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使用的加强型建筑墙模板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23708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加强型建筑墙模板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建筑墙模板,任一建筑墙模板由至少一模板单体相互可拆卸地连接构成,且两相对设置的建筑墙模板之间连接有定距套管机构;所述定距套管机构包括螺纹杆、套管和锁紧螺母,套管垂直地抵设于该两建筑墙模板之间,所述螺纹杆穿设在套管内,且两端通过所述锁紧螺母分别锁紧于所述建筑墙模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建筑墙模板组不仅可快速拼装和拆卸,利于重复使用,还可通过套管加强模板中间部位的薄弱环节。(*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重复使用的加强型建筑墙模板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墙模板。
技术介绍
传统模板是由木板制作,有诸多缺点,比如原料成本高、需要根据浇筑要求定制或修补模板、材料性能不稳定、重量大,且模板之间的拼接难度大。塑料模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由若干塑料成型模具组合而成的。但是由于缺乏快速拼装和拆卸的技术方案使塑料模板拼装和拆卸的效率低下。而且对于尺寸较大的塑料或热塑性复合材料模板,由于刚度低,可能在中间部位出现鼓起的现象,寿命短,不利于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墙模板,不仅可快速拼装和拆卸,利于重复使用,还可通过套管加强模板中间部位的薄弱环节。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加强型建筑墙模板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建筑墙模板,其中:任一建筑墙模板由至少一模板单体相互可拆卸地连接构成,且两相对设置的建筑墙模板之间连接有定距套管机构;所述定距套管机构包括螺纹杆、套管和锁紧螺母,套管垂直地抵设于该两建筑墙模板之间,所述螺纹杆穿设在套管内,且两端通过所述锁紧螺母分别锁紧于所述建筑墙模板上。进一步的,所述模板单体的至少一边缘设有连接边,连接边上设有连接孔,相邻两模板单体通过至少一连接件穿设对应的连接孔内并锁紧以连接形成所述建筑墙模板。进一步的,所述模板单体为平板单体、内角模板单体或外角模板单体;所述平板单体包括一工作面,所述连接边均立设在该工作面的背面上,所述连接孔的方向平行于所述工作面;所述内角模板单体包括一第一工作面与一第二工作面,所述第一工作面与第二工作面互相垂直,所述连接边均立设在第一工作面和/或第二工作面背面上,所述连接孔的方向对应平行于所述第一工作面和/或第二工作面背面;所述外角模板单体包括一工作面,所述连接边中至少之一平行于工作面,其余连接边行均立设在该工作面的背面上,其中平行于工作面的连接边上的连接孔的方向与工作面垂直,立设于背面上的连接边上的连接孔的方向平行于所述工作面。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一连接杆、一固定锁头、一限位柱体以及一旋紧手柄,所述固定锁头和限位柱体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杆的两端,所述旋紧手柄连接在限位柱体的侧面并与连接杆垂直;所述固定锁头和连接孔均为非正圆形,连接孔的最大直径与所述固定锁头的最大直径相匹配,连接孔的最小直径则与连接杆的直径及固定锁头的最小直径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模板单体的背面还分布有纵横交错的加强主肋条和加强副肋条,所述加强副肋条设于两相邻的加强主肋条之间或设于加强主肋条与所述连接边之间,所述加强主肋条上等间距地开设有套管孔,套管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杆的直径而小于所述套管的外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任一建筑墙模板由至少一模板单体相互可拆卸地连接构成,有利于重复使用,其中通过使用连接件,仅旋转旋紧手柄就可以完成建筑墙模板的快速拼装和拆卸,因此大大提高了模板的拼装和拆卸效率;本技术还通过采用定距套管机构,使两相对设置的建筑墙模板能保持等间距的同时还可对模板中间部位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提高了模板整体的刚度。【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建筑墙模板组整体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模板单体为平板单体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模板单体为内角模板单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中模板单体为内角模板单体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模板单体为外角模板单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中模板单体为外角模板单体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定距套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可重复使用的加强型建筑墙模板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建筑墙模板10,其中:任一建筑墙模板10由至少一模板单体I相互可拆卸地连接构成,且两相对设置的建筑墙模板10之间连接有定距套管机构2 ;所述定距套管机构2包括螺纹杆21、套管22和锁紧螺母23,套管22垂直地抵设于该两建筑墙模板10之间,所述螺纹杆21穿设在套管22内,且两端通过所述锁紧螺母23分别锁紧于所述建筑墙模板10上。