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小灵专利>正文

一种虹吸反冲生物过滤膜表面分解处理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251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虹吸反冲生物过滤膜表面分解处理塔,其结构包括托附底座、侧撑板、观察窗,侧撑板焊接于托附底座上表面,由注入层往内注入,会被间歇安装的垂流柱给隔开导入口,顺着垂流柱之间的间隙导入,对外膨软层进行冲击压迫,由内向芯最先顶住水的冲力,往内进行释放挤压,让压顶杆承受住挤压的力,往下摆动,受到外界力在一定方向进行挤压,让废水能够顺利的往下流动,当冲托囊被冲力摆动时,带动重垂块往内空格内部进行摆动,能够改变整体的重心,把废水释放至生物过滤膜上,当虹吸反冲输入的废水有所冲力时,会先经过一层缓冲废水在导入生物过滤膜上,使其表面上的分解物质不会被冲击掉,甚至堆积堵塞。

A siphon backwash biofilter membrane surface decomposition treatment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虹吸反冲生物过滤膜表面分解处理塔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过滤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虹吸反冲生物过滤膜表面分解处理塔。
技术介绍
生活中的污水没有工业废水这么多杂质生物需要分解过滤处理,便可通过生物膜法进行处理,由虹吸反冲的方式,将生活废水吸入生物过滤塔内,通过生物膜对其进行过滤分解。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虹吸反冲生物过滤塔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由于虹吸反冲的输送方式存在一定的冲力,其生物膜为了更好的处理废水里的生物,其粘附着些许分解的物质,在其废水长时间的冲击时,不仅会把分解物质冲至侧方,且容易形成生物堆积将其分解孔堵住。因此需要提出一种虹吸反冲生物过滤膜表面分解处理塔。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由于虹吸反冲的输送方式存在一定的冲力,其生物膜为了更好的处理废水里的生物,其粘附着些许分解的物质,在其废水长时间的冲击时,不仅会把分解物质冲至侧方,且容易形成生物堆积将其分解孔堵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虹吸反冲生物过滤膜表面分解处理塔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其结构包括托附底座、侧撑板、观察窗、生物过滤盖、虹吸反冲桶。所述侧撑板焊接于托附底座上表面,所述托附底座上表面安装有虹吸反冲桶,所述观察窗与虹吸反冲桶间隙配合,所述虹吸反冲桶远离托附底座的一端与生物过滤盖相连接。所述生物过滤盖包括生物过滤膜、侧托块、延板、注入层、垂流柱,所述生物过滤膜左右两侧安装有侧托块,所述侧托块上表面焊接有延板,所述垂流柱与注入层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垂流柱包括助向头、缓流球、顶钩、中隔块、托体,所述助向头与托体相连接,所述托体外表面安装有缓流球,所述中隔块嵌入于托体内部,所述托体远离助向头的一端与顶钩相连接,所述缓流球设有十二个且六个为一组,所述助向头设有两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流球包括外兜层、冲弯角、冲托囊,所述冲托囊安装于外兜层内部,所述冲托囊外表面贴合有冲弯角,所述冲弯角设有七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助向头包括单向冲角、摆向条、流助托、隔层,所述单向冲角与隔层相连接,所述摆向条嵌入于单向冲角内部,所述流助托贴合于隔层外表面,所述流助托设有两个,所述摆向条为球体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托囊包括顶压胶体、内向芯、压囊口、外膨软层、压顶杆,所述压顶杆抵在顶压胶体外表面,所述内向芯嵌入于外膨软层内部,所述外膨软层内部安装有压囊口,所述压顶杆设有两个,所述压囊口为椭圆形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助托包括展角、绷弧条、外护层、重垂块、内空格,所述展角与外护层相连接,所述外护层嵌入于绷弧条内部,所述重垂块贴合于外护层外表面,所述重垂块设于内空格内部,所述重垂块设有四个,所述绷弧条为椭圆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注入层往内注入,会被间歇安装的垂流柱给隔开导入口,顺着垂流柱之间的间隙导入,对外膨软层进行冲击压迫,由内向芯最先顶住水的冲力,往内进行释放挤压,让压顶杆承受住挤压的力,往下摆动,受到外界力在一定方向进行挤压,让废水能够顺利的往下流动,当冲托囊被冲力摆动时,由外侧的冲弯角对其起到防护与缓冲的作用,对衔接部位形变时,起到防护与限制的作用,使其内部的绷弧条产生弯曲的现象,带动重垂块往内空格内部进行摆动,能够改变整体的重心,带动衔接部位产生形变,承载到一定重力时,会对单向冲角进行挤压,让摆向条展开,把废水释放至生物过滤膜上,当虹吸反冲输入的废水有所冲力时,会先经过一层缓冲废水在导入生物过滤膜上,使其表面上的分解物质不会被冲击掉,甚至堆积堵塞。