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重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337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重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限位板、导向轴、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筒、第二安装座、第二安装筒以及配重芯体,导向轴设于限位板和第二安装座之间,且第一安装座可滑动地套设于导向轴上,第一安装座开设有第一气体通道,第一安装筒设于第一安装座的底面,第一安装筒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入口与第一气体通道的出口连通,配重芯体可滑动地设于第一安装孔中,配重芯体的第一端设有用于与被测零件的喇叭形口配合的球形体,第二安装筒固设于第二安装座的顶面,第二安装筒开设有用于与被测零件密封连接的第二安装孔。该配重式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重式气密性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配重式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零件喇叭形口与球形体接触形成密封的方式常用在单向阀类的密封应用中,球形体在阀体内有一定活动范围,当正向压力作用时,流体推动球形体封住喇叭形口,从而截止流体流动,当反向压力作用时,流体可把弹簧推开,起到单向流动的作用。该应用需要零件的喇叭形口与球形体可靠密封才能保证单向阀的效果,因此出厂前必须检验每个零件的喇叭形口能否与球形体产生良好的密封关系。该零件密封需要的压力非常低,传统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利用弹簧带动球形体对被测零件的喇叭形口施加压力,因为弹簧的压力与压缩量相关,实际使用的压缩量难以确保,并且弹簧长时间使用会产生疲劳老化,误差较大,导致检测时球形体与被测零件的喇叭形口之间的配合不可靠,导致检测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重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利用配重的方式对被测零件施加恒定的压力,并不易受行程影响,且不会疲劳老化,检测精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配重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开设有第一气体通道,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入口用于与测漏仪的出气口连通;第一安装筒,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底面,所述第一安装筒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出口连通;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的配重芯体,所述配重芯体的第一端设有球形体,所述球形体的局部外露于所述配重芯体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配重芯体与第一安装筒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连通的第二气体通道;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的顶面设有第二安装筒,所述第二安装筒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与被测零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底部连通的泄气孔;检测时,被测零件密封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当所述第一安装座在外力的作用下被驱动至沿靠近第二安装座的方向移动到位时,第一安装筒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安装筒的顶部密封配合,且所述球形体的外露部分与被测零件的喇叭形口配合。进一步地,限位板以及导向轴,所述导向轴连接所述限位板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位于所述限位板和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且所述第一安装座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导向轴上,所述导向轴上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底面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顶面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筒的底部开设有环绕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出口设置的密封槽,当所述第一安装座在外力的作用下被驱动至沿靠近第二安装座的方向移动到位时,所述第二安装筒的顶部与所述密封槽密封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筒的顶部与所述密封槽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槽为内径由内至外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所述第二安装筒的顶部的形状与所述密封槽的形状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孔径由上至下依次减小的阶梯孔,所述配重芯体的第二端设有沿所述配重芯体的径向向外延伸的限位凸起,所述配重芯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径大端,所述限位凸起与阶梯孔的阶梯面抵接。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起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连通的通气槽,所述通气槽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气体通道。进一步地,所述配重芯体还开设有贯穿其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球形体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孔,且所述球形体的局部外露于所述第三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孔为内径由外至内依次减小的阶梯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阶梯面设有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用于与被测零件的台阶面密封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安装筒的顶面之间设有第四密封件;所述第二安装座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安装筒的底面之间设有第五密封件。