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物料输送中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2935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煤矿井下物料输送中转装置包括:第一排气阀、第二排气阀、主排气管、第一压力罐、第二压力罐、排气装置、传输装置、料仓、中转料箱、发料箱、送料管、辅助排气管和电磁阀,第一压力罐和第二压力罐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一排气阀和第二排气阀与主排气管的一端相连,主排气管的另一端通入装在料仓顶部的排气装置中,第一排气阀为三通阀,该三通阀分别与第一压力罐、辅助排气管的一端和主排气管的一端相连,第二排气阀为四通阀,该四通阀分别与第二压力罐、来自第一排气阀的辅助排气管、来自第一排气阀的主排气管和通向排气装置的主排气管相连,在辅助排气管上装有电磁阀,辅助排气管和主排气管的另一端汇合后通入装在料仓顶部的排气装置中。

Coal mine underground material transf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矿井下物料输送中转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物料输送中转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节能及高效率充填的煤矿井下物料输送中转装置。
技术介绍
中煤新集口孜东矿引进世界先进的煤矿建筑材料输送系统,对井下架棚巷道进行充填,解决了深井地压大,难以支护的难题。井下物料充填系统主要是将地面科学配比好的水泥混合料使用压风以及自重用管路输送到需要充填的迎头位置,在迎头进行混合搅拌后充填至事先套棚位置,解决了深井支护技术难题,通过不断探索,目前中煤新集口孜东矿井下大巷及上山均用物料充填支护来加强支护效果,随着需要充填的巷道逐渐增多,问题也逐渐凸显,特别是物料充填系统中转站压力罐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输送的是干燥后的混合料,对管路及蝶阀磨损较为严重。正常情况下,中转站送料时,压力罐提供压力及回气作用,压力罐加压后通过四通、蝶阀回气至料仓滤器装置,在此过程中对回气蝶阀磨损较为严重,正常DN80蝶阀、四通更换周期为1个月。口孜东矿先锋机电队经过调研改造后的排气装置大大减少了磨损,增加了配件更换周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有效解决了正常使用时配件使用寿命短的难题;减少了国外进口配件的成本;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充填效率;减少了由于高空更换配件作业导致的一系列安全事故,而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物料输送中转装置。为了完成本申请的技术目,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煤矿井下物料输送中转装置,它包括:第一排气阀、第二排气阀、主排气管、第一压力罐、第二压力罐、排气装置、传输装置、料仓、中转料箱、发料箱和送料管,第一压力罐和第二压力罐的侧壁分别通过送料管与装在料仓底部的发料箱相连,第一压力罐和第二压力罐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一排气阀和第二排气阀与主排气管的一端相连,主排气管的另一端通入装在料仓顶部的排气装置中,第一压力罐和第二压力罐底端的出料口与传输装置的进料口相通,传输装置的出料口与中转料箱相连,其中:它还包括:辅助排气管和电磁阀,第一排气阀为三通阀,该三通阀分别与第一压力罐、辅助排气管的一端和主排气管的一端相连,第二排气阀为四通阀,该四通阀分别与第二压力罐、来自第一排气阀的辅助排气管、来自第一排气阀的主排气管和通向排气装置的主排气管相连,在辅助排气管上装有电磁阀,辅助排气管和主排气管的另一端汇合后通入装在料仓顶部的排气装置中。本技术的一种煤矿井下物料输送中转装置,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辅助排气管和主排气管的另一端的汇合点与第二排气阀和辅助排气管连接点之间的辅助排气管上。本技术的一种煤矿井下物料输送中转装置,其中:所述传输装置内装有传动轴和螺旋叶片,螺旋叶片焊接在传动轴上,传动轴的一端由电机带动,传动轴的另一端为传输装置的出料口,该出料口与中转料箱相连。本技术是在原有的煤矿井下物料输送中转装置的基础上,新安设一个辅助排气管和电磁阀,可实现二次排气,当正常压力4大气压通过主排气管降压至2大气压时,在辅助排气管上的电磁阀自动打开开始二次排气,避免了由于压力过大而将孔径大的干料带出,而造成的电磁阀、四通阀和三通阀磨损过快现象的发生,大大减少了对电磁阀、四通阀和三通阀的磨损,延长了阀门的更换周期,提高了物料充填阀门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本技术的一种煤矿井下物料输送中转装置适应于对煤矿井下物料输送系统压力罐的改造,减少了配件磨损,提高了充填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煤矿井下物料输送中转装置的示意图。