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接茬处模板支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115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外墙接茬处模板支设结构,包括木方,所述木方的一侧安装有山型卡座,所述山型卡座的侧壁安装有加固螺母,贯穿所述木方和山型卡座以及加固螺母的内侧设置有通丝螺杆,所述山型卡座的上壁安装有上固定片,且山型卡座的下壁安装有下固定片,所述山型卡座的一侧壁安装有第一拉环和第二拉环,且第一拉环位于第二拉环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设置的支设结构操作简单,且在固定和拆卸时都较为方便,能够极大的减少混凝土外墙接茬处的漏浆、涨模等质量问题的发生,且材料拆卸之后可以重复利用,山型卡座和木方之间连接较为牢固,不容易脱离,通丝螺杆可以折叠,避免通丝螺杆过长对操作造成干扰。

A formwork supporting structure at the joint of external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墙接茬处模板支设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到一种支设结构,更具体的是一种外墙接茬处模板支设结构。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上下两层结构外墙接茬处在浇筑混凝土施工时经常会出现涨模、爆模、漏浆等现象的发生,导致最终外墙混凝土接茬处混凝土成型质量差、观感差等问题,因此需要借助支设结构才能实现将模板与墙体的侧壁进行支设,对墙体进行支设的主要的目的是方便对墙体上层的加工。现有的模板支设结构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模板支设结构对外墙接茬处进行支设时,支设效果较为一般,导致在后期对外墙上层进行浇筑时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且现有的模板支设结构在安装和拆卸时都不够方便,在安装和拆卸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给实际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墙接茬处模板支设结构,本技术所设置的支设结构操作简单,且在固定和拆卸时都较为方便,能够极大的减少混凝土外墙接茬处的漏浆、涨模等质量问题的发生,且材料拆卸之后可以重复利用,山型卡座和木方之间连接较为牢固,不容易脱离,通丝螺杆可以折叠,避免通丝螺杆过长对操作造成干扰。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外墙接茬处模板支设结构,包括木方,所述木方的一侧安装有山型卡座,所述山型卡座的侧壁安装有加固螺母,贯穿所述木方和山型卡座以及加固螺母的内侧设置有通丝螺杆;所述山型卡座的上壁安装有上固定片,且山型卡座的下壁安装有下固定片,所述山型卡座的一侧壁安装有第一拉环和第二拉环,且第一拉环位于第二拉环的上方,且贯穿山型卡座的一侧壁位于第一拉环和第二拉环之间位置开设有插槽,所述山型卡座的另一侧壁安装有螺杆套;所述通丝螺杆的外围安装有连接套,所述通丝螺杆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且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之间连接有转轴套,所述连接套的外表面包裹有防滑套。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木方的另一侧设置有木模板,且木模板的侧壁设置有混凝土墙,所述混凝土墙的外侧连接有混凝土楼板,且混凝土墙的内部预埋有T型预埋件与锥形螺母,所述锥形螺母的一侧壁与混凝土墙的内部侧壁连接,所述T型预埋件的一端贯穿锥形螺母的另一侧壁,所述通丝螺杆伸入到穿锥形螺母的内部与其相互啮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槽与螺杆套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插槽的内径大小与螺杆套的外径大小相同,所述螺杆套的内壁设置有与通丝螺杆表面相啮合的螺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固定片与下固定片各设置有三片,且上固定片与下固定片呈上下对称设置,所述上固定片与下固定片的一侧厚度均小于其另一侧的厚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螺杆的长度大小略大于第二螺杆的长度大小,且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相对一端均呈扁平状设置,且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相对一端通过转轴套内部内部的转轴活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整体通过将木方、山型卡座、加固螺母、T型预埋件和锥形螺母之间通过通丝螺杆进行啮合的方式将木模板与混凝土墙之间进行支设,T型预埋件和锥形螺母预埋在混凝土墙的内侧,操作时只需将通丝螺杆拧紧即可完成木模板的支设,方便了上层建筑结构的施工,且采用通丝螺杆啮合的方式,使得木模板与混凝土墙贴合更加的紧密,能够极大的减少混凝土墙接茬处的漏浆、涨模等质量问题的发生,在拆卸时只需将通丝螺杆拧松即可进行支设结构的拆卸,节省了劳动力,在拆卸和安装时不会耗费太多的时间,材料在拆卸之后还可进行重复利用,达到了绿色施工的要求,节省材料;2、通过设置转轴套对通丝螺杆进行连接,通丝螺杆由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构成,且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相对一端均呈扁平状设置并通过转轴套连接,从而使得第二螺杆可以向下折叠,实现了通丝螺杆的折叠,有效的避免通丝螺杆长度过长,对施工现场造成影响;3、通过在山型卡座上设置螺杆套和上固定片以及下固定片,使得整个山型卡座在插入木方时更加的方便,用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进行固定,从而在通丝螺杆插入到山型卡座与木方内时,不会出现山型卡座与木方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使得通丝螺杆在插入时操作更加的简单。