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设置的市政综合杆与浅埋型综合管沟合建基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495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约化设置的市政综合杆与浅埋型综合管沟合建基础结构,包括综合管沟本体,所述综合管沟本体由综合管沟的顶壁、综合管沟的侧壁、综合管沟的底壁组成,所述综合管沟本体位于地面下,所述综合管沟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综合管沟垫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综合杆的地下部分与入地后浅埋设置的缆线管沟壁结合设置,利用综合管沟本体的基础结构,能明显减少综合杆的地下部分基础尺寸,另减少了综合杆的地下部分基础、缆线管沟分离设置对道路地下空间的分隔和对地下其他设施的影响,地下空间得到集约高效利用;且通过二者结合设置,增加了综合杆的基础强度和综合管沟本体的节点强度,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The foundation structure of municipal comprehensive pole and shallow buried comprehensive pipe ditch with intensive set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约化设置的市政综合杆与浅埋型综合管沟合建基础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设施建设
,尤其涉及一种集约化设置的市政综合杆与浅埋型综合管沟合建基础结构。
技术介绍
采用“架空线入地”与“市政合杆、合箱”等措施,可以有效整合道路上蜘蛛网般的架空线、交通设施杆件、市政设施杆件,解决其在人行道空间区域杂乱无序设置的问题,是城市精细化管理与人性化街道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路灯杆、交通信号杆、监控等市政设施“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和多头合一”要求对路灯杆、信号杆、市政箱体、配套管线、电力和监控设施等进行集约化设置,实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合并设置之后的杆件成为“市政综合杆”。由于搭载设施的增加,综合杆件结构比常规的路灯杆强度要求高,综合杆件地下基础一般要求埋设深度不小于700mm,结构基础尺寸不小于500mm(长)*500m(宽)*1000mm(深)。现状建成区内的道路人行道区域(含行道树)综合宽度多为3-5m,若按常规布置,其宽度往往不足以容纳综合杆件基础以及架空线入地后电力、通信与原有给水等管线或综合管沟的敷设。为此,架空线入地敷设、市政综合杆基础与人行道有限的地下空间之间产生较大矛盾,其推广应用受到较大困扰。本
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解决架空线入地敷设、市政综合杆基础与人行道有限的地下空间之间产生较大矛盾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约化设置的市政综合杆与浅埋型综合管沟合建基础结构,包括综合管沟本体,所述综合管沟本体由综合管沟的顶壁、综合管沟的侧壁、综合管沟的底壁组成,所述综合管沟本体位于地面下,所述综合管沟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综合管沟垫层,所述综合管沟本体上设置有综合杆的地下部分,所述综合管沟的侧壁内设置有壁柱,所述综合杆的地下部分的基础与所述壁柱合并设置。优选的,所述综合管沟本体内增设有给水管线和中水管线。优选的,所述综合管沟的侧壁设置有缆线管沟,所述缆线管沟分离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由于上述结构设计,通过将综合杆的地下部分与入地后浅埋设置的缆线管沟壁结合设置,利用综合管沟本体的基础结构,能明显减少综合杆的地下部分基础尺寸,另减少了综合杆的地下部分基础、缆线管沟分离设置对道路地下空间的分隔和对地下其他设施的影响,地下空间得到集约高效利用;且通过二者结合设置,增加了综合杆的基础强度和综合管沟本体的节点强度,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综合管沟标准段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综合管沟与综合杆合并设置段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综合管沟平面图。图中:1地面、2综合管沟的顶壁、3综合管沟的侧壁、4综合管沟的底壁、5综合管沟垫层、6综合杆的地下部分、7壁柱、8给水管线、9中水管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一种集约化设置的市政综合杆与浅埋型综合管沟合建基础结构,包括综合管沟本体,综合管沟本体由综合管沟的顶壁2、综合管沟的侧壁3、综合管沟的底壁4组成,综合管沟本体位于地面1下,综合管沟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综合管沟垫层5,综合管沟本体上设置有综合杆的地下部分6,综合管沟的侧壁3内设置有壁柱7,综合杆的地下部分6的基础与壁柱7合并设置,综合管沟本体内增设有给水管线8和中水管线9,综合管沟的侧壁3上设置有缆线管沟,缆线管沟分离设置。具体的,地面1(指人行道标高的地面),某城市道路人行道宽度为4m,其综合杆的地下部分6基础与浅埋型缆线综合管沟本体进行了结合设置,主要占用了人行道下方宽度为3m的空间。其中,综合杆尺寸为直径24mm的柱体,综合杆的地下部分6与综合管沟本体覆土深度一致,均为700mm;综合管沟的顶壁2厚度为25mm、综合管沟的侧壁3宽度为2200mm,标准段综合管沟的侧壁3厚度为25mm、高度为2450mm,综合管沟的4底壁厚度为30mm、宽度为2700mm,综合管沟的底壁4下方的综合管沟垫层5为厚度为20mm、宽度为2700mm的C20素砼垫层;与综合杆的地下部分6合并设置的壁柱7界面尺寸为550mm*550mm,深度与综合管沟的侧壁3保持一致。具体的,利用综合管沟本体基础与综合杆的地下部分6的结合设置,并在传统缆线管沟基础上结合综合管廊的多类型管线综合敷设特点,增设给水、中水管线,升级形成第二代综合型浅埋管沟;利于增加管沟内的敷设管线,并减小市政综合杆结构基础宽度,用于解决在有限的人行道区域内实施市政综合杆与架空线入地工程,解决管线敷设难问题,同时提高管线安全运营管理。具体的,综合管沟本体指采用浅埋沟道形式建设,设有可开启盖板,可以开启进入综合管沟本体进行管线的维护管理,但其埋深、结构尺寸、空间要求、设施等低于综合管廊要求,仅用于容纳电力电缆、通信电缆与给水、中水管的新型管沟。浅埋型综合管沟因埋设深度浅,结构基础简单、且施工便捷快速、对邻近已建建筑基础影响小,比常规综合管廊建设与维护成本低50%以上,因此容易推广建设。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约化设置的市政综合杆与浅埋型综合管沟合建基础结构,包括综合管沟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沟本体由综合管沟的顶壁(2)、综合管沟的侧壁(3)、综合管沟的底壁(4)组成,所述综合管沟本体位于地面(1)下,所述综合管沟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综合管沟垫层(5),所述综合管沟本体上设置有综合杆的地下部分(6),所述综合管沟的侧壁(3)内设置有壁柱(7),所述综合杆的地下部分(6)的基础与所述壁柱(7)合并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约化设置的市政综合杆与浅埋型综合管沟合建基础结构,包括综合管沟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沟本体由综合管沟的顶壁(2)、综合管沟的侧壁(3)、综合管沟的底壁(4)组成,所述综合管沟本体位于地面(1)下,所述综合管沟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综合管沟垫层(5),所述综合管沟本体上设置有综合杆的地下部分(6),所述综合管沟的侧壁(3)内设置有壁柱(7),所述综合杆的地下部分(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雷洪蒋应红关士托张宸张达石彭庆艳何静崔海婕殷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