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动高效合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734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16
一种随动高效合模机,包括:外框架;设置在外框架上、用于对管模上的螺栓进行装拆的装拆单元;以及设置在外框架上、用于与管模相互关联的随动单元;上述部件配置成,随动单元能够与管模关联,以使得外框架能够与随动单元一起随管模沿X方向同步移动,并由外框架上的装拆单元对管模上的螺栓进行装拆;随动单元能够与管模脱离,使管模相对于外框架移动,直至随动单元重新与管模关联,以对管模上下一位置的螺栓进行装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合模机,能够对移动中的管模进行合模或拆模,在管模从上一工序移动至下一工序的过程中即可进行合模或拆模,大大节约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随动高效合模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桩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合模机。
技术介绍
管桩主要用于建筑领域,其由圆形的水泥本体和水泥本体中的钢筋网构成。如图1所示,现有制作管桩的方法是采用两个截面为半圆形的管桩模具1(简称管模),将钢筋网放置于下管模12内,再往下管模12内灌入水泥,将上管模11盖合到下管模12上;管模1的两侧的侧边凸缘13上形成用于容纳螺栓15的凹口14,螺栓15通过螺栓铰接轴16铰接在下管模12上,利用合模机将螺栓15向上翻转然后将螺母17旋紧,以将上下管模固定好;然后用离心机抓取管模上的离心位凸缘18,带动管模1转动,使管桩离心成型于管模1内;随后利用合模机将螺母17旋松然后将螺栓15向下翻转以拆卸螺栓;最后揭开上管模11,取出管桩。由于合模和拆模需要对管模两侧的螺栓进行装拆,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输送线路将管模输送至合模机处,然后静止放置管模,再由可沿管模长度方向移动的合模机逐一对螺栓进行装拆。目前这种加工方式比较常规,需要管模停止在输送线路上,螺栓装拆完毕才能继续移动至下一工序处,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随动高效合模机,以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随动高效合模机,包括:外框架;设置在外框架上、用于对管模上的螺栓进行装拆的装拆单元;以及设置在外框架上、用于与管模相互关联的随动单元;上述部件配置成,随动单元能够与管模关联,以使得外框架能够与随动单元一起随管模沿X方向同步移动,并由外框架上的装拆单元对管模上的螺栓进行装拆;随动单元能够与管模脱离,使管模相对于外框架移动,直至随动单元重新与管模关联,以对管模上下一位置的螺栓进行装拆。本技术的合模机,能够对移动中的管模进行合模或拆模,通过一随动单元与管模相互关联,使合模机能够与管模同步移动,在同步移动的过程中对管模上的螺栓进行装拆,由此,无需管模停下即可进行合模或拆模操作,在管模从上一工序移动至下一工序的过程中即可进行合模或拆模,大大节约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随动单元包括用于夹持管模上的凸起部位的夹持装置;用于检测管模上的凸起部位的第一传感器;上述部件配置成,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管模上的凸起部位移动至夹持装置处时,夹持装置对凸起部位进行夹持,以实现随动单元与管模的相互关联。由此,可通过检测管模上的凸起部位并对其进行夹持以实现随动单元与管模的关联,其原理简单,易于实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装置包括:具有活动夹紧臂的夹紧驱动机构;以及与夹紧驱动机构固定的夹紧固定件;上述部件配置成,夹紧驱动机构可驱动其活动夹紧臂靠近夹紧固定件,并与夹紧固定件一起将管模上的凸起部位夹紧。由此,通过一活动部件(活动夹紧臂)与一固定部件(夹紧固定件)之间的相互夹合来实现夹持,结构简单,易于控制,运行稳定性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紧固定件被设置为固定在夹紧驱动机构的下方;夹紧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活动夹紧臂旋转,当其向下旋转时,能够与夹紧固定件一起将管模上的凸起部位夹紧,当其向上旋转时,能够松开管模上的凸起部位。由此,通过旋转方式实现夹持,其实现机构简单、夹持力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随动单元还包括可驱动夹持装置沿Y向运动的随动第一升降装置;第一传感器固定在夹紧固定件上;上述部件被配置成,当随动第一升降装置驱动夹持装置沿Y向向下运动,使第一传感器下降至与管模上的凸起部位在X方向相对的位置时,第一传感器检测其与管模上的凸起部位在X方向上的距离,当该距离小于一预设值时,夹紧驱动机构驱动活动夹紧臂向下旋转,与夹紧固定件一起将管模上的凸起部位夹紧。由此,通过将第一传感器设置在夹紧固定件上,并与管模的凸起部位在X方向上相对并检测距离,来实现夹持装置与凸起部位间的距离判断以触发夹持动作,该设计巧妙、结构简单而易于实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随动单元还包括:用于驱动夹持装置沿Y向运动的随动第一升降装置,以使得夹持装置能够下降至管模处,实现与管模的相互固定;用于承载随动第一升降装置的随动支架;以及设置在外框架上、用于驱动随动支架沿Y向运动的随动第二升降装置,以使得随动支架能够移动至预设高度,预设高度根据管模的高度规格设置。由此,夹持装置在Y方向的上下运动分解为两部分,分别通过随动第二升降装置和随动第一升降装置实现,分担了夹持装置所需行走的Y向行程,避免由于随动第一升降装置的行程过长,导致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工作的安全性降低的问题。而且,通过控制随动支架根据不同管模的不同高度规格下降至合适的预设高度,在同一根管模或同样规格的一批管模加工过程中,无需再次启动随动第二升降装置,只需要通过随动第一升降装置驱动夹持装置升降即可,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框架上还固定有第二传感器,其用于检测管模的高度;随动第二升降装置被配置成根据检测到的管模高度驱动随动支架移动至对应的预设高度。