3)、炉衬材料以及筑炉工具的准备:炉衬材料要求包装要完好,防潮湿,防破裂,每一个炉次用量充足,确保炉衬材料的质量,筑炉工具确保使用安全,检查通电是否正常;/n4)、筑炉、炉底与炉壁的要求:首先确定好炉底的厚度,炉底要求一次性加料,一次性捣打振动,底部分次加料,防止分层,影响炉龄的寿命,炉壁分次加料,分次捣打振动为宜,一次一般加料100mm-150mm,炉底与炉壁捣打振动时要求一层一层的振动均匀,直到振实为止,一层振动后,再在最上层的表面层划破,再进行加料振动,依次类推,直到筑好炉壁为止;/n(二)、烘炉:/n1)、坩埚内加冶炼材料必须一次性加满,前三炉要求使用低碳、低合金、无锈或少锈的清净炉料,加料时要求炉壁一周盖好,防止加料将铁屑或杂物掉入未筑好的炉壁内;/n2)加热:在加热烘炉前坩埚盖好,通电直流电流0-100A一小时、100-200A一小时、300-500A一小时、500-600A五小时,控制在未熔化铁水的熔点之间,这时的直流电压在80-100V之间,保证8小时的烘炉时间,电炉3-10吨的还需延长烘炉时间3-5小时;/n(三)、开炉冶炼:烘炉8小时后,一开始慢慢逐渐加大电流700-800A十五分钟,850-1000A十五分钟,然后再适当加大一定电流进行冶炼,补充坩埚内的炉料;/n(四)、养炉:当第一炉铁水冶炼满时,进行养炉烧结,要求铁水在炉中养炉1.5-2小时,用温度枪测量炉中的铁水温度控制在1300-1500度之间,这时稳定好电流和电压;/n(五)、出第一炉铁水:/n1)、出炉前准备:出炉前要做好下一炉炉料内的准备工作,要求下一次炉料到位再出炉,炉料小的材料放在上一批次的上面,以便开始加料时执行先加小料后加大料;/n2)、第一次炉体内出铁水,一般分两次最好,第一次出铁水30-50%,然后再加料冶炼,满后再出,但以后每炉铁水必须留底150-200公斤,不要全部出光,这样能加快下一炉次冶炼时间;如果当日不再生产,把铁水全部出光;/n(六)、冷炉启动:冷炉起动需慢慢逐渐升温2-3小时,电流、电压逐渐加大,加料时,本着先加小料后加大料、小心轻放、不能砸坏炉衬的原则进行作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烘炉筑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一)、筑炉:筑炉的炉前清理与准备:
1)、炉前清理:新炉或旧炉炉前拆除后,均将炉内清除干净,新炉要烘干驱除水分使其干燥,同时,电炉工作场地需保持清洁,以防将杂质带入炉膛内或混入炉衬材料;
2)、坩埚制作:用薄铁板制作一个有锥度的坩埚,要求坩埚底部6-12公分有一定的弧度,弧度的大小与电炉吨位的大小成正比,并且坩埚一周以及底部光滑,带有气眼,气眼分布均匀,上下距离150mm,左右距离200mm,气眼直径大小3.5mm,坩埚的大小根据电炉的吨位大小而定;
3)、炉衬材料以及筑炉工具的准备:炉衬材料要求包装要完好,防潮湿,防破裂,每一个炉次用量充足,确保炉衬材料的质量,筑炉工具确保使用安全,检查通电是否正常;
4)、筑炉、炉底与炉壁的要求:首先确定好炉底的厚度,炉底要求一次性加料,一次性捣打振动,底部分次加料,防止分层,影响炉龄的寿命,炉壁分次加料,分次捣打振动为宜,一次一般加料100mm-150mm,炉底与炉壁捣打振动时要求一层一层的振动均匀,直到振实为止,一层振动后,再在最上层的表面层划破,再进行加料振动,依次类推,直到筑好炉壁为止;
(二)、烘炉:
1)、坩埚内加冶炼材料必须一次性加满,前三炉要求使用低碳、低合金、无锈或少锈的清净炉料,加料时要求炉壁一周盖好,防止加料将铁屑或杂物掉入未筑好的炉壁内;
2)加热:在加热烘炉前坩埚盖好,通电直流电流0-100A一小时、100-200A一小时、300-500A一小时、50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锦林
申请(专利权)人:高邮市吉能耐火材料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