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2997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街道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装置,包括雨水收集槽、雨水篦子、混凝土基层和碳钢加强层,所述混凝土基层顶部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金属杂质过滤室,且金属杂质过滤室的两侧均设置有净化室,所述净化室的内部均匀填充有生物填料球,所述金属杂质过滤室两侧的底端均通过第一出水口与净化室相连通,且金属杂质过滤室的顶端设置有雨水收集槽,所述雨水收集槽的底端与金属杂质过滤室的顶端相连通,所述疏水室靠近雨水收集槽一侧的底端均通过第二出水口与雨水收集槽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顶层、雨水收集槽、雨水篦子,雨水收集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便于将初期雨水中的杂物垃圾进行过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街道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雨水处理
,具体为街道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装置。
技术介绍
降雨过程中不同历时的降雨水质有很大差别,且受到大气、建筑物表面、室外道路等因素影响,初期降雨中悬浮物等污染物浓度远高于中后期雨水,若无法及时控制初期雨水,将其进行收集,不仅会污染街道,甚至会造成道路积水,影响交通安全,现阶段在处理初期雨水方面存在部分问题,具体如下;1、目前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方法主要是在道路上安装雨水篦子用来排水,无法对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净化,不利于环境保护,也不利于雨水回收利用;2、现有的此类装置在雨量较大的时候容易出现排水缓慢的现象,容易导致街道出现积水的现象,影响交通安全;3、此类装置在长时间使用后需要拆除雨水篦子对内部进行清理,但是现有的雨水篦子不便于安装与拆卸,清理时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街道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的初期雨水控制装置不具备净化雨水的功能、余量较大时排水较慢,容易造成道路积水以及雨水篦子不便于安装拆卸,影响装置后续清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街道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装置,包括雨水收集槽、雨水篦子、混凝土基层和碳钢加强层,所述混凝土基层顶部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金属杂质过滤室,且金属杂质过滤室的两侧均设置有净化室,所述净化室的内部均匀填充有生物填料球,所述金属杂质过滤室两侧的底端均通过第一出水口与净化室相连通,且金属杂质过滤室的顶端设置有雨水收集槽,所述雨水收集槽的底端与金属杂质过滤室的顶端相连通,且雨水收集槽的两侧均设置有顶层,所述雨水收集槽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槽口,且槽口上安装有雨水篦子,所述雨水篦子侧壁的内部设置有碳钢加强层,且雨水篦子的外侧均匀涂覆有聚四氟乙烯耐腐蚀层,所述雨水篦子两侧的顶层上均设置有进水口,所述雨水收集槽的两侧均设置有疏水室,且疏水室均与进水口连接,所述疏水室靠近雨水收集槽一侧的底端均通过第二出水口与雨水收集槽连接。优选的,所述金属杂质过滤室的内部均匀固定有磁性柱,且磁性柱呈交错状排列。优选的,所述疏水室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雨水收集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且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的材质均为活性炭。优选的,所述雨水篦子的两端均固定有滑块,所述雨水收集槽顶部的内部均匀设置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雨水篦子的顶端固定有提手,且雨水篦子与雨水收集槽构成安装拆卸结构。优选的,所述碳钢加强层的两侧均设置有刚性弹簧套,且刚性弹簧套等间距分布。优选的,所述碳钢加强层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加强筋,且加强筋的纵截面均呈“H”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街道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装置通过安装有顶层、雨水收集槽、雨水篦子,雨水收集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便于将初期雨水中的杂物垃圾进行过滤,雨水收集槽的底端设置有金属杂质过滤室,金属杂质过滤室的内部交错设置有磁性柱,可以吸附初期雨水中存在的微小金属杂质,金属杂质过滤室的两侧均设置有净化室,净化室的内部均匀填充有生物填料球,能够去除初期雨水中大部分的颗粒有机物并生物降解,综上所述,减少初期雨水污染物对河流的输入量,控制初期雨水的污染。(2)该街道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装置通过在雨水篦子两侧的顶层上设置有进水口,雨水收集槽的两侧均设置有疏水室,疏水室与进水口相连通,疏水室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过滤网,疏水室与雨水收集槽之间均通过第二出水口连接,使得当雨水量过大时,可以通过进水口进入疏水室内,初步过滤后再进入雨水收集槽进行后续净化处理,这样就可以分担出一部分的水量,使得雨水可以畅通排出,避免造成街道积水。(3)该街道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装置通过在雨水收集槽的入口处设置有槽口,槽口两侧的雨水收集槽的内部均设置有滑槽,槽口处安装有雨水篦子,雨水篦子的顶端固定有提手,雨水篦子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使得便于将雨水篦子安装在槽口处,之后通过提手转动雨水篦子,使得滑块在滑槽上滑动,将雨水篦子卡合在槽口处,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反向转动即可,方便快捷,利于对装置内部进行后续清理。