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297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灌胶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台面上设置有用于盛胶的容器、打胶组件、控制组件、基座以及出胶管,上述打胶组件包括打胶气缸、打胶筒以及打胶推杆,上述基座内部具有容胶腔,上述容器设置在基座的顶部且该容器的出口与上述容胶腔连通,上述打胶筒设置在基座的一侧,该打胶筒的第一端与上述容胶腔连通,第二端中穿设有上述打胶推杆,且该打胶推杆固定在打胶气缸的活塞杆上,出胶管设置在基座的另一侧并与上述容胶腔连通。灌胶时,胶液由容器的出口注入容胶腔中,打胶推杆能在打胶气缸驱动下沿打胶筒移动,进而将容胶腔中的胶液推入出胶管中并从出胶管的出胶口出胶,从而实现自动灌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胶装置
本技术涉及灌胶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灌胶装置。
技术介绍
家具行业中,由于家具的木榫连接方式,现场安装时往往需要木工胶。木工胶一般为大桶装,例如:25kg,而家具安装时,木工胶的用量有效,小瓶装即可,因此需要对大桶装的木工胶进行分装。目前一般采用人工灌胶的方式对木工胶进行分装,人工灌胶不仅效率低,操作麻烦,而且会造成胶液浪费,并且也会对环境污染。由上可见,现有的灌胶方式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自动灌胶的灌胶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灌胶装置,包括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的台面上设置有用于盛胶的容器、打胶组件、控制组件、基座以及出胶管,上述打胶组件包括打胶气缸、打胶筒以及打胶推杆,上述基座内部具有容胶腔,上述容器设置在基座的顶部且该容器的出口与上述容胶腔连通,上述打胶筒设置在基座的一侧,该打胶筒的第一端与上述容胶腔连通,第二端中穿设有上述打胶推杆,且该打胶推杆固定在打胶气缸的活塞杆上,出胶管设置在基座的另一侧并与上述容胶腔连通,胶液由容器的出口注入容胶腔中,打胶推杆能在打胶气缸驱动下沿打胶筒移动,进而将容胶腔中的胶液推入出胶管中并从出胶管的出胶口出胶,而上述控制组件能控制上述容器的出口的开闭。为能更好地控制容器开口的开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能封闭上述容器的出口的挡板、转块以及转动气缸,上述挡板的一端与容器出口的侧壁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转轴,该转轴穿过基座而与上述转块固定,而该转块通过枢接轴与转动气缸的活塞杆枢接。这样转动气缸驱动转块转动,转块带动转轴转动,进而使得挡板相对于容器开口转动而实现挡板对容器开口的开闭。为使转动气缸能更加准确地驱动转轴转动,所述转动气缸横向固定在操作台的台面上,上述转块的外形呈长方形状,转轴固定在转块的一端,而上述枢接轴设置在转块的另一端。为使转动气缸能更好地施力于转块,所述转动气缸朝转块方向由上向下倾斜设置。为能更好地控制打胶气缸和转动气缸,从而能进一步提高本技术中的灌胶装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所述操作台上还设置有分别用于控制上述打胶气缸和转动气缸的电子阀。为使打胶组件能更好地将胶液打入出胶管中,所述打胶气缸和打胶筒均横向固定在操作台的台面上,且打胶筒与出胶管的注胶口相对设置。为使灌胶装置的内部结构简单,并且能更加顺利地实现出胶,所述容器的出口通过竖向设置在第一连接管与上述容胶腔连通,所述打胶筒的第一端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二连接管与上述容胶腔连通,所述出胶管包括横向延伸的第一段和竖向向下延伸的第二段,上述注胶口开设在第一段的自由端,出胶口开设在第二段的自由端,该注胶口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三连接管与上述容胶腔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的灌胶工装包括容器、打胶组件、控制组件、基座以及出胶管,上述基座内部具有容胶腔,打胶组件包括打胶气缸、打胶筒以及打胶推杆,控制组件能控制上述容器的出口的开闭。这样灌胶时,胶液由容器的出口注入容胶腔中,打胶推杆能在打胶气缸驱动下沿打胶筒移动,进而将容胶腔中的胶液推入出胶管中并从出胶管的出胶口出胶,从而实现自动灌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灌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灌胶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组件的控制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灌胶装置,包括操作台1,该操作台1的台面10上设置有用于盛胶的容器2、打胶组件3、控制组件4、基座5以及出胶管6,上述打胶组件3包括打胶气缸31、打胶筒32以及打胶推杆33,上述基座5内部具有容胶腔50,上述容器2设置在基座5的顶部且该容器2的出口21与上述容胶腔50连通,上述打胶筒32设置在基座5的一侧,该打胶筒32的第一端与上述容胶腔50连通,第二端中穿设有上述打胶推杆33,且该打胶推杆33固定在打胶气缸31的活塞杆上,出胶管6设置在基座5的另一侧并与上述容胶腔50连通。这样灌胶时,胶液由容器2的出口21注入容胶腔50中,打胶推杆33能在打胶气缸31驱动下沿打胶筒32移动,进而将容胶腔50中的胶液推入出胶管6中并从出胶管6的出胶口621出胶,从而实现自动灌胶。