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追溯二维码标识的全生物100%降解垃圾袋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4346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可追溯二维码标识的全生物100%降解垃圾袋及制备方法。具有可追溯二维码标识的全生物100%降解垃圾袋包括袋体和印刷在袋体上的二维码标识,所述袋体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6‑10%聚乳酸、60‑91%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和3‑30%改性淀粉;所述二维码标识由大豆油墨喷涂、固化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具有二维码标识的全生物100%降解垃圾袋具有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安全环保,二维码标识和垃圾袋均能100%全降解,且二维码的附着度高且不易褪色,可追溯性强的优点。

100% biodegradable garbage bag with traceable QR cod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可追溯二维码标识的全生物100%降解垃圾袋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袋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可追溯二维码标识的全生物100%全降解垃圾袋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生活垃圾处于混乱收集状态,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肆虐,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为提高全民的环保意思,国家大力倡导市民对垃圾自觉进行分类,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通过市民用塑料袋将垃圾分类,可减轻垃圾回收员的负担。然而,目前人们普遍使用不可降解的垃圾袋装垃圾,给垃圾的回收利用和分类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也给垃圾填埋和焚烧带来新的问题。因此,我国呼吁市民使用可降解的垃圾袋装垃圾,减少环境污染,以方便回收垃圾的工作人员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分类垃圾,全面提高我们生活环境的质量。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910530900.X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可降解束口垃圾袋的制备方法,可降解束口垃圾袋包括袋体和束口线,所述袋体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马铃薯淀粉4-6份、玉米淀粉3-4份、地瓜淀粉3-4份、聚乙烯30-50份、聚乙烯醇20-30份、聚乙二醇12-15份、氧化聚乙烯蜡15-20份、丙烯酸5-8份、过氧化苯甲酰5-8份、羟乙基纤维素3-5份、硬脂酸钙1-3份、氧化铁1-5份、明胶8-12份、甘油5-10份、尿素3-5份。但是为了垃圾袋的溯源管理,出现一种具有二维码标识的垃圾袋,在垃圾袋上印上二维码,每一卷垃圾袋中的每个袋子的二维码均不同,实现一袋一码。扫码垃圾袋在分发之前,要求用户需通过扫码的方式将用户的个人信息与对应垃圾袋上的二维码绑定,使得该垃圾袋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具有可追溯性,对垃圾袋的使用达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垃圾分类劝导员就可通过垃圾袋上的二维码知道使用人的相关信息,并善意提醒未分类投放的居民,确保大家正确分类投放垃圾。传统用于印刷的油墨含有着色剂、连接料和添加剂等成分,大多是不可降解的有机成分,连接料由树脂、植物油、矿物油(投料配比为:40%,20%,40%)在200-300度的高温条件下混合数小时而得,它占油墨重量50-70%,是油墨的主要成分;矿物油是石油馏分,它和合成树脂均难降解,是目前油墨对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因此,研发一种具有二维码标识,且能100%全降解,对环境无污染,安全环保的垃圾袋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追溯二维码标识的全生物100%降解垃圾袋,其具有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安全环保,二维码标识和垃圾袋均能100%全降解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追溯二维码标识的全生物100%降解垃圾袋的制备方法,其具有制作简单,易于操作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可追溯二维码标识的全生物100%降解垃圾袋,包括袋体和印刷在袋体上的二维码标识,所述袋体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6-10%聚乳酸、60-91%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和3-30%改性淀粉;所述二维码标识由大豆油墨喷涂、固化制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作为垃圾袋的主要基材,其是全生物降解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将聚乳酸、改性淀粉与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混合,并合理控制三者的用量,聚乳酸具有较强的力学强度,良好的加工性能以及突出的生物相容性,但其韧性差,脆性较大,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能克服聚乳酸韧性差的缺点,使垃圾袋的韧性大,拉伸强度强,称重能力大,不易撕裂,改性淀粉在各类环境下均能完全降解,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掺入改性淀粉,能克服改性淀粉吸湿、脆性和难以塑化的缺点,从而提升垃圾袋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使用大豆油墨在袋体上喷涂二维码标识,大豆油墨无挥发性物质,大豆油墨中的原料大豆油可持续再生,而且能实现生物降解,能减少不可再生石油的消耗,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印刷在可降解的垃圾袋上,能实现整个垃圾袋快速降解,降低对环境污染,安全环保,且每一卷垃圾袋上的二维码标识均不同,实现一袋一码的效果,在垃圾袋分发之前,用户通过扫描的方式将个人信息与二维码绑定,在后期进行垃圾分类时,使得垃圾袋具有可追溯性,能对垃圾袋的使用起到监督管理作用。