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用简易运动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44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室内用简易运动器具,包括顶板、底板与升降板,所述顶板与底板上靠近端部的相对面固定安装有导柱,所述顶板底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带座轴承,所述底板上靠近其后端顶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带座轴承,所述第一带座轴承与第二带座轴承相对面的轴心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顶端穿出顶板的顶部后并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升降板上靠近其端部的顶部开设有导孔,所述导孔的内壁与导柱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顶部的中部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内壁与螺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板的前端转动安装有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结构简单、高度可调的优点,解决了传统单杠的高度不能根据使用人群的高度进行调节的问题。

Simple indoor sports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用简易运动器具
本技术涉及运动器具
,具体为室内用简易运动器具。
技术介绍
单杠,适用于体育锻炼时所用,体育锻炼的场地通常选择在室外,室外锻炼的时候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所以后来就选择在室内进行,然而传统单杠的高度不能根据使用人群的高度进行调节,使用的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室内用简易运动器具,具备结构简单、高度可调的优点,解决了传统单杠的高度不能根据使用人群的高度进行调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室内用简易运动器具,包括顶板、底板与升降板,所述顶板与底板上靠近端部的相对面固定安装有导柱,所述顶板底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带座轴承,所述底板上靠近其后端顶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带座轴承,所述第一带座轴承与第二带座轴承相对面的轴心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顶端穿出顶板的顶部后并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升降板上靠近其端部的顶部开设有导孔,所述导孔的内壁与导柱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顶部的中部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内壁与螺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板的前端转动安装有撑杆,所述顶板的前端转动安装有侧杆,所述侧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单杠,所述撑杆的顶端与侧杆中部的内侧铰接。优选的,所述导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导柱的数量与导孔相对应,且导柱的大小与导孔相适配。优选的,所述升降板上靠近其端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内侧与撑杆的底端铰接。优选的,所述顶板上靠近其端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外侧与侧杆的后端铰接。优选的,所述侧杆与单杠呈U型,且侧杆与单杠一体形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设置由顶板、底板、升降板、导柱、第一带座轴承、第二带座轴承、螺杆、转轮、导孔、螺孔、撑杆、侧杆、单杠、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所组成的室内用简易运动器具,在手动驱动转轮顺转时,升降板上移通过撑杆带动侧杆转动,侧杆与导柱的夹角也逐渐变大,继而使得单杠的高度增加,手动驱动转轮逆转时,升降板下移通过撑杆带动侧杆转动,侧杆与导柱的夹角也逐渐变小,继而使得单杠的高度降低,最终实现单杠的高度可调,适用于不同身高人群的使用,同时在调节完毕之后,侧杆、撑杆与导柱之间形成有近似三角形结构,大大保证单杠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得单杠具人性化调节的同时更具良好的稳定性,综上所述,具备结构简单、高度可调的优点,解决了传统单杠的高度不能根据使用人群的高度进行调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导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带座轴承与第二带座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板、2-底板、3-升降板、4-导柱、5-第一带座轴承、6-第二带座轴承、7-螺杆、8-转轮、9-导孔、10-螺孔、11-撑杆、12-侧杆、13-单杠、14-第一固定座、15-第二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室内用简易运动器具,包括顶板1、底板2与升降板3,顶板1与底板2上靠近端部的相对面固定安装有导柱4,顶板1底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带座轴承5,底板2上靠近其后端顶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带座轴承6,第一带座轴承5与第二带座轴承6相对面的轴心固定连接有螺杆7,螺杆7的顶端穿出顶板1的顶部后并固定连接有转轮8,升降板3上靠近其端部的顶部开设有导孔9,导孔9的内壁与导柱4的外壁滑动连接,升降板3顶部的中部开设有螺孔10,螺孔10的内壁与螺杆7的外壁螺纹连接,升降板3的前端转动安装有撑杆11,顶板1的前端转动安装有侧杆12,侧杆1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单杠13,撑杆11的顶端与侧杆12中部的内侧铰接;在手动驱动转轮8顺转时,升降板3上移通过撑杆11带动侧杆12转动,侧杆12与导柱4的夹角也逐渐变大,继而使得单杠13的高度增加,手动驱动转轮8逆转时,升降板3下移通过撑杆11带动侧杆12转动,侧杆12与导柱4的夹角也逐渐变小,继而使得单杠13的高度降低,最终实现单杠13的高度可调,同时在调节完毕之后,侧杆12、撑杆11与导柱4之间形成有近似三角形结构,大大保证单杠13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得单杠13具人性化调节的同时更具良好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较佳地,导孔9的数量为两个,导柱4的数量与导孔9相对应,且导柱4的大小与导孔9相适配,通过设置两个导柱4,使得升降板3升降的过程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中较佳地,升降板3上靠近其端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14,第一固定座14的内侧与撑杆11的底端铰接,顶板1上靠近其端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15,第二固定座15的外侧与侧杆12的后端铰接。本实施例中较佳地,侧杆12与单杠13呈U型,便于使用的时候手持单杠13,此时人体位于单杠13的前侧或位于单杠13的后侧,且侧杆12与单杠13一体形成,保证单杠13的强度。工作原理:该室内用简易运动器具使用时,在手动驱动转轮8顺转时,升降板3上移通过撑杆11带动侧杆12转动,侧杆12与导柱4的夹角也逐渐变大,继而使得单杠13的高度增加,手动驱动转轮8逆转时,升降板3下移通过撑杆11带动侧杆12转动,侧杆12与导柱4的夹角也逐渐变小,继而使得单杠13的高度降低,最终实现单杠13的高度可调,适用于不同身高人群的使用,同时在调节完毕之后,侧杆12、撑杆11与导柱4之间形成有近似三角形结构,大大保证单杠13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得单杠13具人性化调节的同时更具良好的稳定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室内用简易运动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底板(2)与升降板(3),所述顶板(1)与底板(2)上靠近端部的相对面固定安装有导柱(4),所述顶板(1)底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带座轴承(5),所述底板(2)上靠近其后端顶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带座轴承(6),所述第一带座轴承(5)与第二带座轴承(6)相对面的轴心固定连接有螺杆(7),所述螺杆(7)的顶端穿出顶板(1)的顶部后并固定连接有转轮(8),所述升降板(3)上靠近其端部的顶部开设有导孔(9),所述导孔(9)的内壁与导柱(4)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3)顶部的中部开设有螺孔(10),所述螺孔(10)的内壁与螺杆(7)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板(3)的前端转动安装有撑杆(11),所述顶板(1)的前端转动安装有侧杆(12),所述侧杆(1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单杠(13),所述撑杆(11)的顶端与侧杆(12)中部的内侧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室内用简易运动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底板(2)与升降板(3),所述顶板(1)与底板(2)上靠近端部的相对面固定安装有导柱(4),所述顶板(1)底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带座轴承(5),所述底板(2)上靠近其后端顶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带座轴承(6),所述第一带座轴承(5)与第二带座轴承(6)相对面的轴心固定连接有螺杆(7),所述螺杆(7)的顶端穿出顶板(1)的顶部后并固定连接有转轮(8),所述升降板(3)上靠近其端部的顶部开设有导孔(9),所述导孔(9)的内壁与导柱(4)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3)顶部的中部开设有螺孔(10),所述螺孔(10)的内壁与螺杆(7)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板(3)的前端转动安装有撑杆(11),所述顶板(1)的前端转动安装有侧杆(12),所述侧杆(1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单杠(13),所述撑杆(11)的顶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焕杨光赵会朋刘亚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