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框架可独立移动的随动高效合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734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16
一种外框架可独立移动的随动高效合模机,包括:外框架;设置在外框架上、用于对管模上的螺栓进行装拆的装拆单元;随动单元,其包括:用于与管模相互关联的关联装置;用于驱动外框架沿X向相对于关联装置运动的随动X向移动装置;上述部件配置成,关联装置能够与管模关联,以使得外框架能够与关联装置一起随管模沿X方向同步移动,并由装拆单元对管模上的第一位置的螺栓进行装拆;随动X向移动装置还能够驱动外框架沿X向相对于关联装置运动,以使得外框架能够在管模上运动至第二位置,并由装拆单元对第二位置上的螺栓进行装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合模机,能够对移动中的管模进行合模或拆模,外框架还能相对于管模移动,使外框架在关联位置附近的覆盖范围扩大。

A kind of follow-up high efficiency die closing machine with independent moving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框架可独立移动的随动高效合模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桩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合模机。
技术介绍
管桩主要用于建筑领域,其由圆形的水泥本体和水泥本体中的钢筋网构成。如图1所示,现有制作管桩的方法是采用两个截面为半圆形的管桩模具1(简称管模),将钢筋网放置于下管模12内,再往下管模12内灌入水泥,将上管模11盖合到下管模12上;管模1的两侧的侧边凸缘13上形成用于容纳螺栓15的凹口14,螺栓15通过螺栓铰接轴16铰接在下管模12上,利用合模机将螺栓15向上翻转然后将螺母17旋紧,以将上下管模固定好;然后用离心机抓取管模上的离心位凸缘18,带动管模1转动,使管桩离心成型于管模1内;随后利用合模机将螺母17旋松然后将螺栓15向下翻转以拆卸螺栓;最后揭开上管模11,取出管桩。由于合模和拆模需要对管模两侧的螺栓进行装拆,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输送线路将管模输送至合模机处,然后静止放置管模,再由可沿管模长度方向移动的合模机逐一对螺栓进行装拆。目前这种加工方式比较常规,需要管模停止在输送线路上,螺栓装拆完毕才能继续移动至下一工序处,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外框架可独立移动的随动高效合模机,以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外框架可独立移动的随动高效合模机,包括:外框架;设置在外框架上、用于对管模上的螺栓进行装拆的装拆单元;随动单元,其包括:设置在随动X向移动装置上、用于与管模相互关联的关联装置;设置在外框架上、用于驱动外框架沿X向相对于关联装置运动的随动X向移动装置;上述部件配置成,关联装置能够与管模关联,以使得外框架能够与关联装置一起随管模沿X方向同步移动,并由装拆单元对管模上的第一位置的螺栓进行装拆;关联装置与管模关联后,随动X向移动装置还能够驱动外框架沿X向相对于关联装置运动,以使得外框架能够在管模上运动至第二位置,并由装拆单元对第二位置上的螺栓进行装拆;关联装置能够与管模脱离,使管模相对于外框架运动,直至关联装置重新与管模关联,以对管模上下一位置的螺栓进行装拆。本技术的合模机,能够对移动中的管模进行合模或拆模,通过一关联装置与管模相互关联,使合模机能够与管模同步移动,在同步移动的过程中对管模上的螺栓进行装拆,由此,无需管模停下即可进行合模或拆模操作,在管模从上一工序移动至下一工序的过程中即可进行合模或拆模,大大节约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当关联装置与管模关联后,外框架还能相对于管模移动,使外框架在关联位置附近的覆盖范围扩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随动单元还包括:用于驱动关联装置沿Y向运动的随动第一升降装置,以使得关联装置能够下降至管模处,实现与管模的相互固定;用于承载随动第一升降装置的第一随动支架;随动X向移动装置通过驱动第一随动支架沿X向运动,来实现外框架在X向相对于关联装置运动;用于承载随动X向移动装置的第二随动支架;设置在外框架上、用于驱动第二随动支架沿Y向运动的随动第二升降装置,以使得第二随动支架能够移动至预设高度,预设高度根据管模的高度规格设置。