在图1中,标号1为第一排气阀;标号2为第二排气阀;标号3为主排气管;标号4为第一压力罐;标号5为第二压力罐;标号6为电机;标号7为排气装置;标号8为传动轴;标号9为传输装置;标号10为螺旋叶片;标号11为电磁阀;标号12为料仓;标号13为辅助排气管;标号14为中转料箱;标号15为发料箱;标号16为送料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煤矿井下物料输送中转装置包括:第一排气阀1、第二排气阀2、主排气管3、第一压力罐4、第二压力罐5、电机6、排气装置7、传动轴8、传输装置9、螺旋叶片10、电磁阀11、料仓12、辅助排气管13、中转料箱14、发料箱15和送料管16,第一压力罐4和第二压力罐5的侧壁分别通过送料管16与装在料仓12底部的发料箱15相连,第一压力罐4和第二压力罐5底端的出料口与传输装置9的进料口相通,传输装置9内装有传动轴8和螺旋叶片10,螺旋叶片10焊接在传动轴8上,传动轴8的一端由电机6带动,传动轴8的另一端为传输装置9的出料口,该出料口与中转料箱14相连。第一压力罐4和第二压力罐5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一排气阀1和第二排气阀2与主排气管3和辅助排气管13的一端相连。第一排气阀1为三通阀,该三通阀分别与第一压力罐4、辅助排气管13的一端和主排气管3的一端相连,第二排气阀2为四通阀,该四通阀分别与第二压力罐5、来自第一排气阀1的辅助排气管13、来自第一排气阀1的主排气管3和通向排气装置7的主排气管3相连,辅助排气管13和主排气管3的另一端汇合后通入装在料仓12顶部的排气装置7中,在辅助排气管13上装有电磁阀11,该电磁阀11位于辅助排气管13和主排气管3的另一端的汇合点与第二排气阀2和辅助排气管13连接点之间的辅助排气管13上。首先,发料箱15在加压状态下,将料仓12中的粉料分别通过送料管16送入第一压力罐4和第二压力罐5中,粉料在第一压力罐4和第二压力罐5内沉淀,并通过第一压力罐4和第二压力罐5底部出料口送入传输装置9中,粉料通过传动轴8、螺旋叶片10和电机6的输送,送入中转料箱14中,第一压力罐4和第二压力罐5内的压力分别通过第一排气阀1和第二排气阀2进行第一次排气,当第一次排气不完全,压力达到一定值时,电磁阀11动作进行第二次排气,提高了排气效率,减少了故障,同时消除了爆炸风险。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井下物料输送中转装置,它包括:第一排气阀(1)、第二排气阀(2)、主排气管(3)、第一压力罐(4)、第二压力罐(5)、排气装置(7)、传输装置(9)、料仓(12)、中转料箱(14)、发料箱(15)和送料管(16),第一压力罐(4)和第二压力罐(5)的侧壁分别通过送料管(16)与装在料仓(12)底部的发料箱(15)相连,第一压力罐(4)和第二压力罐(5)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一排气阀(1)和第二排气阀(2)与主排气管(3)的一端相连,主排气管(3)的另一端通入装在料仓(12)顶部的排气装置(7)中,第一压力罐(4)和第二压力罐(5)底端的出料口与传输装置(9)的进料口相通,传输装置(9)的出料口与中转料箱(14)相连,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辅助排气管(13)和电磁阀(11),第一排气阀(1)为三通阀,该三通阀分别与第一压力罐(4)、辅助排气管(13)的一端和主排气管(3)的一端相连,第二排气阀(2)为四通阀,该四通阀分别与第二压力罐(5)、来自第一排气阀(1)的辅助排气管(13)、来自第一排气阀(1)的主排气管(3)和通向排气装置(7)的主排气管(3)相连,在辅助排气管(13)上装有电磁阀(11),辅助排气管(13)和主排气管(3)的另一端汇合后通入装在料仓(12)顶部的排气装置(7)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物料输送中转装置,它包括:第一排气阀(1)、第二排气阀(2)、主排气管(3)、第一压力罐(4)、第二压力罐(5)、排气装置(7)、传输装置(9)、料仓(12)、中转料箱(14)、发料箱(15)和送料管(16),第一压力罐(4)和第二压力罐(5)的侧壁分别通过送料管(16)与装在料仓(12)底部的发料箱(15)相连,第一压力罐(4)和第二压力罐(5)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一排气阀(1)和第二排气阀(2)与主排气管(3)的一端相连,主排气管(3)的另一端通入装在料仓(12)顶部的排气装置(7)中,第一压力罐(4)和第二压力罐(5)底端的出料口与传输装置(9)的进料口相通,传输装置(9)的出料口与中转料箱(14)相连,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辅助排气管(13)和电磁阀(11),第一排气阀(1)为三通阀,该三通阀分别与第一压力罐(4)、辅助排气管(13)的一端和主排气管(3)的一端相连,第二排气阀(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金宝王磊徐涛李玉洋李辉李冰冰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