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快接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434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纤快接头组件,包括第一快接头和第二快接头,第一快接头的一端中部设有第一光纤,第二快接头的一端中部设有第二光纤,第一快接头和第二快接头通过快接机构连接,第一快接头和第二快接头快接后,第一光纤的自由端伸入到连接套内与第二光纤的自由端对应,为了保证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接触充分,连接套的外侧设有光纤匹配液注入口,光纤匹配液注入口与所述连接套中部的连接口连通,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在连接套内对接后,通过光纤匹配液注入口朝连接套的连接口内注入光纤匹配液,光纤匹配液将连接口填充,可以保证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对接精准且大大降低反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快接头组件
本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是一种光纤快接头组件。
技术介绍
光纤连接器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活动)连接的器件,它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这是光纤连接器的基本要求。如何将现场光纤稳定插入到光纤连接器内与预置光纤精密对接至关重要,现在的光纤连接器连接的方式是将现场光纤伸入到光纤连接器的插入口内与光纤连接器内的预置光纤对接,为了保证对接的质量,现场光纤和预置光纤的对接位置需要填充光纤匹配液(光纤匹配液是一种柔软、非粘性、阻水、无毒无害,并晶莹剔透的膏状化合物,其折射与光纤宽,油分离率为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及长期的稳定性。专门用于减少裸体纤连接损耗或者用于光纤连接器的反射损耗测试),现在的光纤匹配液都是通过光纤连接器的插入口导入到光纤连接器内,光纤匹配液导入不方便且并不能精准达到现场光纤和预置光纤的对接位置,实际使用效果不好,而且现在的光纤连接器需要借助额外的倒扣机构来固定现场光纤防止现场光纤松脱,整体结构复杂,使用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光纤快接头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纤快接头组件,包括第一快接头和第二快接头,第一快接头的一端中部设有第一光纤,第二快接头的一端中部设有第二光纤,第一快接头和第二快接头通过快接机构连接;快接机构包括与第一快接头端部固定连接的两个固定爪,固定爪的自由端设有锥形凸起,锥形凸起带有锥形插入面,所述第二快接头的端部固定连接两个与固定爪对应的卡合爪,卡合爪的自由端带有止动凸起,止动凸起带有与所述锥形插入面对应的挤压面以及止动面,所述固定爪与卡合爪通过锥形凸起和止动凸起相互卡合;所述第二快接头的侧面中部设有连接套,连接套的中部设有连接口,连接口朝向所述第一光纤的端部,第二光纤的自由端伸入到连接套内与第一光纤的自由端对应;所述连接套的外侧设有光纤匹配液注入口,光纤匹配液注入口与所述连接套中部的连接口连通。上述的一种光纤快接头组件,所述第一快接头和第二快接头的中心同轴,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位于同一直线上。上述的一种光纤快接头组件,所述第二快接头内设有环形支撑板,环形支撑板通过弹簧与第二快接头连接。上述的一种光纤快接头组件,两个卡合爪之间带有间隙,所述光纤匹配液注入口的端口位于两个卡合爪的间隙之间。上述的一种光纤快接头组件,所述固定爪与第一快接头一体成型,卡合爪与第二快接头一体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快接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时,将第一快接头和第二快接头通过快接机构连接,将第一快接头的固定爪伸入到第二快接头的内侧,通过固定爪的锥形凸起的锥形插入面与卡合爪的止动凸起的挤压面接触并支撑开两个卡合爪,进一步伸入第一快接头后,固定爪与卡合爪通过锥形凸起和止动凸起相互卡合,从而实现第一快接头和第二快接头快接,第一快接头和第二快接头连接方便;第一快接头和第二快接头快接后,第一光纤的自由端伸入到连接套内与第二光纤的自由端对应,为了保证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接触充分,连接套的外侧设有光纤匹配液注入口,光纤匹配液注入口与所述连接套中部的连接口连通,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