由此,关联装置在Y方向的上下运动分解为两部分,分别通过随动第二升降装置和随动第一升降装置实现,分担了关联装置所需行走的Y向行程,避免由于随动第一升降装置的行程过长,导致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工作的安全性降低的问题。而且,通过控制第二随动支架根据不同管模的不同高度规格下降至合适的预设高度,在同一根管模或同样规格的一批管模加工过程中,无需再次启动随动第二升降装置,只需要通过随动第一升降装置驱动关联装置升降即可,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随动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随动支架上、用于保持第一随动支架与第二随动支架在X向的相对位置的随动X向锁紧装置。由此,能够进一步保证第一随动支架与第二随动支架之间的静止状态(例如第二随动支架需要与第一随动支架同步运动时),避免随动X向移动装置长期受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随动X向锁紧装置包括:用于与第二随动支架接触并锁紧的锁紧块,其具有内螺纹孔;设置在第一随动支架上能够随第一随动支架沿X向移动的锁紧丝杆,其穿过锁紧块的内螺纹孔以驱动锁紧块接近或远离第二随动支架;以及用于驱动锁紧丝杆的随动锁紧驱动机构。由此,通过丝杆结构驱动锁紧块与第二随动支架接触并锁紧,以实现第一随动支架与第二随动支架的锁紧,其易于实现、运行稳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框架上还固定有第二传感器,其用于检测管模的高度;随动第二升降装置被配置成根据检测到的管模高度驱动第二随动支架移动至对应的预设高度。由此,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获得管模的高度,以据此将第二随动支架移动至对应的预设高度,相比起人工输入更为自动化和智能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随动单元还包括用于将第二随动支架保持在预设高度的随动升降锁紧装置。由此,能进一步确保第二随动支架的Y向位置的保持,也避免随动第二升降装置长期悬挂受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关联装置包括:用于夹持管模上的凸起部位的夹持装置;用于检测管模上的凸起部位的第一传感器;上述部件配置成,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管模上的凸起部位移动至夹持装置处时,夹持装置对凸起部位进行夹持,以实现随动单元与管模的相互关联。由此,可通过检测管模上的凸起部位并对其进行夹持以实现关联装置与管模的关联,其原理简单,易于实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装置包括:具有活动夹紧臂的夹紧驱动机构;以及与夹紧驱动机构固定的夹紧固定件;上述部件配置成,夹紧驱动机构可驱动其活动夹紧臂靠近夹紧固定件,并与夹紧固定件一起将管模上的凸起部位夹紧。由此,通过一活动部件(活动夹紧臂)与一固定部件(夹紧固定件)之间的相互夹合来实现夹持,结构简单,易于控制,运行稳定性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紧固定件被设置为固定在夹紧驱动机构的下方;夹紧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活动夹紧臂旋转,当其向下旋转时,能够与夹紧固定件一起将管模上的凸起部位夹紧,当其向上旋转时,能够松开管模上的凸起部位。由此,通过旋转方式实现夹持,其实现机构简单、夹持力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随动单元还包括可驱动夹持装置沿Y向运动的随动第一升降装置;第一传感器固定在夹紧固定件上;上述部件被配置成,当随动第一升降装置驱动夹持装置沿Y向向下运动,使第一传感器下降至与管模上的凸起部位在X方向相对的位置时,第一传感器检测其与管模上的凸起部位在X方向上的距离,当该距离小于一预设值时,夹紧驱动机构驱动活动夹紧臂向下旋转,与夹紧固定件一起将管模上的凸起部位夹紧。由此,通过将第一传感器设置在夹紧固定件上,并与管模的凸起部位在X方向上相对并检测距离,来实现夹持装置与凸起部位间的距离判断以触发夹持动作,该设计巧妙、结构简单而易于实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行走驱动装置,其包括:...