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起重机钢结构基础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451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起重机钢结构基础及其施工方法,屋面起重机钢结构基础主要由型号为356×406×340kg/m的H型钢、550×610×30mm厚的钢板、φ36mm的高强度螺栓(8.8级)、480×610×30mm厚的钢板、t=20mm厚的加劲板、t=30mm厚的钢板、150×200×20mm厚的加劲板组成,钢结构基础通过φ36mm的高强度螺栓与混凝土结构梁连接牢靠。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拆除内爬动臂式塔吊成本费用高、施工周期长等缺点,根据塔吊构配件的重量,选用合适的屋面起重机拆除内爬动臂式塔吊,屋面起重机基础采用钢结构基础,具有安拆方便、施工速度快、安全可靠,有利于缩短基础施工工期,提高塔吊拆除速度。钢结构基础均为钢构件,材料可以循环使用,节约施工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A steel structure foundation of roof cran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起重机钢结构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屋面起重机钢结构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施工中垂直运输主要依靠塔吊,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施工现场场地越来越狭小,若采用固定支腿式平臂塔吊,标准节较多,一次性投入较大,且拆除难度大,且固定支腿式塔吊通常布置在建筑外围,通过塔吊扶墙与结构相连,影响外墙抹灰、玻璃幕墙装饰装修。采用内爬动臂式塔吊可以有效的克服上述缺点,吊装重量及范围均有明显的优势,避免与邻近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发生碰撞所造成的安全隐患。但是内爬动臂式塔吊通常设置在建筑物内,随着主体结构的施工进行爬升。特别针对高层、超高层,后期塔吊拆除难度大。有些单位采用大型吊车做为拆除设备,费用较高,拆除周期较长,且由于施工场地的限制,往往大型吊车都无法布置。有些单位采用屋面起重机,屋面起重机基础为通常混凝土基础,需要额外增加基础梁,不利于缩短工期,经济效益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拆除内爬动臂式塔吊成本费用高、施工周期长等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屋面起重机钢结构基础及其施工方法根据塔吊构配件的重量,选用合适的屋面起重机拆除内爬动臂式塔吊,屋面起重机基础采用钢结构基础,具有安拆方便、施工速度快、安全可靠,有利于缩短基础施工工期,提高塔吊拆除速度。钢结构基础均为钢构件,材料可以循环使用,节约施工成本,经济效益显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屋面起重机钢结构基础,包括H型钢、第一钢板、高强度螺栓、第二钢板、第一加劲板、第三钢板、第二加劲板,所述H型钢通过高强度螺栓与第一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板与第一加劲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三钢板与第二加劲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二钢板位于H型钢上方,所述第三钢板位于第二钢板上方。优选的,所述H型钢型号为356×406×340kg/m的H型钢,所述第一钢板为550×610×30mm厚的钢板,所述第二钢板为480×610×30mm厚的钢板,所述第三钢板为t=30mm厚的钢板,所述第一加劲板t=20mm厚的加劲板,所述第二加劲板为150×200×20mm厚的加劲板。优选的,所述高强度螺栓为8.8级φ36mm的高强度螺栓一种屋面起重机钢结构基础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屋面平台板混凝土浇筑之前,根据屋面起重机定位图,测量放线确定φ36mm的高强度螺栓孔洞位置,预埋PVC套管,浇筑平台混凝土;B.待平台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平台模板,安装第一钢板及高强度螺栓,与混凝土结构梁连接牢固;C.根据屋面起重机底座尺寸,确定第二钢板的位置,在第二钢板焊接第三钢板及第一加劲板;D.将屋面起重机底座吊至屋面起重机钢结构基础上,通过其配套的螺栓连接到钢结构基础上,组装屋面起重机其他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面起重机钢结构基础及其施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克服了拆除内爬动臂式塔吊成本费用高、施工周期长等缺点,根据塔吊构配件的重量,选用合适的屋面起重机拆除内爬动臂式塔吊,屋面起重机基础采用钢结构基础,具有安拆方便、施工速度快、安全可靠,有利于缩短基础施工工期,提高塔吊拆除速度。钢结构基础均为钢构件,材料可以循环使用,节约施工成本,经济效益显著。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节点图A。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节点图B。图中:1、H型钢,2、第一钢板,3、高强度螺栓,4、第二钢板,5、第一加劲板,6、第三钢板,7、第二加劲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一种屋面起重机钢结构基础,包括H型钢1、第一钢板2、高强度螺栓3、第二钢板4、第一加劲板5、第三钢板6、第二加劲板7,所述H型钢1通过高强度螺栓3与第一钢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板4与第一加劲板5焊接固定,所述第三钢板6与第二加劲板7焊接固定,所述第二钢板4位于H型钢1上方,所述第三钢板6位于第二钢板4上方,所述H型钢型号为356×406×340kg/m的H型钢,所述第一钢板为550×610×30mm厚的钢板,所述第二钢板为480×610×30mm厚的钢板,所述第三钢板为t=30mm厚的钢板,所述第一加劲板t=20mm厚的加劲板,所述第二加劲板为150×200×20mm厚的加劲板;所述高强度螺栓为8.8级φ36mm的高强度螺栓一种屋面起重机钢结构基础的施工方法如下:A.屋面平台板混凝土浇筑之前,根据屋面起重机定位图,测量放线确定φ36mm的高强度螺栓3孔洞位置,预埋PVC套管,浇筑平台混凝土;B.待平台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平台模板,安装第一钢板2及高强度螺栓3,与混凝土结构梁连接牢固;C.根据屋面起重机底座尺寸,确定第二钢板4的位置,在第二钢板4焊接第三钢板及第一加劲板7;D.将屋面起重机底座吊至屋面起重机钢结构基础上,通过其配套的螺栓连接到钢结构基础上,组装屋面起重机其他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起重机钢结构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H型钢(1)、第一钢板(2)、高强度螺栓(3)、第二钢板(4)、第一加劲板(5)、第三钢板(6)、第二加劲板(7),所述H型钢(1)通过高强度螺栓(3)与第一钢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板(4)与第一加劲板(5)焊接固定,所述第三钢板(6)与第二加劲板(7)焊接固定,所述第二钢板(4)位于H型钢(1)上方,所述第三钢板(6)位于第二钢板(4)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起重机钢结构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H型钢(1)、第一钢板(2)、高强度螺栓(3)、第二钢板(4)、第一加劲板(5)、第三钢板(6)、第二加劲板(7),所述H型钢(1)通过高强度螺栓(3)与第一钢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板(4)与第一加劲板(5)焊接固定,所述第三钢板(6)与第二加劲板(7)焊接固定,所述第二钢板(4)位于H型钢(1)上方,所述第三钢板(6)位于第二钢板(4)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起重机钢结构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钢型号为356×406×340kg/m的H型钢,所述第一钢板为550×610×30mm厚的钢板,所述第二钢板为480×610×30mm厚的钢板,所述第三钢板为t=30mm厚的钢板,所述第一加劲板t=20mm厚的加劲板,所述第二加劲板为150×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兵王伟李吉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