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虹吸反冲生物过滤膜表面分解处理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生物过滤盖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垂流柱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缓流球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助向头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冲托囊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流助托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托附底座-11、侧撑板-22、观察窗-33、生物过滤盖-44、虹吸反冲桶-55、生物过滤膜-aa1、侧托块-aa2、延板-aa3、注入层-aa4、垂流柱-aa5、助向头-tt10、缓流球-tt20、顶钩-tt30、中隔块-tt40、托体-tt50、外兜层-mm1、冲弯角-mm2、冲托囊-mm3、单向冲角-g01、摆向条-g02、流助托-g03、隔层-g04、顶压胶体-h1h、内向芯-h2h、压囊口-h3h、外膨软层-h4h、压顶杆-h5h、展角-gr1、绷弧条-gr2、外护层-gr3、重垂块-gr4、内空格-gr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虹吸反冲生物过滤膜表面分解处理塔,其结构包括托附底座11、侧撑板22、观察窗33、生物过滤盖44、虹吸反冲桶55。所述侧撑板22焊接于托附底座11上表面,所述托附底座11上表面安装有虹吸反冲桶55,所述观察窗33与虹吸反冲桶55间隙配合,所述虹吸反冲桶55远离托附底座11的一端与生物过滤盖44相连接。所述生物过滤盖44包括生物过滤膜aa1、侧托块aa2、延板aa3、注入层aa4、垂流柱aa5,所述生物过滤膜aa1左右两侧安装有侧托块aa2,所述侧托块aa2上表面焊接有延板aa3,所述垂流柱aa5与注入层aa4相连接。其中,所述垂流柱aa5包括助向头tt10、缓流球tt20、顶钩tt30、中隔块tt40、托体tt50,所述助向头tt10与托体tt50相连接,所述托体tt50外表面安装有缓流球tt20,所述中隔块tt40嵌入于托体tt50内部,所述托体tt50远离助向头tt10的一端与顶钩tt30相连接,所述缓流球tt20设有十二个且六个为一组,所述助向头tt10设有两个,所述顶钩tt30拖住整体与衔接部位的稳固性,缓流球tt20让所冲下来的水有一个的冲击挡物,起到缓冲的作用,助向头tt10能够在上方流下来的水对其进行阻挡,改变方向缓冲速度。其中,所述缓流球tt20包括外兜层mm1、冲弯角mm2、冲托囊mm3,所述冲托囊mm3安装于外兜层mm1内部,所述冲托囊mm3外表面贴合有冲弯角mm2,所述冲弯角mm2设有七个,所述冲托囊mm3能够根据外界所冲击的力产生一定的形变,冲弯角mm2对衔接部位形变时,起到防护与限制的作用。其中,所述助向头tt10包括单向冲角g01、摆向条g02、流助托g03、隔层g04,所述单向冲角g01与隔层g04相连接,所述摆向条g02嵌入于单向冲角g01内部,所述流助托g03贴合于隔层g04外表面,所述流助托g03设有两个,所述摆向条g02为球体结构,所述流助托g03能够对外界冲下的水起到助向与缓冲的作用,摆向条g02在承受到一定力时,将会产生伸展与形变,单向冲角g01限制衔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虹吸反冲生物过滤膜表面分解处理塔,其结构包括托附底座(11)、侧撑板(22)、观察窗(33)、生物过滤盖(44)、虹吸反冲桶(55),其特征在于:/n所述侧撑板(22)焊接于托附底座(11)上表面,所述托附底座(11)上表面安装有虹吸反冲桶(55),所述观察窗(33)与虹吸反冲桶(55)间隙配合,所述虹吸反冲桶(55)远离托附底座(11)的一端与生物过滤盖(44)相连接;/n所述生物过滤盖(44)包括生物过滤膜(aa1)、侧托块(aa2)、延板(aa3)、注入层(aa4)、垂流柱(aa5),所述生物过滤膜(aa1)左右两侧安装有侧托块(aa2),所述侧托块(aa2)上表面焊接有延板(aa3),所述垂流柱(aa5)与注入层(aa4)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虹吸反冲生物过滤膜表面分解处理塔,其结构包括托附底座(11)、侧撑板(22)、观察窗(33)、生物过滤盖(44)、虹吸反冲桶(55),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撑板(22)焊接于托附底座(11)上表面,所述托附底座(11)上表面安装有虹吸反冲桶(55),所述观察窗(33)与虹吸反冲桶(55)间隙配合,所述虹吸反冲桶(55)远离托附底座(11)的一端与生物过滤盖(44)相连接;
所述生物过滤盖(44)包括生物过滤膜(aa1)、侧托块(aa2)、延板(aa3)、注入层(aa4)、垂流柱(aa5),所述生物过滤膜(aa1)左右两侧安装有侧托块(aa2),所述侧托块(aa2)上表面焊接有延板(aa3),所述垂流柱(aa5)与注入层(aa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虹吸反冲生物过滤膜表面分解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垂流柱(aa5)包括助向头(tt10)、缓流球(tt20)、顶钩(tt30)、中隔块(tt40)、托体(tt50),所述助向头(tt10)与托体(tt50)相连接,所述托体(tt50)外表面安装有缓流球(tt20),所述中隔块(tt40)嵌入于托体(tt50)内部,所述托体(tt50)远离助向头(tt10)的一端与顶钩(tt30)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虹吸反冲生物过滤膜表面分解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球(tt20)包括外兜层(mm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小灵
申请(专利权)人:曹小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