在连接套内对接后,通过光纤匹配液注入口朝连接套的连接口内注入光纤匹配液,光纤匹配液将连接口填充,可以保证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对接精准且大大降低反射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快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A区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光纤快接头组件,包括第一快接头1和第二快接头2,第一快接头1的一端中部设有第一光纤3,第二快接头2的一端中部设有第二光纤4,第一快接头1和第二快接头2通过快接机构连接;快接机构包括与第一快接头1端部固定连接的两个固定爪5,固定爪5的自由端设有锥形凸起6,锥形凸起6带有锥形插入面7,第二快接头2的端部固定连接两个与固定爪5对应的卡合爪8,卡合爪8的自由端带有止动凸起9,止动凸起9带有与锥形插入面7对应的挤压面10以及止动面11,固定爪5与卡合爪8通过锥形凸起6和止动凸起9相互卡合;进一步,第二快接头2的侧面中部设有连接套12,连接套12的中部设有连接口13,连接口13朝向第一光纤3的端部,第二光纤4的自由端伸入到连接套12内与第一光纤3的自由端对应;连接套12的外侧设有光纤匹配液注入口14,光纤匹配液注入口14与连接套12中部的连接口13连通。本技术中,第一快接头1和第二快接头2的中心同轴,第一光纤3和第二光纤4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快接头2内设有环形支撑板15,环形支撑板15通过弹簧16与第二快接头2连接,第一快接头1与第二快接头2快接后,环形支撑板15与固定爪5的端部接触对第一快接头1起到缓冲支撑的作用。进一步,两个卡合爪8之间带有间隙,光纤匹配液注入口14的端口位于两个卡合爪8的间隙之间。快接第一光纤3和第二光纤4时,将第一快接头1和第二快接头2通过快接机构连接,将第一快接头1的固定爪5伸入到第二快接头2的内侧,通过固定爪5的锥形凸起6的锥形插入面7与卡合爪8的止动凸起9的挤压面10接触并支撑开两个卡合爪8,进一步伸入第一快接头1后,固定爪5与卡合爪8通过锥形凸起6和止动凸起9相互卡合,从而实现第一快接头1和第二快接头2快接,第一快接头1和第二快接头2连接方便;第一快接头1和第二快接头2快接后,第一光纤3的自由端伸入到连接套12内与第二光纤4的自由端对应,为了保证第一光纤3和第二光纤4接触充分,连接套12的外侧设有光纤匹配液注入口14,光纤匹配液注入口14与所述连接套12中部的连接口13连通,第一光纤3和第二光纤4在连接套12内对接后,通过光纤匹配液注入口14朝连接套12的连接口13内注入光纤匹配液17,光纤匹配液17将连接口13填充,可以保证第一光纤3和第二光纤4对接精准且大大降低反射损耗。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快接头组件,包括第一快接头和第二快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快接头的一端中部设有第一光纤,第二快接头的一端中部设有第二光纤,第一快接头和第二快接头通过快接机构连接;/n快接机构包括与第一快接头端部固定连接的两个固定爪,固定爪的自由端设有锥形凸起,锥形凸起带有锥形插入面,所述第二快接头的端部固定连接两个与固定爪对应的卡合爪,卡合爪的自由端带有止动凸起,止动凸起带有与所述锥形插入面对应的挤压面以及止动面,所述固定爪与卡合爪通过锥形凸起和止动凸起相互卡合;/n所述第二快接头的侧面中部设有连接套,连接套的中部设有连接口,连接口朝向所述第一光纤的端部,第二光纤的自由端伸入到连接套内与第一光纤的自由端对应;/n所述连接套的外侧设有光纤匹配液注入口,光纤匹配液注入口与所述连接套中部的连接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快接头组件,包括第一快接头和第二快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快接头的一端中部设有第一光纤,第二快接头的一端中部设有第二光纤,第一快接头和第二快接头通过快接机构连接;
快接机构包括与第一快接头端部固定连接的两个固定爪,固定爪的自由端设有锥形凸起,锥形凸起带有锥形插入面,所述第二快接头的端部固定连接两个与固定爪对应的卡合爪,卡合爪的自由端带有止动凸起,止动凸起带有与所述锥形插入面对应的挤压面以及止动面,所述固定爪与卡合爪通过锥形凸起和止动凸起相互卡合;
所述第二快接头的侧面中部设有连接套,连接套的中部设有连接口,连接口朝向所述第一光纤的端部,第二光纤的自由端伸入到连接套内与第一光纤的自由端对应;
所述连接套的外侧设有光纤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嘉威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宇能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