由此,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获得管模的高度,以据此将随动支架移动至对应的预设高度,相比起人工输入更为自动化和智能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随动单元还包括用于将随动支架保持在预设高度的随动升降锁紧装置。由此,能进一步确保随动支架的Y向位置的保持,也避免随动第二升降装置长期悬挂受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随动升降锁紧装置包括:固定在随动支架上的定位座,定位座上设有多个间隔竖向排布的定位孔,定位孔对应于随动支架的多个预设的高度;固定在外框架上的随动升降锁紧驱动机构,随动升降锁紧驱动机构可驱动其活塞杆插入与其水平相对的定位孔中,将定位座保持在该预设的Y向位置处。由此,可通过定位座和定位孔等简单结构实现随动支架的Y向位置的锁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座有多个,其沿Y向叠合,每个定位座上设有一个定位孔;随动升降锁紧装置还包括定位螺杆和螺母,定位螺杆竖向贯穿沿Y向叠合的定位座,螺母套设在定位螺杆上,以将定位座固定在定位螺杆上。由此,可通过定位螺杆和螺母等简单结构实现定位座的Y向位置的固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行走驱动装置,其包括:离合器;设置在外框架底部实现其沿X方向移动的行走部件;以及设置在外框架底部的行走驱动机构,其输出轴通过离合器与行走部件传动连接;上述部件配置成,当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下,外框架能够通过由行走驱动机构驱动的行走部件实现主动移动,当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下,外框架能够通过行走部件实现被动拖行,以随管模同步移动。由此,实现外框架的主动移动以及被动拖行之间的切换,确保外框架的顺利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管模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合模机的结构框图;图3为本技术的合模机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合模机的侧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随动高效合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框架(3);/n设置在所述外框架(3)上、用于对管模上的螺栓进行装拆的装拆单元;以及/n设置在所述外框架(3)上、用于与管模相互关联的随动单元(8);/n上述部件配置成,所述随动单元(8)能够与管模关联,以使得所述外框架(3)能够与所述随动单元(8)一起随管模沿X方向同步移动,并由所述外框架(3)上的装拆单元对管模上的螺栓进行装拆;所述随动单元(8)能够与管模脱离,使管模相对于所述外框架(3)移动,直至所述随动单元(8)重新与管模关联,以对管模上下一位置的螺栓进行装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随动高效合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框架(3);
设置在所述外框架(3)上、用于对管模上的螺栓进行装拆的装拆单元;以及
设置在所述外框架(3)上、用于与管模相互关联的随动单元(8);
上述部件配置成,所述随动单元(8)能够与管模关联,以使得所述外框架(3)能够与所述随动单元(8)一起随管模沿X方向同步移动,并由所述外框架(3)上的装拆单元对管模上的螺栓进行装拆;所述随动单元(8)能够与管模脱离,使管模相对于所述外框架(3)移动,直至所述随动单元(8)重新与管模关联,以对管模上下一位置的螺栓进行装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高效合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单元(8)包括:
用于夹持管模上的凸起部位的夹持装置(89);
用于检测管模上的凸起部位的第一传感器(893);
上述部件配置成,当所述第一传感器(893)检测到管模上的凸起部位移动至所述夹持装置(89)处时,所述夹持装置(89)对所述凸起部位进行夹持,以实现所述随动单元(8)与管模的相互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动高效合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89)包括:
具有活动夹紧臂(8911)的夹紧驱动机构(891);以及
与所述夹紧驱动机构(891)固定的夹紧固定件(892);
上述部件配置成,所述夹紧驱动机构(891)可驱动其活动夹紧臂(8911)靠近所述夹紧固定件(892),并与所述夹紧固定件(892)一起将管模上的凸起部位夹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动高效合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固定件(892)被设置为固定在所述夹紧驱动机构(891)的下方;
所述夹紧驱动机构(891)能够驱动所述活动夹紧臂(8911)旋转,当其向下旋转时,能够与所述夹紧固定件(892)一起将管模上的凸起部位夹紧,当其向上旋转时,能够松开管模上的凸起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随动高效合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动单元(8)还包括可驱动所述夹持装置(89)沿Y向运动的随动第一升降装置(88);
所述第一传感器(893)固定在所述夹紧固定件(892)上;
上述部件被配置成,当所述随动第一升降装置(88)驱动所述夹持装置(89)沿Y向向下运动,使所述第一传感器(893)下降至与管模上的凸起部位在X方向相对的位置时,所述第一传感器(893)检测其与管模上的凸起部位在X方向上的距离,当该距离小于一预设值时,所述夹紧驱动机构(891)驱动所述活动夹紧臂(8911)向下旋转,与所述夹紧固定件(892)一起将管模上的凸起部位夹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动高效合模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德意李处齐汪国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德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