进一步地,所述袋体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7-9%聚乳酸、76-80%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和13-25%改性淀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袋体中各类原料的用量更加精确,使制得的全生物100%全降解垃圾袋的力学性能更好,称重力更强,降解速度较快。进一步地,所述大豆油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0-15份颜料、20-30份松香改性酚醛树脂、10-15份环氧大豆油、8-16份改性丙烯酸甲酯乳液、2-5份白峰蜡、8-12份填料、0.1-0.3份硅油、0.6-0.8份木质素磺酸钠、0.5-0.7份抗氧剂1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大豆油墨的干燥速度较慢,在印刷时容易出现油墨未干导致的二维码被污染等现象,且固化后的大豆油墨易褪色,在后续垃圾劝导员需要扫描二维码了解使用者的信息,若二维码褪色后,则难以扫描出用户信息,使用环氧大豆油、改性丙烯酸甲酯乳液和松香改性酚醛树脂作为连接料,因环氧大豆油中不含芳香族多环碳氢化物等有机挥发的有害物质,改性丙烯酸甲酯乳液能增强大豆油墨的附着牢度,加快油墨干燥,缩短油墨的干燥时间,硅油作为消泡剂能抑制和消除气泡,提高油墨的传递性能,木质素磺酸钠作为分散剂能提升填料等物质在油墨中的分散度,使油墨稳定性好。进一步地,所述填料由质量比为1:0.5-0.9:0.3-0.5的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和碳酸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二氧化钛具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和分散性,减少二氧化钛的团聚现象,有利于与袋体的界面结合,在固化时,能与代替牢固结合,能提高油墨的附着牢度,使油墨不易褪色;壳聚糖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等有点,壳聚糖能提高油墨在袋体上的粘附力,防止其褪色。进一步地,所述大豆油墨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松香改性酚醛树脂、环氧大豆油和改性丙烯酸甲酯乳液加热至200-300℃,搅拌0.5-2h,加入抗氧剂1010、硅油和填料,搅拌并降温至50-60℃,静置2-3h,在30-40℃下固化4-5h;(2)将步骤(1)所得物与颜料、白峰蜡和木质素磺酸钠混合,搅拌分散40-60min,混合均匀后研磨至粒径为10-15μm,制得大豆油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料进行混合,加入抗氧剂1010、硅油和填料,使填料混合均匀,且不产生气泡,再加入白峰蜡等,使制得的大豆油墨混合均匀,色泽艳丽,不易褪色,固化速度快。进一步地,所述改性淀粉为木薯醚化淀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薯醚化淀粉具有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可追溯二维码标识的全生物100%降解垃圾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和印刷在袋体上的二维码标识,所述袋体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6-10%聚乳酸、60-91%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和3-30%改性淀粉;/n所述二维码标识由大豆油墨喷涂、固化制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可追溯二维码标识的全生物100%降解垃圾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和印刷在袋体上的二维码标识,所述袋体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6-10%聚乳酸、60-91%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和3-30%改性淀粉;
所述二维码标识由大豆油墨喷涂、固化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追溯二维码标识的全生物100%降解垃圾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7-9%聚乳酸、76-80%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和13-25%改性淀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追溯二维码标识的全生物100%降解垃圾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油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0-15份颜料、20-30份松香改性酚醛树脂、10-15份环氧大豆油、8-16份改性丙烯酸甲酯乳液、2-5份白峰蜡、8-12份填料、0.1-0.3份硅油、0.6-0.8份木质素磺酸钠、0.5-0.7份抗氧剂10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可追溯二维码标识的全生物100%降解垃圾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由质量比为1:0.5-0.9:0.3-0.5的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和碳酸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可追溯二维码标识的全生物100%降解垃圾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油墨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松香改性酚醛树脂、环氧大豆油和改性丙烯酸甲酯乳液加热至200-300℃,搅拌0.5-2h,加入抗氧剂1010、硅油和填料,搅拌并降温至50-60℃,静置2-3h,在30-40℃下固化4-5h;
(2)将步骤(1)所得物与颜料、白峰蜡和木质素磺酸钠混合,搅拌分散40-60min,混合均匀后研磨至粒径为10-15μm,制得大豆油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追溯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双利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周氏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