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夜间行车远光灯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36730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夜间行车远光灯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可拆卸连接有激光发射器,所述车体上设有两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的一端侧壁侧壁上固定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一侧设有移动槽,所述安装柱内设有空腔,所述移动槽内的一端侧壁上滑动套接有移动杆,且移动杆的一端位于空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能根据车距和转向角度进行自动切换远近灯光的功能,确保了行车的安全性,减少了因远光灯的使用不当造成的交通事故,避免了对行驶车辆造成影响的情况发生,成本低,同时能有效进行防护,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安装拆卸,方便进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作,实用性强。

An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f driving high beam at n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夜间行车远光灯自动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远光灯
,尤其涉及一种夜间行车远光灯自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是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的重要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上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大。一直以来,夜间驾驶都被视为最危险的驾驶状态之一,据交管部门相关统计表明,夜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要比白天多1.5倍,55%的交通事故都发生在夜间,而我们夜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中,与远光灯有关的事故占到三四成,且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夜间的光线差、照明习惯不良等因素使驾驶员的视觉机能特性发生变化造成行车不当,引发交通事帮。要最大程度减少这种事件发生,在加强交通执法力度的同时,对夜间行车远光灯的使用进行自动控制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目前我国常见的电子控制前照灯系统具有在会车时前照灯自动变光、自然光强度高时前照灯光自动减弱、前照灯关闭自动延时等功能,从而能对前照灯的光强、远光和近光进行自动控制。为实现上述功能,电子控制前照灯系统安装了会车前照灯自动变光器、自然光强前照灯自动减弱器、前照灯关闭自动延时器等部件。在现代汽车中广泛采用的会车前照灯自动变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夜间行车远光灯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车体(17),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7)内可拆卸连接有激光发射器(1),所述车体(17)上设有两个安装槽(18),所述安装槽(18)内的一端侧壁侧壁上固定有安装柱(5),所述安装柱(5)的一侧设有移动槽(13),所述安装柱(5)内设有空腔,所述移动槽(13)内的一端侧壁上滑动套接有移动杆(8),且移动杆(8)的一端位于空腔内,所述激光发射器(1)的一端抵触在移动杆(8)的另一端,且激光发射器(1)的另一端位于安装槽(18)内,所述空腔内的相对侧壁上均设有开口(12),所述开口(12)内转动连接有推杆(11),两个推杆(11)的一端均和移动杆(8)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夜间行车远光灯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车体(17),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7)内可拆卸连接有激光发射器(1),所述车体(17)上设有两个安装槽(18),所述安装槽(18)内的一端侧壁侧壁上固定有安装柱(5),所述安装柱(5)的一侧设有移动槽(13),所述安装柱(5)内设有空腔,所述移动槽(13)内的一端侧壁上滑动套接有移动杆(8),且移动杆(8)的一端位于空腔内,所述激光发射器(1)的一端抵触在移动杆(8)的另一端,且激光发射器(1)的另一端位于安装槽(18)内,所述空腔内的相对侧壁上均设有开口(12),所述开口(12)内转动连接有推杆(11),两个推杆(11)的一端均和移动杆(8)的一端相抵触,所述开口(12)内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第二弹簧(10),两个第二弹簧(10)的一端均固定在推杆(11)的一侧,所述推杆(11)的另一端抵触有转动杆(6),且转动杆(6)转动连接在安装柱(5)的一侧,所述转动杆(6)的一端固定有夹板(7),两个夹板(7)分别抵触在激光发射器(1)的两侧,所述车体(17)内设有信号采集系统,所述信号采集系统的一端连接有信号处理系统,所述信号处理系统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电路系统,所述驱动电路系统的一端连接有灯光系统,所述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圣淳高佳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雨和晴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