(4)该街道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装置通过在雨水篦子侧壁的内部设置有碳钢加强层,碳钢加强层的内部均匀设置有“H”型结构的加强筋,便于提高雨水篦子的结构强度,同时在碳钢加强层的两侧均设置有刚性弹簧套,便于提高雨水篦子的抗压性能,使其在受到外界挤压碰撞时,不容易损坏,延长雨水篦子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雨水收集槽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雨水篦子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雨水篦子侧壁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层;2、净化室;3、第一出水口;4、金属杂质过滤室;5、疏水室;6、进水口;7、雨水收集槽;8、雨水篦子;9、第一过滤网;10、第二出水口;11、第二过滤网;12、磁性柱;13、生物填料球;14、混凝土基层;15、槽口;16、滑槽;17、提手;18、滑块;19、聚四氟乙烯耐腐蚀层;20、刚性弹簧套;21、碳钢加强层;22、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街道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装置,包括雨水收集槽7、雨水篦子8、混凝土基层14和碳钢加强层21,混凝土基层14顶部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金属杂质过滤室4,金属杂质过滤室4的内部均匀固定有磁性柱12,且磁性柱12呈交错状排列,可以吸附初期雨水中存在的微小金属杂质,且金属杂质过滤室4的两侧均设置有净化室2,净化室2的内部均匀填充有生物填料球13,金属杂质过滤室4两侧的底端均通过第一出水口3与净化室2相连通,且金属杂质过滤室4的顶端设置有雨水收集槽7,雨水收集槽7的底端与金属杂质过滤室4的顶端相连通,且雨水收集槽7的两侧均设置有顶层1,雨水收集槽7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槽口15,且槽口15上安装有雨水篦子8,雨水篦子8的两端均固定有滑块18,雨水收集槽7顶部的内部均匀设置有与滑块18相匹配的滑槽16,雨水篦子8的顶端固定有提手17,且雨水篦子8与雨水收集槽7构成安装拆卸结构;便于将雨水篦子8安装在槽口15处,之后通过提手17转动雨水篦子8,使得滑块18在滑槽16上滑动,将雨水篦子8卡合在槽口15处,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反向转动即可,方便快捷,利于对装置内部进行后续清理;雨水篦子8侧壁的内部设置有碳钢加强层21,碳钢加强层21的两侧均设置有刚性弹簧套20,且刚性弹簧套20等间距分布,碳钢加强层21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加强筋22,且加强筋22的纵截面均呈“H”型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街道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装置,包括雨水收集槽(7)、雨水篦子(8)、混凝土基层(14)和碳钢加强层(2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层(14)顶部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金属杂质过滤室(4),且金属杂质过滤室(4)的两侧均设置有净化室(2),所述净化室(2)的内部均匀填充有生物填料球(13),所述金属杂质过滤室(4)两侧的底端均通过第一出水口(3)与净化室(2)相连通,且金属杂质过滤室(4)的顶端设置有雨水收集槽(7),所述雨水收集槽(7)的底端与金属杂质过滤室(4)的顶端相连通,且雨水收集槽(7)的两侧均设置有顶层(1),所述雨水收集槽(7)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槽口(15),且槽口(15)上安装有雨水篦子(8),所述雨水篦子(8)侧壁的内部设置有碳钢加强层(21),且雨水篦子(8)的外侧均匀涂覆有聚四氟乙烯耐腐蚀层(19),所述雨水篦子(8)两侧的顶层(1)上均设置有进水口(6),所述雨水收集槽(7)的两侧均设置有疏水室(5),且疏水室(5)均与进水口(6)连接,所述疏水室(5)靠近雨水收集槽(7)一侧的底端均通过第二出水口(10)与雨水收集槽(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街道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装置,包括雨水收集槽(7)、雨水篦子(8)、混凝土基层(14)和碳钢加强层(2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层(14)顶部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金属杂质过滤室(4),且金属杂质过滤室(4)的两侧均设置有净化室(2),所述净化室(2)的内部均匀填充有生物填料球(13),所述金属杂质过滤室(4)两侧的底端均通过第一出水口(3)与净化室(2)相连通,且金属杂质过滤室(4)的顶端设置有雨水收集槽(7),所述雨水收集槽(7)的底端与金属杂质过滤室(4)的顶端相连通,且雨水收集槽(7)的两侧均设置有顶层(1),所述雨水收集槽(7)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槽口(15),且槽口(15)上安装有雨水篦子(8),所述雨水篦子(8)侧壁的内部设置有碳钢加强层(21),且雨水篦子(8)的外侧均匀涂覆有聚四氟乙烯耐腐蚀层(19),所述雨水篦子(8)两侧的顶层(1)上均设置有进水口(6),所述雨水收集槽(7)的两侧均设置有疏水室(5),且疏水室(5)均与进水口(6)连接,所述疏水室(5)靠近雨水收集槽(7)一侧的底端均通过第二出水口(10)与雨水收集槽(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街道控制初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红雷璇潘睿智杨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