所述模板单体I的至少一边缘设有连接边4,连接边4上设有连接孔42,相邻两模板单体I通过至少一连接件3穿设对应的连接孔42内并锁紧以连接形成所述建筑墙模板10。所述模板单体I共有三种结构,分别为平板单体11、内角模板单体12或外角模板单体13。主要如图2所示,所述平板单体11包括一工作面111,所述连接边4均立设在该工作面111的背面112上,所述连接孔42的方向平行于所述工作面111。主要如图3和图3A所示,所述内角模板单体12包括一第一工作面121与一第二工作面123,所述第一工作面121与第二工作面123互相垂直,所述连接边均立设在第一工作面121的背面122和/或第二工作面123的背面124上,所述连接孔42的方向对应平行于所述第一工作面121或第二工作面123,即第一工作面121的背面122立设的连接边4上的连接孔42平行于所述第一工作面121,而第二工作面123的背面124上立设的连接边4上的连接孔42平行于所述第二工作面123。主要如图4和图4A所示,所述外角模板单体13包括一工作面131,所述连接边4中至少之一平行于工作面131,其余连接边4行均立设在该工作面131的背面132上,其中平行于工作面131的连接边4上的连接孔42的方向与工作面131垂直,立设于背面132上的连接边4上的连接孔42的方向平行于所述工作面131。主要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件3包括一连接杆31、一固定锁头32、一限位柱体33以及一旋紧手柄34,所述固定锁头32和限位柱体33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杆31的两端,所述旋紧手柄34连接在限位柱体33的侧面并与连接杆31垂直。所述连接孔42和固定锁头32均为非正圆形,连接孔42的最大直径与所述固定锁头32的最大直径相匹配,连接孔42的最小直径则与连接杆31的直径及固定锁头32的最小直径相匹配,使用时,将两模板单体I的连接边4的连接孔42对接之后,将固定锁头32的方向与连接孔42的方向对应插入连接孔42,直到限位柱体33到达连接孔42的端部时将旋紧手柄34旋转90度即可。主要如图6所示,所述模板单体I的背面还分布有纵横交错的加强主肋条5和加强副肋条6,所述加强副肋条6设于两相邻的加强主肋条5之间或设于加强主肋条5与所述连接边4之间,所述加强主肋条5上等间距地开设有套管孔7,套管孔7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杆21的直径而小于所述套管22的外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待浇筑的墙体的实际情况,选用若干平板单体11、内角模板单体12或外角模板单体13,按墙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组装,组装时,两相邻两模板单体I的连接边4的连接孔42对接,之后每对连接孔42均通过一连接件3连接,然后再将的定距套管机构2的螺纹杆21插入套管22内并穿设于所述套管孔7内,并使套管22垂直地抵设于该两建筑墙模板10之间,再用锁紧螺母23将螺纹杆21锁紧于建筑墙模板上。如图1所示,即为组装好的两建筑墙模板10。另外,还可在图1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方向上的拼接,浇筑不同高度的墙体。组装好建筑墙模板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当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加强型建筑墙模板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建筑墙模板,其特征在于:任一建筑墙模板由至少一模板单体相互可拆卸地连接构成,且两相对设置的建筑墙模板之间连接有定距套管机构;所述定距套管机构包括螺纹杆、套管和锁紧螺母,套管垂直地抵设于该两建筑墙模板之间,所述螺纹杆穿设在套管内,且两端通过所述锁紧螺母分别锁紧于所述建筑墙模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加强型建筑墙模板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建筑墙模板,其特征在于:任一建筑墙模板由至少一模板单体相互可拆卸地连接构成,且两相对设置的建筑墙模板之间连接有定距套管机构;所述定距套管机构包括螺纹杆、套管和锁紧螺母,套管垂直地抵设于该两建筑墙模板之间,所述螺纹杆穿设在套管内,且两端通过所述锁紧螺母分别锁紧于所述建筑墙模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加强型建筑墙模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单体的至少一边缘设有连接边,连接边上设有连接孔,相邻两模板单体通过至少一连接件穿设对应的连接孔内并锁紧以连接形成所述建筑墙模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加强型建筑墙模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单体为平板单体、内角模板单体或外角模板单体; 所述平板单体包括一工作面,所述连接边均立设在该工作面的背面上,所述连接孔的方向平行于所述工作面; 所述内角模板单体包括一第一工作面与一第二工作面,所述第一工作面与第二工作面互相垂直,所述连接边均立设在第一工作面和/或第二工作面背面上,所述连接孔的方向对应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刚陈智明蔡秋红李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