优选地,上述打胶推杆33的前端与打胶筒3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未示出),从而能避免打胶过程中胶液从打胶筒32的第二端泄漏。本实施例中,上述容器2呈桶状,胶液由其顶部开口加入容器2中,容器2的下端缩口而形成供胶液流出的开口21。打胶气缸31和打胶筒32均横向固定在操作台1的台面10上,且打胶筒32与出胶管6的注胶口相对设置,从而能使打胶气缸31和打胶筒32均横向固定在操作台1的台面10上,且打胶筒32与出胶管6的注胶口相对设置。具体地,为使灌胶装置的内部结构简单,并且能更加顺利地实现出胶,上述容器2的出口21通过竖向设置在第一连接管81与上述容胶腔50连通,上述打胶筒32的第一端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二连接管82与上述容胶腔50连通,上述出胶管6包括横向延伸的第一段61和竖向向下延伸的第二段62,上述注胶口开设在第一段61的自由端,出胶口621开设在第二段62的自由端,该注胶口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三连接管83与上述容胶腔50连通。进一步,上述控制组件4包括能封闭上述容器2的出口21的挡板41、转块43以及转动气缸44,上述挡板41的一端与容器2出口21的侧壁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转轴42,该转轴42穿过基座5而与上述转块43固定,而该转块43通过枢接轴45与转动气缸44的活塞杆枢接。这样转动气缸44驱动转块43转动,转块43带动转轴42转动,进而使得挡板41相对于容器2开口21转动而实现挡板41对容器2开口21的开闭。为使转动气缸44能更加准确地驱动转轴42转动,上述转动气缸44横向固定在操作台1的台面10上,上述转块43的外形呈长方形状,转轴42固定在转块43的一端,而上述枢接轴45设置在转块43的另一端。为使转动气缸44能更好地驱动转块43转动,进而带动转轴42转动,上述转动气缸44朝转块43方向由上向下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转动气缸44的中心轴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α为8~10度(本实施例中为8度)。此外,为能更好地控制打胶气缸31和转动气缸44,从而能进一步提高本技术中的灌胶装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上述操作台1上还设置有分别用于控制上述打胶气缸31和转动气缸44的电子阀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胶装置,包括操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的台面(10)上设置有用于盛胶的容器(2)、打胶组件(3)、控制组件(4)、基座(5)以及出胶管(6),上述打胶组件(3)包括打胶气缸(31)、打胶筒(32)以及打胶推杆(33),上述基座(5)内部具有容胶腔(50),上述容器(2)设置在基座(5)的顶部且该容器(2)的出口(21)与上述容胶腔(50)连通,上述打胶筒(32)设置在基座(5)的一侧,该打胶筒(32)的第一端与上述容胶腔(50)连通,第二端中穿设有上述打胶推杆(33),且该打胶推杆(33)固定在打胶气缸(31)的活塞杆上,出胶管(6)设置在基座(5)的另一侧并与上述容胶腔(50)连通,胶液由容器(2)的出口(21)注入容胶腔(50)中,打胶推杆(33)能在打胶气缸(31)驱动下沿打胶筒(32)移动,进而将容胶腔(50)中的胶液推入出胶管(6)中并从出胶管(6)的出胶口(621)出胶,而上述控制组件(4)能控制上述容器(2)的出口(21)的开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胶装置,包括操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的台面(10)上设置有用于盛胶的容器(2)、打胶组件(3)、控制组件(4)、基座(5)以及出胶管(6),上述打胶组件(3)包括打胶气缸(31)、打胶筒(32)以及打胶推杆(33),上述基座(5)内部具有容胶腔(50),上述容器(2)设置在基座(5)的顶部且该容器(2)的出口(21)与上述容胶腔(50)连通,上述打胶筒(32)设置在基座(5)的一侧,该打胶筒(32)的第一端与上述容胶腔(50)连通,第二端中穿设有上述打胶推杆(33),且该打胶推杆(33)固定在打胶气缸(31)的活塞杆上,出胶管(6)设置在基座(5)的另一侧并与上述容胶腔(50)连通,胶液由容器(2)的出口(21)注入容胶腔(50)中,打胶推杆(33)能在打胶气缸(31)驱动下沿打胶筒(32)移动,进而将容胶腔(50)中的胶液推入出胶管(6)中并从出胶管(6)的出胶口(621)出胶,而上述控制组件(4)能控制上述容器(2)的出口(21)的开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4)包括能封闭上述容器(2)的出口(21)的挡板(41)、转块(43)以及转动气缸(44),上述挡板(41)的一端与容器(2)出口(21)的侧壁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转轴(42),该转轴(42)穿过基座(5)而与上述转块(43)固定,而该转块(43)通过枢接轴(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伟忠杜胜刚夏国松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柏厨集成厨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