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电缆接触片的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2675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09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于电缆接触片的打磨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的上料模块、运输模块、第一运输组件、第二运输组件、定位组件以及两个打磨组件;上料模块开设有一上料槽以及与上料槽连通的上料通道;运输模块上开设有相互垂直并连通的第一运输通道以及第二运输通道,第一运输通道与上料通道连通;第一运输组件一端位于上料通道的下方并沿第一运输通道延伸,第二运输组件一端沿第二运输通道延伸,定位组件的一端位于第二运输通道的上方,两个打磨组件设置于第二运输通道与定位组件之间。本申请的打磨装置设计巧妙,可依次实现接触片的上料、定位以及自动打磨,消除接触片表面的毛刺,同时提升接触片的表面光滑度,提高其导电性能。

A grinding device for cable contact 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电缆接触片的打磨装置
本申请涉及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电缆接触片的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电缆在使用过程中一般采用接触片作为其接线端子,而接触片的导电性能影响着电缆的功率。现有技术中,接触片的生产过程一般是先通过金属材料片进行裁切出对接触片,在使用接触片时通过夹钳等工具再将片接触片利用弯折、挤压的原理安装至电缆的线头处。其中金属材料片在来料时,其金属表面较为粗糙,并且存在不光滑的毛刺,导致在金属片在弯折、冲压后,接触片表面粗糙,导电性能差,并且接触片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容易划伤人体。因此,我们亟需一种可对接触片进行打磨的打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设计巧妙、能实现对接触片自动打磨的应用于电缆接触片的打磨装置。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应用于电缆接触片的打磨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的上料模块、运输模块、第一运输组件、第二运输组件、定位组件以及两个打磨组件;上料模块开设有一上料槽以及与上料槽连通的上料通道;运输模块上开设有相互垂直并连通的第一运输通道以及第二运输通道,第一运输通道与上料通道连通;第一运输组件位于运输模块的一侧,其一端位于上料通道的下方并沿第一运输通道延伸,第二运输组件位于运输模块的底部,其一端由下至上沿第二运输通道延伸,定位组件的一端位于第二运输通道的上方,两个打磨组件相对设置于第二运输通道与定位组件之间。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料模块还包括:上料弹簧以及上料推板,上料弹簧的一端固定于上料槽的侧壁,其另一端与上料推板连接,上料推板位于上料通道与上料弹簧之间。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第一运输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元件以及第一推送杆,第一驱动元件的一端与第一推送杆连接,第一驱动元件驱动第一推送杆于第一运输通道内线性移动。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第二运输组件包括:第二驱动元件以及第二推送杆,第二驱动元件的一端与第二推送杆连接,第二驱动元件驱动第二推送杆于第二运输通道内线性移动。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运输模块还包括:限位挡板,限位挡板旋转设置于第一运输通道与第二运输通道的连接处。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定位组件包括:第三驱动元件以及定位块,第三驱动元件的一端与定位块连接,定位块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二运输通道对应的定位槽,定位槽位于第二运输通道的上方,第三驱动元件驱动定位块朝向第二运输通道线性移动。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打磨组件包括:第四驱动元件以及打磨头,第四驱动元件的一端与打磨头连接,第四驱动元件驱动打磨头沿垂直于第二运输通道的方向径向移动。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打磨装置还包括:回收料斗,回收料斗设置于机架上,并且回收料斗绕设于第二运输通道。本申请的应用于电缆接触片的打磨装置设计巧妙,通过上料模块、运输模块、第一运输组件、第二运输组件对接触片实现上料,通过第二运输组件与定位组件配合实现对接触片进行夹持定位,最后通过两个打磨组件的两面同时进行打磨,实现本技术对接触片的自动打磨,消除接触片表面的毛刺,提高接触片的使用安全性,同时提升接触片的表面光滑度,提高其导电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中应用于电缆接触片的打磨装置的剖视图之一。图2为本申请中应用于电缆接触片的打磨装置的剖视图之二。图3为本申请中运输模块的截面图。图4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申请应用于电缆接触片的打磨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考图1至3所示,分别为本申请中应用于电缆接触片的打磨装置的剖视图之一、剖视图之二以及运输模块的截面图。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电缆接触片的打磨装置,其主要用于对接触片进行双面自动打磨,提高接触片的表面光滑度,从容提升接触片的导电性能。打磨装置主要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于机架1上的上料模块2、运输模块3、第一运输组件4、第二运输组件5、定位组件6以及两个打磨组件7。其中上料模块2开设有一上料槽21以及与上料槽21连通的上料通道22。