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框架可独立移动的随动高效合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框架(3);/n设置在所述外框架(3)上、用于对管模上的螺栓进行装拆的装拆单元;/n随动单元(8),其包括:设置在随动X向移动装置(85)上、用于与管模相互关联的关联装置(89);设置在所述外框架(3)上、用于驱动所述外框架(3)沿X向相对于所述关联装置(89)运动的随动X向移动装置(85);/n上述部件配置成,所述关联装置(89)能够与管模关联,以使得所述外框架(3)能够与所述关联装置(89)一起随管模沿X方向同步移动,并由所述装拆单元对管模上的第一位置的螺栓进行装拆;所述关联装置(89)与管模关联后,所述随动X向移动装置(85)还能够驱动所述外框架(3)沿X向相对于所述关联装置(89)运动,以使得所述外框架(3)能够在管模上运动至第二位置,并由所述装拆单元对第二位置上的螺栓进行装拆;所述关联装置(89)能够与管模脱离,使管模相对于所述外框架(3)运动,直至所述关联装置(89)重新与管模关联,以对管模上下一位置的螺栓进行装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框架可独立移动的随动高效合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框架(3);
设置在所述外框架(3)上、用于对管模上的螺栓进行装拆的装拆单元;
随动单元(8),其包括:设置在随动X向移动装置(85)上、用于与管模相互关联的关联装置(89);设置在所述外框架(3)上、用于驱动所述外框架(3)沿X向相对于所述关联装置(89)运动的随动X向移动装置(85);
上述部件配置成,所述关联装置(89)能够与管模关联,以使得所述外框架(3)能够与所述关联装置(89)一起随管模沿X方向同步移动,并由所述装拆单元对管模上的第一位置的螺栓进行装拆;所述关联装置(89)与管模关联后,所述随动X向移动装置(85)还能够驱动所述外框架(3)沿X向相对于所述关联装置(89)运动,以使得所述外框架(3)能够在管模上运动至第二位置,并由所述装拆单元对第二位置上的螺栓进行装拆;所述关联装置(89)能够与管模脱离,使管模相对于所述外框架(3)运动,直至所述关联装置(89)重新与管模关联,以对管模上下一位置的螺栓进行装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框架可独立移动的随动高效合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单元(8)还包括:
用于驱动所述关联装置(89)沿Y向运动的随动第一升降装置(88),以使得所述关联装置(89)能够下降至管模处,实现与管模的相互固定;
用于承载所述随动第一升降装置(88)的第一随动支架(87);所述随动X向移动装置(85)通过驱动所述第一随动支架(87)沿X向运动,来实现所述外框架(3)在X向相对于所述关联装置(89)运动;
用于承载所述随动X向移动装置(85)的第二随动支架(84);
设置在所述外框架(3)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随动支架(84)沿Y向运动的随动第二升降装置(81),以使得所述第二随动支架(84)能够移动至预设高度,所述预设高度根据管模的高度规格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框架可独立移动的随动高效合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单元(8)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随动支架(87)上、用于保持所述第一随动支架(87)与所述第二随动支架(84)在X向的相对位置的随动X向锁紧装置(8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框架可独立移动的随动高效合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X向锁紧装置(86)包括:
用于与所述第二随动支架(84)接触并锁紧的锁紧块(866),其具有内螺纹孔;
设置在所述第一随动支架(87)上能够随所述第一随动支架(87)沿X向移动的锁紧丝杆(864),其穿过所述锁紧块(866)的内螺纹孔以驱动所述锁紧块(866)接近或远离所述第二随动支架(84);以及
用于驱动所述锁紧丝杆(864)的随动锁紧驱动机构(86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框架可独立移动的随动高效合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3)上还固定有第二传感器,其用于检测管模的高度;所述随动第二升降装置(81)被配置成根据检测到的管模高度驱动所述第二随动支架(84)移动至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德意李处齐汪国林杨世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德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