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塑性丙烯酸酯TPV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339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塑性丙烯酸酯TPV材料,该TPV材料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丙烯酸酯橡胶20~65份;极性热塑性弹性体10~50份;硫化体系1~3份;增塑体系10~30份;填充体系10~30份;防老体系0.5~1份;热稳定体系2~6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塑性丙烯酸酯TPV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油、耐温以及耐水性能,并且可以注塑、挤出、吹塑等热塑工艺生产,可用于各类耐油的密封、管道以及耐油电缆的制造。

A thermoplastic acrylate TPV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塑性丙烯酸酯TPV材料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热塑性丙烯酸酯TPV材料。
技术介绍
热塑性动态硫化橡胶TPV是以橡胶相分散于塑料相,动态硫化后形成的橡塑合金。TPV兼具传统橡胶和塑料的特征,使用时是橡胶态,加工时是塑料态,大大减小了橡胶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和能耗,充分满足了低能耗加工、可重复加工的环保要求。丙烯酸酯橡胶是以丙烯酸酯为主单体经共聚而得的弹性体,其主链为饱和碳链,侧基为极性酯基。由于特殊结构赋予其许多优异的特点,如耐热、耐老化、耐油、耐臭氧、抗紫外线等,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优于氟橡胶和硅橡胶,其耐热、耐老化性和耐油性优于丁腈橡胶,广泛应用于各种高温、耐油环境中,成为近年来汽车工业着重开发推广的一种密封材料,特别是用于汽车的耐高温油封、曲轴、阀杆、汽缸垫、液压输油管等。传统TPV大多采用丙烯酸酯橡胶EPDM与聚烯烃树脂PP和PE制成,这类聚烯烃TPV与油脂类化学品接触后会发生溶胀甚至溶解,导致物理性能严重劣化。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热塑性丙烯酸酯TPV材料,利用丙烯酸酯橡胶与极性热塑性弹性体共混、动态硫化制得的TPV材料可以填补市场对耐油、耐温、耐潮的热塑性弹性体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橡胶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塑性丙烯酸酯TPV材料,解决了现有耐油橡胶无法热塑性加工,现有TPV耐油性不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丙烯酸酯橡胶20~65份;极性热塑性弹性体10~50份;硫化体系1~3份;增塑体系10~30份;填充体系10~30份;防老体系0.5~1份;热稳定体系2~6份。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一种热塑性丙烯酸酯TPV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丙烯酸酯橡胶30~60份;极性热塑性弹性体15~40份;硫化体系1~3份;增塑体系10~30份;填充体系10~30份;防老体系0.5~1份;热稳定体系2~6份。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热塑性丙烯酸酯TPV材料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丙烯酸酯橡胶40~50份;极性热塑性弹性体20~40份;硫化体系1~3份;增塑体系10~30份;填充体系10~30份;防老体系0.5~1份;热稳定体系2~6份。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丙烯酸酯橡胶优选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门尼粘度(ML100℃1+4)30~60。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极性热塑性弹性体选自尼龙弹性体PA11、PA12、PA1010、聚醚酯弹性体TPEE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硫化体系选自: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过氧化双(2,4-二氯苯甲酰)、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1,1-双(叔丁基过氧基)3,3,5-三甲基环已烷、正丁基-4,4-二(叔丁基过氧化)戊酸酯、N,N'-双肉桂醛缩-1,6-己二胺、4,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三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三聚氰酸三烯丙酯、N,N,-间苯撑双马来酸亚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1,3,5-三巯基-2,4,6-均三嗪、HMDC、1,2-聚丁二烯、甲基丙烯酸锌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增塑体系选自:偏苯三酸三辛酯、偏苯三酸三烷基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乙二酸二(丁氧基乙氧基乙)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甲苯二苯酯、磷酸二苯一辛酯、磷酸二苯基-2-乙基己酯、磷酸三辛酯、磷酸三丁氧乙酯、磷酸二苯基异癸酯中至少一种。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填充体系选自:炭黑、白炭黑、活性碳酸钙、滑石粉、陶土中至少一种,优选炭黑与白炭黑。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防老体系选自:2-硫醇基苯并咪唑、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4.4’-双(α.α-二甲基苄基)二苯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中至少一种,优选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与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按照1:1或1:2并用。。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热稳定体系选自:氧化锌、氧化镁中至少一种,优选氧化锌。(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塑性丙烯酸酯TPV材料材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热塑性丙烯酸酯TPV材料材料,克服了传统TPV材料耐油性不足与传统耐油橡胶无法热塑性加工的缺点,拓展了TPV材料的应用范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塑性丙烯酸酯TPV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乙烯-丙烯酸酯橡胶40份、PA1220份、N,N'-双肉桂醛缩-1,6-己二胺0.6份、偏苯三酸三辛酯10份、白炭黑20份、甲基丙烯酸锌8份、氧化锌1份、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0.2份、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0.2份、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0.2份。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塑性丙烯酸酯TPV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乙烯-丙烯酸酯橡胶45份、TPEE20份、HMDC0.6份、磷酸三丁氧乙酯5份、白炭黑20份、甲基丙烯酸锌8份、氧化锌1份、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0.2份、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0.2份、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0.2份。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塑性丙烯酸酯TPV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乙烯-丙烯酸酯橡胶50份、TPEE25份、1,3,5-三巯基-2,4,6-均三嗪0.6份、乙二酸二(丁氧基乙氧基乙)酯5份、炭黑12份、甲基丙烯酸锌6份、氧化锌1份、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0.2份、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0.2份、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0.2份。实施例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塑性丙烯酸酯TPV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乙烯-丙烯酸酯橡胶60份、TPEE33份、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1.2份、4,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0.6份、甲基丙烯酸锌5份、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0.2份、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0.2份、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0.2份。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在制备热塑性丙烯酸酯TPV材料之前均先将极性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放入干燥箱中,在100℃~120℃下干燥4h~8h,使其吸水率≤300ppm。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塑性丙烯酸酯TPV材料,其特征在于:该TPV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n丙烯酸酯橡胶 20~65 份;/n极性热塑性弹性体 10~50份 ;/n硫化体系 1~3份;/n增塑体系 10~30份;/n填充体系 10~30份;/n防老体系 0.5~1份;/n热稳定体系 2~6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塑性丙烯酸酯TPV材料,其特征在于:该TPV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丙烯酸酯橡胶20~65份;
极性热塑性弹性体10~50份;
硫化体系1~3份;
增塑体系10~30份;
填充体系10~30份;
防老体系0.5~1份;
热稳定体系2~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塑性丙烯酸酯TPV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丙烯酸酯橡胶选自聚丙烯酸酯橡胶(ACM)和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优选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塑性丙烯酸酯TPV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热塑性弹性体选自尼龙弹性体PA11、PA12、PA1010、聚醚酯弹性体TPEE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塑性丙烯酸酯TPV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体系选自: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过氧化双(2,4-二氯苯甲酰)、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1,1-双(叔丁基过氧基)3,3,5-三甲基环已烷、正丁基-4,4-二(叔丁基过氧化)戊酸酯、N,N'-双肉桂醛缩-1,6-己二胺、三聚硫氰酸、4,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三烯丙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林格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