运输模块3上开设有相互垂直并且连通的第一运输通道31以及第二运输通道32。第一运输通道32与上料通道22连通。接触片通过堆叠的方式放置于上料槽21内,然后单个接触片通过上料通道22跌落至第一运输通道31内等待上料。为了提高接触片的上料过程中的稳定性,上料通道22、第一运输通道31以及第二运输通道32的横截面积相同,尤其是三者的横截面积略大于接触片,如此一来,保证接触片在三个通道内运输而更加顺畅稳定。第一运输组件4位于运输模块3的一侧,其一端位于上料通道22的下方并沿第一运输通道31延伸。第一运输组件4用于将有上料通道22跌落的接触片运输至第二运输通道32内。第二运输组件5位于运输模块3的底部,其一端由下至上沿第二运输通道32延伸。第二运输组件5用于将位于第二运输通道32内的接触片顶着至预设高度。定位组件6的一端位于第二运输通道32的上方,定位组件6用于与第二运输组件5配合,实现对接触片进行夹持固定。两个打磨组件7相对设置于第二运输通道32与定位组件6之间。两个打磨组件7位于同一水平面,通过两个打磨组件7对接触片的两面进行打磨。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及3所示,上料模块2还包括上料弹簧23以及上料推板24,其中上料弹簧23的一端固定于上料槽21的侧壁,其另一端与上料推板24连接,上料推板24位于上料通道22与上料弹簧23之间,上料弹簧23对上料推板24提供一持续的弹簧推力,继而通过上料推板24推动堆叠一起的接触片向上料通道22挤压,实现上料模块2对接触片的自动上料,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打磨装置打磨效率以及自动化程度。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所示,第一运输组件4包括第一驱动元件41以及第一推送杆42,第一驱动元件41的一端与第一推送杆42连接,第一驱动元件41驱动第一推送杆42于第一运输通道31内线性移动,实现将单个接触片上料至第二运输通道32。其中第一推送杆42的水平位置位于第一运输通道31的中部,如此一来,第一推送杆42伸长时,使得上料通道22的接触片无法完全落下至第一运输通道31,从而避免接触片对第一运输组件4工作的影响,有效提升本技术的工作稳定性。具体的,第二运输组件4与第一运输组件3结构相同,其中第二运输组件4包括第二驱动元件41以及第二推送杆42,第二驱动元件41的一端与第二推送杆42连接,第二驱动元件41驱动第二推送杆42于第二运输通道31内线性移动,从而实现将接触片顶升至预设高度。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运输组件4对接触片实现二次顶升,具体的,第二驱动元件41先通过第二推送杆42将接触片不完全顶出第二运输通道32,换句话说,接触片底端部位位于第二运输通道32内,此时通过与定位组件6配合对接触片夹持,当两个打磨组件7对接触片的两面打磨完后,定位组件6复位,第二运输组件41再将接触片完全顶出第二运输通道32,从而提升接触片打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本申请中,第一驱动元件41以及第二驱动元件41均可采用气缸和电动推杆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电缆接触片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上料模块、运输模块、第一运输组件、第二运输组件、定位组件以及两个打磨组件;所述上料模块开设有上料槽以及与所述上料槽连通的上料通道;所述运输模块上开设有相互垂直并连通的第一运输通道以及第二运输通道,所述第一运输通道与上料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运输组件位于所述运输模块的一侧,其一端位于所述上料通道的下方并沿第一运输通道延伸,所述第二运输组件位于所述运输模块的底部,其一端由下至上沿第二运输通道延伸,所述定位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运输通道的上方,两个所述打磨组件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通道与定位组件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电缆接触片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上料模块、运输模块、第一运输组件、第二运输组件、定位组件以及两个打磨组件;所述上料模块开设有上料槽以及与所述上料槽连通的上料通道;所述运输模块上开设有相互垂直并连通的第一运输通道以及第二运输通道,所述第一运输通道与上料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运输组件位于所述运输模块的一侧,其一端位于所述上料通道的下方并沿第一运输通道延伸,所述第二运输组件位于所述运输模块的底部,其一端由下至上沿第二运输通道延伸,所述定位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运输通道的上方,两个所述打磨组件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通道与定位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缆接触片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模块还包括:上料弹簧以及上料推板,所述上料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料槽的侧壁,其另一端与所述上料推板连接,所述上料推板位于上料通道与上料弹簧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缆接触片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输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元件以及第一推送杆,所述第一驱动元件的一端与第一推送杆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元件驱动第一推送杆于第一运输通道内线性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伟兵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正合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