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用配重芯体替代传统技术中的弹簧与球形体连接,使得在检测时,利用配重芯体自身的重力对球形体施加恒定的压力,从而使得球形体与被测零件的喇叭形口的配合更加可靠,不受行程影响,也不会疲劳老化,另外,由于配重芯体可滑动地设于第一安装筒内,使得球形体与被测零件之间的接触更为灵活,检测时,在配重芯体的自身重力作用下,球形体能够自动调整与被测零件的喇叭形口之间的配合,进一步保证了球形体与被测零件之间的可靠配合,综上,该配重式气密性检测装置提高了检测精度的同时,还提高了该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配重式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配重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配重式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配重式气密性检测装置中的第一安装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第一安装筒的剖视图;图6为图3所示的配重式气密性检测装置中的第二安装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所示的配重式气密性检测装置中的配重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限位板;2、导向轴;3、第一安装座;4、第一安装筒;41、第一安装孔;42、第二环形槽;43、密封槽;5、弹簧;6、第二安装座;61、泄气孔;7、第二安装筒;71、第二安装孔;72、第一环形槽;8、配重芯体;81、限位凸起;811、通气槽;82、第三安装孔;9、球形体;20、被测零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参见图1-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配重式气密性检测装置,用于具有喇叭形口的零件(例如单向阀)的检测,包括限位板1、导向轴2、第一安装座3、第一安装筒4、第二安装座6、第二安装筒7以及配重芯体8。其中,优选地,导向轴2设有两根,两根导向轴2之间间隔设置,导向轴2的一端与限位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座6固定连接,而第一安装座3位于限位板1和第二安装座6之间,且第一安装座3可滑动地套设于导向轴2上,如此,可起到导向的作用。导向轴2上套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座3的底面固定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座6的顶面固定连接,该弹性件用于给第一安装座3提供沿远离第二安装座6的方向移动的弹性力,具体到本实施例当中,在第一安装座3和第二安装座6之间设置弹性件,还可对第一安装座3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第一安装座3沿靠近第二安装座6的方向移动到位时对设于第二安装座6上的被测零件20造成过大的冲击,继而避免被测零件20变形。在本实施例当中,第一安装座3的滑动可通过手动驱动或者通过设置气缸或液压缸而驱动。具体地,第一安装座3开设有第一气体通道(图中未示出),第一气体通道的入口用于与气源连通,例如该第一气源输送通道的入口可与测漏仪的出气口连通,以为第一气体通道供应气体。第一安装筒4固设于第一安装座3的底面,第一安装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配重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安装座,开设有第一气体通道,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入口用于与气源连通;/n第一安装筒,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底面,所述第一安装筒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连通;/n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的配重芯体,所述配重芯体的第一端设有球形体,所述球形体的局部外露于所述配重芯体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配重芯体与第一安装筒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连通的第二气体通道;/n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的顶面设有第二安装筒,所述第二安装筒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与被测零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开设有泄气孔,所述泄气孔连通所述第二安装孔与外界;/n检测时,被测零件密封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以使被测零件隔断第二安装孔和泄气孔的连通,当所述第一安装座在外力的作用下被驱动至沿靠近第二安装座的方向移动到位时,第一安装筒的底部与第二安装筒的顶部密封配合,且第一安装筒和第二安装筒之间围合形成一个密闭的腔室,该腔室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连通,且被测零件位于该腔室内,所述球形体的外露部分与被测零件的喇叭形口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配重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安装座,开设有第一气体通道,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入口用于与气源连通;
第一安装筒,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底面,所述第一安装筒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连通;
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的配重芯体,所述配重芯体的第一端设有球形体,所述球形体的局部外露于所述配重芯体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配重芯体与第一安装筒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连通的第二气体通道;
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的顶面设有第二安装筒,所述第二安装筒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与被测零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开设有泄气孔,所述泄气孔连通所述第二安装孔与外界;
检测时,被测零件密封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以使被测零件隔断第二安装孔和泄气孔的连通,当所述第一安装座在外力的作用下被驱动至沿靠近第二安装座的方向移动到位时,第一安装筒的底部与第二安装筒的顶部密封配合,且第一安装筒和第二安装筒之间围合形成一个密闭的腔室,该腔室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连通,且被测零件位于该腔室内,所述球形体的外露部分与被测零件的喇叭形口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板以及导向轴,所述导向轴设于所述限位板和第二安装座之间,所述第一安装座位于所述限位板和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且所述第一安装座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导向轴上,所述导向轴上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底面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顶面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筒的底部开设有环绕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出口设置的密封槽,当所述第一安装座在外力的作用下被驱动至沿靠近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迪超吴海生姜德志李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阿普顿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