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外墙接茬处模板支设结构的截面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外墙接茬处模板支设结构中山型卡座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外墙接茬处模板支设结构中通丝螺杆与连接套的安装图。图中1、混凝土墙;2、木模板;3、木方;4、山型卡座;5、加固螺母;6、通丝螺杆;7、锥形螺母;8、T型预埋件;9、混凝土楼板;10、上固定片;11、下固定片;12、第一拉环;13、插槽;14、第二拉环;15、螺杆套;16、连接套;17、第一螺杆;18、第二螺杆;19、转轴套;20、防滑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一种外墙接茬处模板支设结构,包括木方3,木方3的一侧安装有山型卡座4,山型卡座4的侧壁安装有加固螺母5,贯穿木方3和山型卡座4以及加固螺母5的内侧设置有通丝螺杆6;山型卡座4的上壁安装有上固定片10,且山型卡座4的下壁安装有下固定片11,山型卡座4的一侧壁安装有第一拉环12和第二拉环14,且第一拉环12位于第二拉环14的上方,且贯穿山型卡座4的一侧壁位于第一拉环12和第二拉环14之间位置开设有插槽13,山型卡座4的另一侧壁安装有螺杆套15;通丝螺杆6的外围安装有连接套16,通丝螺杆6包括第一螺杆17和第二螺杆18,且第一螺杆17和第二螺杆18之间连接有转轴套19,连接套16的外表面包裹有防滑套20,在连接套16表面设置防滑套20,在转动通丝螺杆6进行拆卸时施力更加方便。木方3的另一侧设置有木模板2,且木模板2的侧壁设置有混凝土墙1,混凝土墙1的外侧连接有混凝土楼板9,且混凝土墙1的内部预埋有T型预埋件8与锥形螺母7,锥形螺母7的一侧壁与混凝土墙1的内部侧壁连接,T型预埋件8的一端贯穿锥形螺母7的另一侧壁,通丝螺杆6伸入到穿锥形螺母7的内部与其相互啮合。插槽13与螺杆套15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插槽13的内径大小与螺杆套15的外径大小相同,螺杆套15的内壁设置有与通丝螺杆6表面相啮合的螺纹,螺杆套15在通丝螺杆6插入之后与其相啮合,对通丝螺杆6表面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其直接与木方3的内壁接触。上固定片10与下固定片11各设置有三片,且上固定片10与下固定片11呈上下对称设置,上固定片10与下固定片11的一侧厚度均小于其另一侧的厚度,上固定片10与下固定片11的侧边较薄,方便嵌入到木方3内。第一螺杆17的长度大小略大于第二螺杆18的长度大小,且第一螺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墙接茬处模板支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木方(3),所述木方(3)的一侧安装有山型卡座(4),所述山型卡座(4)的侧壁安装有加固螺母(5),贯穿所述木方(3)和山型卡座(4)以及加固螺母(5)的内侧设置有通丝螺杆(6);/n所述山型卡座(4)的上壁安装有上固定片(10),且山型卡座(4)的下壁安装有下固定片(11),所述山型卡座(4)的一侧壁安装有第一拉环(12)和第二拉环(14),且第一拉环(12)位于第二拉环(14)的上方,且贯穿山型卡座(4)的一侧壁位于第一拉环(12)和第二拉环(14)之间位置开设有插槽(13),所述山型卡座(4)的另一侧壁安装有螺杆套(15);/n所述通丝螺杆(6)的外围安装有连接套(16),所述通丝螺杆(6)包括第一螺杆(17)和第二螺杆(18),且第一螺杆(17)和第二螺杆(18)之间连接有转轴套(19),所述连接套(16)的外表面包裹有防滑套(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墙接茬处模板支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木方(3),所述木方(3)的一侧安装有山型卡座(4),所述山型卡座(4)的侧壁安装有加固螺母(5),贯穿所述木方(3)和山型卡座(4)以及加固螺母(5)的内侧设置有通丝螺杆(6);
所述山型卡座(4)的上壁安装有上固定片(10),且山型卡座(4)的下壁安装有下固定片(11),所述山型卡座(4)的一侧壁安装有第一拉环(12)和第二拉环(14),且第一拉环(12)位于第二拉环(14)的上方,且贯穿山型卡座(4)的一侧壁位于第一拉环(12)和第二拉环(14)之间位置开设有插槽(13),所述山型卡座(4)的另一侧壁安装有螺杆套(15);
所述通丝螺杆(6)的外围安装有连接套(16),所述通丝螺杆(6)包括第一螺杆(17)和第二螺杆(18),且第一螺杆(17)和第二螺杆(18)之间连接有转轴套(19),所述连接套(16)的外表面包裹有防滑套(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接茬处模板支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方(3)的另一侧设置有木模板(2),且木模板(2)的侧壁设置有混凝土墙(1),所述混凝土墙(1)的外侧连接有混凝土楼板(9),且混凝土墙(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勃马一方刘硕高明德孙丽樊星蔡国栋张宁张儒晨路野程瑶刘同瀛李成钢高铁王家嵩郑淇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