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173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领域,提供了一种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该燃烧室是由燃烧室顶面、燃烧室底面和燃烧室壁面构成的燃烧室本体,所述燃烧室顶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一侧设有进气道,所述进气道上设有进气门,所述凸起另一侧设有与所述进气道对称的排气道,所述排气道上设有排气门,所述凸起顶部的前后方向分别设有喷油器和火花塞,所述燃烧室底面内侧设有凹槽,所述燃烧室底面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槽。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减少了油束碰壁、提高了油气混合效果、提高了燃烧效率、降低了排放以及降低所需成本。

A combustion chamber of direct injection gasoline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
本技术属于汽车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
技术介绍
缸内直喷汽油机能够精准控制汽车发动机气缸内的喷油量,有效控制气缸内油气混合过程,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目前已成为汽油机研发的热点和主流技术。由于GDI发动机直接将燃油喷入缸内,会存在油束碰壁状况明显和局部混合不均匀现象,造成颗粒排放等水平较高;缸内滚流水平较弱,燃烧效率低,油耗较高,所需燃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旨在解决现有的汽油机燃烧室的油束碰壁状况明显、油气混合效果差颗粒排放水平较高、燃烧效率低和所需燃烧成本较高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该燃烧室是由燃烧室顶面、燃烧室底面和燃烧室壁面构成的燃烧室本体,所述燃烧室顶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一侧设有进气道,所述进气道上设有进气门,所述凸起另一侧设有与所述进气道对称的排气道,所述排气道上设有排气门,所述凸起顶部的前后方向分别设有喷油器和火花塞,所述燃烧室底面内侧设有凹槽,所述燃烧室底面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槽。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凸起为梯形结构,该梯形两斜边的夹角为130°。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喷油器垂直安装在所述凸起顶部,所述喷油器中心轴线与所述燃烧室中心轴线平行。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导流槽从下至上且靠近燃烧室壁面方向逐渐加深。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导流槽有4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燃烧室底面四周。<br>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导流槽斜边平面与所述燃烧室底面的夹角为25°。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火花塞的安装部平面向所述燃烧室本体内凹陷,且所述火花塞的中心线底端偏向所述喷油器,该安装部平面与所述燃烧室顶面的水平面夹角为18.5°。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燃烧室底面前后方向均呈圆弧形结构。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喷油器以及火花塞均位于所述进气道和所述排气道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通过燃烧室顶部凸起、燃烧室底面内侧的凹槽以及燃烧室底面外侧的导流槽;进气时气流从进气门上方进入燃烧室,燃烧室顶部凸起结构可对该处的气流进行引导,将其引致燃烧室底部的导流槽,经过导流槽,气流在燃烧室底部凹槽中向上翻滚,形成滚流。燃烧室底部平面向下凹,凹槽边缘形成挤气面,抑制了气体进入气缸内沿径向的流动。使气缸内的气体流动更加有序,有利于滚流的形成,减少了油束碰壁、提高了油气混合效果;在压缩冲程上止点附近将气缸内大尺度的滚流破碎成小尺度的涡,增大了压缩上止点附近缸内湍流强度,提高了燃烧效率,降低了排放,降低所需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的底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前后方向中心面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左右方向中心面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进、排气门中心面剖视图。图中各部件名称如下:1-燃烧室顶面;2-燃烧室底面;3-燃烧室壁面;4-凸起;5-进气道;6-进气门;7-排气道;8-排气门;9-喷油器;10-火花塞;11-凹槽;12-导流槽。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上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该燃烧室是由燃烧室顶面1、燃烧室底面2和燃烧室壁面3构成的燃烧室本体,所述燃烧室顶面1设有凸起4,所述凸起4一侧设有进气道5,所述进气道5上设有进气门6,所述凸起4另一侧设有与所述进气道5对称的排气道7,所述排气道7上设有排气门8,所述凸起4顶部的前后方向分别设有喷油器9和火花塞10,所述燃烧室底面2内侧设有凹槽11,所述燃烧室底面2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槽12。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油器9以及火花塞10均位于所述进气道5和所述排气道7之间,所述导流槽12与该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内侧连通,该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通过燃烧室顶部凸起4、燃烧室底面2内侧的凹槽11以及燃烧室底面2外侧的导流槽12;进气时气流从进气门6上方进入燃烧室,燃烧室顶部凸起4结构可对该处的气流进行引导,将其引致燃烧室底部的导流槽12,经过所述导流槽12,气流在燃烧室底部凹槽11中向上翻滚,形成滚流。燃烧室底部平面向下凹,凹槽11边缘形成挤气面,抑制了气体进入气缸内沿径向的流动。使气缸内的气体流动更加有序,有利于滚流的形成,减少了油束碰壁、提高了油气混合效果;在压缩冲程上止点附近将气缸内大尺度的滚流破碎成小尺度的涡,增大了压缩上止点附近缸内湍流强度,提高了燃烧效率,降低了排放,降低所需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4为梯形结构,该梯形两斜边的夹角为130°;所述喷油器9垂直安装在所述凸起4顶部,所述喷油器9中心轴线与所述燃烧室中心轴线平行。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室底面2前后方向均呈圆弧形结构,减少进气阻力;所述凸起4为梯形结构,可以对进气进行引导,加强滚流的形成;垂直安装所述喷油器9,可减小油束碰壁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12从下至上且靠近燃烧室壁面3方向逐渐加深;所述导流槽12有4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燃烧室底面2四周;所述导流槽12斜边平面与所述燃烧室底面2的夹角为25°。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12的设置可以对进入的气流进行引导,减少了油束碰壁、提高了油气混合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火花塞10的安装部平面向所述燃烧室本体内凹陷,且所述火花塞10的中心线底端偏向所述喷油器9,该安装部平面与所述燃烧室顶面1的水平面夹角为18.5°;该设置可促进点火后,火焰的传播。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该燃烧室是由燃烧室顶面、燃烧室底面和燃烧室壁面构成的燃烧室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顶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一侧设有进气道,所述进气道上设有进气门,所述凸起另一侧设有与所述进气道对称的排气道,所述排气道上设有排气门,所述凸起顶部的前后方向分别设有喷油器和火花塞,所述燃烧室底面内侧设有凹槽,所述燃烧室底面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该燃烧室是由燃烧室顶面、燃烧室底面和燃烧室壁面构成的燃烧室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顶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一侧设有进气道,所述进气道上设有进气门,所述凸起另一侧设有与所述进气道对称的排气道,所述排气道上设有排气门,所述凸起顶部的前后方向分别设有喷油器和火花塞,所述燃烧室底面内侧设有凹槽,所述燃烧室底面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梯形结构,该梯形两斜边的夹角为1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器垂直安装在所述凸起顶部,所述喷油器中心轴线与所述燃烧室中心轴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从下至上且靠近燃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忠文黄勇彭友成张振培覃瑞森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上汽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柳东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