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检测装置及气密检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3051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及气密检测系统,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包括外壳体、气密组件,气密组件包括第一夹具、第二夹具、驱动件和模具,在使用时,待测工件通过模具固定在第二夹具上,模具与第二夹具可拆卸地连接,使得不同型号的待测工件在进行检测时,不需要额外更换检测装置,增强了装置利用率,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夹具移动并与第二夹具抵接,形成密封空间以形成密封性检测环境,避免外界空气进入影响检测结果;解决了现有的空气检漏设备检测效率和设备利用率低,无法兼容不同型号的产品的检测,不利于融入多工艺生产线使用的问题。不利于融入多工艺生产线使用的问题。不利于融入多工艺生产线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密检测装置及气密检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气密检测
,特别是涉及气密检测装置及气密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产品的元件对防水防尘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对元件的密封性检测可以确保防水防尘性能良好。
[0003]常见的密封性检测方法包括水检漏和空气检漏,相比于水检漏,空气检漏在检测元件气密性时,具备无损检测、简便高效的优点,因此,空气检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产品的密封性检测。
[0004]然而,现有的空气检漏设备只能用于检测同种型号的产品,在检测不同型号的产品时,往往需要准备多个空气检漏设备进行检测,检测效率和设备利用率低,而且,在生产线同时生产多个元件时,现有的空气检漏设备也而且无法兼容不同型号的产品的检测,不利于融入多工艺生产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空气检漏设备兼容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及气密检测系统。
[0006]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包括:
[0007]外壳体;以及
[0008]气密组件,所述气密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体上,所述气密组件包括第一夹具、第二夹具、驱动件和模具;
[0009]所述第一夹具用于与所述第二夹具抵接以形成密封空间;
[0010]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具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具的方向移动;
[0011]所述模具位于所述密封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二夹具可拆卸连接,所述模具内设置有待测工件,所述模具用于固定所述待测工件;
[0012]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体上,所述检测组件与所述密封空间连接,用于对所述待测工件进行气密检测。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具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夹具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固定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具设置有夹具定位孔和定位螺栓,所述待测工件设置有工件定位孔,所述定位螺栓穿设于所述夹具定位孔中,所述定位螺栓可配合插入所述工件定位孔中。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具与所述外壳体连接处设置有滑道组件,所述滑道组件包括滑槽和滑轨,所述滑轨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上,所述滑槽与所述第二夹具固定连接,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道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二夹具沿所述滑轨
长度方向移动。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密检测装置还包括对比气密组件,所述对比气密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上,所述对比气密组件内设置有标准工件,所述标准工件用于提供所述待测工件的检测标准。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比气密组件与所述气密组件成对设置,所述检测组件与所述气密组件成对设置,所述气密组件至少包括两个。
[0018]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气密检测系统,包括:
[0019]上述的气密检测装置;以及
[0020]物料输送装置,所述物料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待测工件输送至所述气密检测装置进行检测。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输送装置包括双抓机械手,所述待测工件检测开始前,所述双抓机械手用于将所述待测工件放置到所述模具上,所述待测工件检测完成后,所述双抓机械手用于将所述待测工件从所述模具上取走。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抓机械手设置有扫描器,所述托盘设置有二维码,所述扫描器用于扫描不同型号的所述托盘上的二维码,所述双抓机械手根据所述二维码扫描信息将所述待测工件抓取至所述模具中。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输送装置还包括:
[0024]上料输送带,所述上料输送带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用于承载所述待测工件,所述上料输送带用于带动所述托盘沿所述上料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运动;
[0025]顶升平台,所述顶升平台位于所述输送带下方,所述顶升平台用于顶起并支撑所述托盘,当所述顶升平台顶起时,所述双抓机械手将所述待测工件从所述托盘上放置到所述模具上;和,或
[0026]NG输送带,当待测工件检测合格时,所述双抓机械手将所述待测工件放置到所述托盘上,当所述待测工件检测不合格时,所述双抓机械手将所述待测工件放置到所述NG输送带上。
[0027]上述气密检测装置及气密检测系统,检测组件、气密组件均设置在外壳体上,在使用时,待测工件通过模具固定在第二夹具上,模具与第二夹具可拆卸地连接,使得不同型号的待测工件在进行检测时,不需要额外更换检测装置,增强了装置利用率,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夹具移动并与第二夹具抵接,形成密封空间以形成密封性检测环境,避免外界空气进入影响检测结果;解决了现有的空气检漏设备检测效率和设备利用率低,无法兼容不同型号的产品的检测,不利于融入多工艺生产线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气密检测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第二夹具的爆炸图;
[0031]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第二夹具的俯视图;
[0032]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第二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机械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6]附图标号:
[0037]10、外壳体;20、气密组件;210、第一夹具;2110、第一夹具安装孔;220、第二夹具;2210、第二安装孔;2220、夹具定位孔;2230、定位螺栓;230、模具;2310、第一安装孔;2320、内凹部;240、待测工件;2410、工件定位孔;250、驱动件;2510、驱动平台安装孔;2520、驱动平台;2530、驱动电机;30、检测组件;40、滑道组件;410、滑槽;420、滑轨;50、对比气密组件;510、标准工件;60、机械手组件;610、X方向移动组件;620、Y方向移动组件;630、扫描器;640、双抓机械手;6410、第一机械手;6420、第二机械手;70、上料输送带;710、托盘;80、顶升平台;90、NG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检测装置包括:外壳体(10);以及气密组件(20),所述气密组件(20)安装于所述外壳体(10)上,所述气密组件(20)包括第一夹具(210)、第二夹具(220)、驱动件(250)和模具(230);所述第一夹具(210)用于与所述第二夹具(220)抵接以形成密封空间;所述驱动件(25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具(210)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具(220)的方向移动;所述模具(230)位于所述密封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二夹具(220)可拆卸连接,所述模具(230)内设置有待测工件(240),所述模具(230)用于固定所述待测工件(240);检测组件(30),所述检测组件(30)安装于所述外壳体(10)上,所述检测组件(30)与所述密封空间连接,用于对所述待测工件(240)进行气密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230)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310),所述第二夹具(220)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210),所述第二安装孔(2210)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安装孔(2310)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210)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具(220)设置有夹具定位孔(2220)和定位螺栓(2230),所述待测工件(240)设置有工件定位孔(2410),所述定位螺栓(2230)穿设于所述夹具定位孔(2220)中,所述定位螺栓(2230)可配合插入所述工件定位孔(2410)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具(220)与所述外壳体(10)连接处设置有滑道组件(40),所述滑道组件(40)包括滑槽(410)和滑轨(420),所述滑槽(410)与所述第二夹具(220)固定连接,所述滑轨(420)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0)上,所述滑轨(420)与所述滑槽(410)滑动连接,所述滑道组件(40)用于使所述第二夹具(220)沿所述滑轨(420)长度方向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检测装置还包括对比气密组件(50),所述对比气密组件(50)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0)上,所述对比气密组件(50)内设置有标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驰余迪超潘郁雷丘增辉伍晓斌姜德志李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阿普顿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