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簧工件自动注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3257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扭簧工件自动注油装置,在平台基座的前端设有注油座,注油座上设有与扭簧注油位置对应的注油孔,注油座支撑扭簧注油端;在平台基座的后端设有后端支座,后端支座支撑扭簧后部;在注油座的端面外设有与平台基座连接的导轨,导轨上滑动连接移动支架,移动支架的上表面连接注油头,注油头的下表面设有一字排列的出油孔,出油孔位置与扭簧位置对应,在注油头的侧端连接油脂转接头,与外部连通的油管通过油脂转接头与注油头的出油孔连通;在移动支架的侧端通过转接头连接动力气缸的活塞杆,动力气缸的气缸支座与平台基座连接。该装置可以有效保证每次注油油量一致性以及注油范围均匀性,同时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简洁,有效提高生产节拍。

An automatic oiling device for torsion sp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扭簧工件自动注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扭簧工件自动注油装置,属于一种自动化装备。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汽车座椅制造中,为了避免在两个互相接触工件,例如本次是针对金属扭簧外圆柱面与塑料衬套内径接触过程中存在产生摩擦噪音的可能性,需要进行润滑处理,即涂抹相应的润滑油脂,来有效改善二者的摩擦,进而降低摩擦磨损及噪音隐患,传统涂油方法为手动使用毛刷蘸取油脂进行人工刷油,这种操作存在以下缺点:1)涂油位置遗漏:批量生产中,因为没有防错逻辑控制,很容易出现操作工忘记涂油,做成产品后必将存在噪音问题,将导致客户抱怨,影响及其恶劣;2)操作繁琐,延误生产:操作者需要手动蘸取油脂,再涂抹到工件上,且需要2-3个刷油动作才能勉强保证油量,严重影响生产节拍;3)分布不均匀:对于同一扭簧,由于手工刷油,工件表面油脂附着位置单纯靠操作者手感来决定,难免出现刷油不均匀或位置偏差,油量参差不齐,进而影响座椅产品整体质量;4)涂油工位环境差,油脂浪费:人工刷油是在产品本身和操作台面都会出现油脂滴落、误涂、污染等影响环境的问题出现,同时伴随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簧工件自动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平台基座(1)的前端设有注油座(9),注油座(9)上设有与扭簧注油位置对应的注油孔,注油座(9)支撑扭簧注油端;在平台基座(1)的后端设有后端支座(2),后端支座支撑扭簧后部;在注油座(9)的端面外设有与平台基座连接的导轨(13),导轨上滑动连接移动支架(11),移动支架(11)的上表面连接注油头(10),注油头(10)的下表面设有一字排列的出油孔(6),出油孔(6)位置与扭簧位置对应,在注油头(10)的侧端连接油脂转接头(17),与外部连通的油管通过油脂转接头(17)与注油头(10)的出油孔连通;在移动支架(11)的侧端通过转接头(12)连接动力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簧工件自动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平台基座(1)的前端设有注油座(9),注油座(9)上设有与扭簧注油位置对应的注油孔,注油座(9)支撑扭簧注油端;在平台基座(1)的后端设有后端支座(2),后端支座支撑扭簧后部;在注油座(9)的端面外设有与平台基座连接的导轨(13),导轨上滑动连接移动支架(11),移动支架(11)的上表面连接注油头(10),注油头(10)的下表面设有一字排列的出油孔(6),出油孔(6)位置与扭簧位置对应,在注油头(10)的侧端连接油脂转接头(17),与外部连通的油管通过油脂转接头(17)与注油头(10)的出油孔连通;在移动支架(11)的侧端通过转接头(12)连接动力气缸(14)的活塞杆,动力气缸(14)的气缸支座(15)与平台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嘉楠刘洋洋胡峰顺
申请(专利权)人:施尔奇汽车系统沈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