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后开洞加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45257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后开洞加强方法,该方法通过洞口内加设钢套管并采用结构胶粘剂粘接套管和洞壁,使得后加钢套管与混凝土梁共同发挥承载作用,利用钢套管的高强度弥补后开洞口对梁承载力的削弱。方法采取的套管长短分段、螺纹连接以及端部封板措施,保证了本方法的有效实施。

A method of opening behind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for strengthe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后开洞加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加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后开洞加强方法。
技术介绍
在钢筋混凝土房屋建造或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使用功能需要局部改变的情况,一旦使用功能变化,作为功能保证的房屋设备管线就需要重新布置。设备管线一般在室内吊顶高度内布置以便不影响室内空间使用净高,管线布置一旦调整,经常会与房屋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楼面梁在高度上相碰,由此,往往需要在已有的楼面梁上开孔以穿越管线。然而,作为主体结构主要构件的钢筋混凝土楼面梁,起着竖向承重和抵抗侧向地震、风荷载的作用,在已有钢筋混凝土梁上直接开孔,将明显削弱梁本身的承载能力,影响到房屋整体安全。与钢筋混凝土梁施工时预留洞口并采取相应加强措施不同,后开洞口欠缺有效措施弥补开洞对梁承载力的不利影响,工程上一般采取的梁外表面粘贴高强纤维材料或者钢板的做法,施工复杂,并且影响观感,容易给使用者留下加固结构有缺陷的不良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后开洞加强方法,通过后加钢套管有效发挥加强作用,弥补后开洞口对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后开洞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nS1:按要求钻出管线穿越梁用的圆洞,清理洞口及梁侧面粉刷面层;/nS2:根据梁宽度及洞口直径,确定加强用钢套管的尺寸,其中所述的钢套管管身外径为洞口直径减4~6mm,管壁厚度根据开洞前后梁截面等强的原则结合钢套管常用规格综合确定;所述的钢套管沿开洞方向分为长短两段,且两段外端均设有封头板,所述的封头板上设置若干个凹槽卡口,用于旋转所述的钢套管;所述的钢套管长段和短段相接处通过设置内、外螺纹相互连接,钢套管长段采用外螺纹,钢套管短段为内螺纹;/nS3:所述的钢套管安装前,在所开洞口侧壁刷涂结构胶粘剂,同时在所述的钢套管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后开洞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按要求钻出管线穿越梁用的圆洞,清理洞口及梁侧面粉刷面层;
S2:根据梁宽度及洞口直径,确定加强用钢套管的尺寸,其中所述的钢套管管身外径为洞口直径减4~6mm,管壁厚度根据开洞前后梁截面等强的原则结合钢套管常用规格综合确定;所述的钢套管沿开洞方向分为长短两段,且两段外端均设有封头板,所述的封头板上设置若干个凹槽卡口,用于旋转所述的钢套管;所述的钢套管长段和短段相接处通过设置内、外螺纹相互连接,钢套管长段采用外螺纹,钢套管短段为内螺纹;
S3:所述的钢套管安装前,在所开洞口侧壁刷涂结构胶粘剂,同时在所述的钢套管的长、短段外表面也刷涂结构胶粘剂,所述的结构胶粘剂的厚度以填满钢套管外壁和洞壁之间空隙为准;所述的结构胶粘剂为具备高于混凝土强度的承载性能以及缓凝功能的结构胶粘剂;
S4:先将涂好结构胶粘剂所述的钢套管的长段伸入洞口内直至封头板压紧梁侧混凝土面,再在洞口另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达敏方巽科卢哲刚汪光满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