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裕雄专利>正文

自动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3650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夹持装置,包括:一壳体及设置于该壳体的一夹持单元、一驱动单元、一控制单元、一挡件。该壳体具有一置放面供手机放置。该夹持单元包括能相对移动的一第一夹臂及一第二夹臂且凸出于该置放面两侧。该驱动单元用以带动该夹持单元运作。该控制单元控制该驱动单元运作时机及方式。该控制单元包括一电路板及一第一感应片,该第一感应片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以构成电容感应式开关,该第一感应片安装于该壳体内部且所在位置位于该置放面内部。该挡片凸出于壳体且能作纵向位置的调整。这样当手机靠近该壳体的该置放面,在未接触的情形下,该控制单元就能因该第一感应片感应而控制该夹持单元开启,以更方便的操作模式来夹持手机。

Automatic clamp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夹持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动夹持装置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手机的自动式夹持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对于现代人而言,普及程度几乎是人手一机。在部份的使用环境,仍建议使用免持装置夹持手机,安全性较高,例如汽车内。现有的免持装置主要利用弹簧驱动夹紧组件或是以螺丝旋紧固定,使用者须施力操作,使用上并不方便。因此有些厂商设计了电动夹持装置,利用马达带动齿轮组来驱动夹持组件进行夹持或开启的动作,但为了能自动夹持手机,有些会使用红外线感应方式达到开启或夹持的目的,但此运作方式并不顺畅,有时也会误触开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夹持装置,让用户能以非接触感应方式启动开启模式,之后手机放置后就能自动夹持。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夹持装置,包括一壳体及设置于壳体的一夹持单元、一驱动单元、一控制单元、一挡件。该壳体具有一置放面供手机放置。该夹持单包括能相对移动一第一夹臂及一第二夹臂且凸出于该置放面两侧。该驱动单元用以带动该夹持单元运作。该控制单元控制该驱动单元的运作时机。该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处的一夹持单元、一驱动单元、一控制单元及一挡件;所述壳体具有一置放面供手机放置,所述夹持单元包括能相对移动的一第一夹臂及一第二夹臂且凸出于所述置放面两侧;所述驱动单元用以带动所述夹持单元运作;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驱动单元运作时机及方式,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一电路板及一第一感应片,所述第一感应片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以构成电容感应式开关,所述第一感应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在位置位于所述置放面内部;所述挡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且凸出于所述置放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处的一夹持单元、一驱动单元、一控制单元及一挡件;所述壳体具有一置放面供手机放置,所述夹持单元包括能相对移动的一第一夹臂及一第二夹臂且凸出于所述置放面两侧;所述驱动单元用以带动所述夹持单元运作;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驱动单元运作时机及方式,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一电路板及一第一感应片,所述第一感应片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以构成电容感应式开关,所述第一感应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在位置位于所述置放面内部;所述挡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且凸出于所述置放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两者型体呈L型,左右相对配置且局部被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两者能相互靠近或远离且不脱离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夹臂在所述壳体内的区段具有一第一齿条,所述第二夹臂在所述壳体内的区段具有一第二齿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一伺服马达及一齿轮,所述齿轮受所述伺服马达所驱动,所述齿轮上下位置分别啮合于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当所述伺服马达转动,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开启或闭合。


4.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裕雄
申请(专利权)人:范裕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